
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
小孩身上经常有奶香味,但有些孩子身上却有奇怪的味道,比如烂白菜味、汗脚味、烂苹果味、臭鱼味、枫糖浆味、猫尿味……
做家长的可千万不能忽视这些气味,它可能是孩子患有某种遗传代谢病的信号,是患儿体内存在的异常代谢产物蓄积并经汗液排出体外造成的。接下来,我们认识一种带有“猫尿味”的遗传代谢病,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D)
01什么是“MCCD”?
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D)是一种亮氨酸降解代谢障碍的有机酸代谢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编码基因MCCA或MCCB突变分别可致MCCDI型(OMIM210 200)和MCCDII型(OMIM210 210)。
之前认为MCC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近年来随着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用于新生儿筛查,发现单纯性MCCD是新生儿筛查中最多见的有机酸尿症,其总发生率约为1:36000。
02“MCCD”有何症状?
MCCD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以从无症状(无症状型或良性)到明显代谢性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症状型),然后严重者甚至死亡。
(一)无症状型(良性)MCCD 患儿无任何临床表现,甚至到成年也未出现症状。
(二)症状型MCCD大多在1~3周岁发病,也可早至生后3月或晚至5周岁发病。仅10%左右的患儿出现症状且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呕吐、腹泻,脑水肿、抽搐、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或低下、嗜睡、昏迷等可有顽固性皮损、脱发和“猫尿”味等,在感染、发热、高蛋白饮食或外伤等应激状态下易诱发急性发作,出现Reye综合征、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甚至死亡。
03“MCCD”如何诊断?
1.新生儿采足跟血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增高,游离肉碱降低。
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而不易发现,一些无症状的MCCD母亲因分娩的新生儿经筛查发现血C5-OH增高才被检查而诊断。
2.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查(GC-MS):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3-羟基异戊酸等有机酸增高。
如新生儿筛查发现血C5-OH水平明显增高,结合尿GC-MS分析,排除其他导致血C5-OH水平增高的有机酸代谢病后可考虑MCCD可能。
3.基因分析:对所有临床诊断MCCD者进行MCCD1和MCCD2突变分析。
04“MCCD”如何治疗?
无症状者一般无须治疗!
有症状者及其急性发作期必须治疗。本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取决于发现、治疗早晚以及是否长期治疗。对不明原因的代谢性酸中毒、酮症、高氨、如伴有生长发育迟缓、难治性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异常时,应及早进行病因分析,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一)长期治疗对有症状患儿,应长期限制亮氨酸或蛋白质饮食,并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供应。
(二)急性期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和严重低血糖发作时应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输注葡萄糖,给予左旋肉碱等药物治疗,监测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质谱中各主要指标变化,适时调整药物用量。
05“MCCD”如何预防?
MCC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遗传代谢病。新生儿期可通过采足跟血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早期进行饮食及治疗干预,可积极改善患儿预后!

另外,患儿的爸爸妈妈再生育时,也不必过于担心,虽然这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25%的再生育患儿的风险,但再次妊娠时进行产前诊断或试管婴儿,可有效避免出生缺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