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晓亮
王晓亮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普外科

胆囊腺肌症可以保胆吗?

1920人已读

很多患者在门诊进行上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后,阅读报告时看到影像学诊断为“胆囊腺肌症可能”这几个字。然后患者往往很困惑——到底什么是“胆囊腺肌症”?具体该怎么治疗?是否一定要手术治疗,然后手术治疗是否一定要切除胆囊呢?其实,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adenomyomatosis,GB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胆囊良性病变。病理学表现为胆囊腺体和肌层的过度增生,肌层肥厚,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常伴有黏膜层陷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fsinuses,RAS),又称为胆囊壁憩室症或胆囊腺肌瘤症。那么胆囊腺肌症该如何治疗呢?首先需要完善腹部超声和胆囊功能测定等检查,认真准确的评估分型、分期,最终根据不同的分型、分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早期局限性的胆囊腺肌症患者,较为积极稳妥的治疗方案为微创手术切除相应的胆囊腺肌部分,保留剩余的正常胆囊组织;而对于早期节段型胆囊腺肌症患者,并且相应的狭窄位于胆囊底体部,较为积极稳妥的治疗方案为微创手术切除狭窄远端的胆囊组织,并保留剩余的正常胆囊组织。同时为预防术后胆囊腺肌症的再生或复发,可通过药物等干预从而降低患者胆汁的粘稠度。并且每半年左右随访复查腹部超声,根据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决定后续的诊治方案。而对于弥漫型以及失代偿期的胆囊腺肌症,尤其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者,应建议积极其进行手术治疗。在微创手术切除胆囊的同时,进行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以排除胆囊癌变可能。而对于暂时不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建议患者密切随访,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本文的科普,相比大家对于胆囊腺肌症的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外,胆囊除了具有存储、浓缩、排出胆汁和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外,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免疫、酸碱及肠道菌群的调节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在全面权衡利弊的前提下,选择对于患者最优化的治疗方式。

王晓亮
王晓亮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