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及其康复训练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又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青壮年患者髋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将这种撞击现象作为一种独立疾病,成为研究热点。
定 义
- Ganz教授于1999年、2003年报道及正式提出FAI的概念。
- 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而引发股骨近端与髋臼间发生撞击,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化,从而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加内旋受限,最终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特点
- 好发人群:爱好运动的青壮年
- 髋关节疼痛:①腹股沟处疼痛或臀部深处痛;②髋关节屈曲内旋时更加明显。
- 活动受限: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
- 关节闪痛、关节绞锁、关节弹响
女性多见,与股骨头和髋臼的先天发育有关,后天的运动和外伤也可引起病变加重,患者多数描述为大腿根部、大胯、臀部等位置的疼痛,通常为深部痛疼和酸胀不适,特别是反复深蹲、久坐站起,以及长距离行走之后明显加重。有的患者无法自如行走,甚至穿鞋袜都出现困难,有的患者开车会受到影响。
发病机制
1、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形态学异常,导致股骨和髋臼的一种异常接触状态。
2、亦可发生在髋部解剖结构正常或者接近正常但髋关节发生过度即超生理功能的活动的患者。
3、宽展突出的股骨颈或者前外侧缩短的头颈连接:易导致关节间隙狭小→股骨颈和髋臼缘重复接触→髋臼盂唇磨损变性以及髋臼关节软骨的损伤。
4、髋臼形态学改变如发育畸形、髋臼后倾、髋臼内陷等:髋臼后倾导致髋臼缘前外侧形成突起,髋关节在屈曲和内旋时遇到障碍,从而导致股骨髋臼撞击。
分 型
1、凸轮撞击型(cam-type ):股骨头、颈间的凹陷不足。
2、钳夹撞击型(pincer-type):髋臼解剖异常:髋臼后倾、尤其是上1/3的后倾;髋臼过深;髋臼前突。
3、混合型
检查方法
X线平片(首选方法):
- 骨盆正位片:尾骨尖端指向耻骨联合,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是1~2 cm 。
能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X线表现
1、凸轮撞击型
直接表现:
- 股骨头颈联合处前上缘骨性突起:“ 枪柄样” 畸形。
- 非圆形的股骨头。
- 股骨头颈偏心距减小。
- α角增大。
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
- 髋臼唇硬化。
- 髋臼缘骨赘或游离钙化。
- 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囊变。

股骨头颈间的凹陷不足,伴局部的骨质增生。

股骨头颈的“ 枪柄样” 畸形。
CT:
- 较X线更直观地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
- 能显示更细微的骨性改变。


MRI:
- 可直接显示髋臼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
- MR髋关节造影:能准确显示FAI伴随的髋臼唇撕裂。


髋关节撞击综合症康复动作
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症而言,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形态矫正和预防通常是支持关节镜检查的主要原因。然而,非手术方法的探索,如运动干预、姿态调整训练、核心稳定、臀部激活,可以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和髋关节稳定的力量,并提供一个非手术的替代方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动作:
1体位对齐:站立骨盆带倾斜

- 双脚与髋同宽,双手置于髋部,保持中立位
- 开始于骨盆前倾位,保持1s
- 移动至骨盆后倾位,保持1s
- 移动至中立位,保持3秒
- 重复上述动作5-10次,以增强骨盆中立位的感觉并提升本体感受。
2核心稳定:仰卧腹部收缩

- 仰卧屈膝
- 腹式呼吸,下背部紧贴地板
- 保持2-3s,休息
- 最多重复10次
3核心稳定:死虫式

- 仰卧位,双臂和双膝抬起
- 腹式呼吸,下背部紧贴地板
- 伸展右腿和左臂
- 保持2-3s
- 交替变换上下肢组合
- 每个组合重复10次
4核心稳定:交叉平衡

- 双手置于肩下,双膝与髋同宽,四点支撑位
- 收腹,然后呼气的同时向前抬起右臂,向后抬起左腿
- 保持2-3s
- 回到起始位置
- 交替变化上下肢组合
- 每个组合重复10次
5肌肉强化:蚌式臀部

- 双膝屈曲,侧卧
- 通过外旋而打开腿上部
- 保持2-3s,回到初始位置
- 重复10次
- 切换至另一侧
6臀部肌肉强化:侧卧抬腿

- 双腿伸直,侧卧
- 将上侧腿抬起
- 保持2-3s,恢复至初始位置
- 重复10次
- 切换至另一侧
7臀部肌肉强化:臀桥

- 仰卧屈膝
- 抬高臀部至离开地面,收紧腹部和臀部
- 保持2-3s
- 缓慢下放至初始位置
- 重复10次
8臀部肌肉强化:侧向弹力带行走

提醒:如果感觉大腿根部前方、侧方或臀部的疼痛不适,并且不能久坐或久行,甚至平时深蹲、穿袜穿鞋等动作都可诱发疼痛,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髋关节撞击症”,并及时找专业医师寻求诊治。为避免髋关节撞击的发生,应该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同时做好热身,量力而行。
特别声明: 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
本文是焦金保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