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臀肌挛缩症(弹响髋)的关节镜微创治疗

发表者:陈炎 人已读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化而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 表现以蹲、坐、行走姿势异常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走路外八字,不能翘二郎腿,下蹲时两腿不能并拢,可能出现髋关节部位的弹跳。该病保守治疗效果不肯定,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虽然疗效肯定,但手术剥离范围广,创伤大,出血多,切口长(约十几公分)、疤痕大、不美观,术后渗出较多,容易并发血肿和感染,影响伤口愈合,有的以切口为中心形成新的索条状瘢痕束带;同时,由于术后疼痛较重,部分患者难以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也会影响手术疗效。

我科在关节镜下利用等离子射频技术进行臀肌挛缩松解术,取得了满意疗效。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

1.发病原因:多与反复的肌肉注射等原因有关,其次是外伤、免疫等因素。

2.解剖基础:


3.临床表现:表现为坐位及下蹲受限,行走下肢呈外“八字”步态。“弹响髋”,下蹲时发出弹响声,不能翘二郎腿。下蹲时双膝分开才能蹲下,髋部可闻及弹响或触及弹动感,由于臀肌挛缩带影响臀肌发育,臀部一般均出现挛缩带和凹陷沟,下蹲时臀部变尖呈锥形,称为“尖臀”。

4.病理分型:根据病变部位和挛缩特点将本病分为四型:

Ⅰ型:髂胫束挛缩。

Ⅱ型:臀肌筋膜挛缩型,挛缩带自髂后上棘至大转子方向延伸。

Ⅲ型:是Ⅰ型与Ⅱ型两个方向的束带状挛缩共同存在。

Ⅳ型:髂后下嵴至大粗隆之间挛缩。多与Ⅲ、Ⅳ型合并存在。Ⅴ型:是Ⅰ型至Ⅱ型间全部呈板状挛缩


4.诊断:诊断中同时应具备以下体征:外八字步态、跑步不快、行走划圈,双下肢交膝、并拢下蹲试验(+),Obers征(+);臀部可触及条索状包块物。

5.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小针刀、理筋手法、功能锻炼操等。

(2)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必须通过手术才能根治,而挛缩带切断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把挛缩的筋膜切断、松解,让受影响的肌肉得到释放。

1)开放性手术:

2)关节镜微创手术:关节镜监控下臀肌挛缩松解手术,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关节镜监控下手术,视野清晰,对血管、神经均可清晰地辨认,且工作区远离坐骨神经以及臀上、臀下神经的部位,有效地避免了它们的损伤;

[2]不广泛剥离肌肉组织,创伤小,出血少,不干扰无挛缩带的肌纤维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可有效地减少或防止局部血肿的形成;

[3]病人恢复快,术后第二天病人即可下地行走,并发症少,快速康复,住院时间短。

[4]仅两个微小切口(约5mm),疤痕小,术后组织反应轻,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显著。

6.术后康复锻炼:

(1)术后髋部使用骨盆兜,当天双膝并拢屈膝屈髋位;

(2)术后第二天后拔除引流管,下地走一字步、并膝坐位或跷二郎腿、并膝下蹲;

(3)合并双下肢肢体不等长时,还需卧位作双下肢上下交替提臀活动,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站立作摆动臀部骨盆运动。

注:须强调,早期、循序渐进,在医护人员及家属指导监督下进行,直至阳性体征完全消失。


7.预防措施:

1、预防儿童臀肌挛缩症关键在于年轻父母对此病应高度重视。对病儿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臀部肌肉注射毒性大、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不应使用苯甲醇稀释的药物。 2、注射方法和部位要正确,剂量要合理,注射速度要缓慢,尽量避免同一部位连续注射。注射后适当进行局部热敷、理疗,以利于药液的吸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3、一旦发现臀肌挛缩症应早期手术,彻底切除或松解挛缩的瘢痕组织,绝大部分病儿都能完全康复。

8.经典病例:

李某某,男,26岁,因右臀部凹陷、弹响10余年就诊,入院见:右髋间隙弹响,走路外八字步态,行走划圈,不能跷二郎腿,Obers征(+),臀部可触及条索状包块物。影像学DR、CT未见骨质异常。寻医问药多家医院没有解决问题,很是苦恼,最终就诊我们医院找到我们诊疗后考虑右侧臀肌挛缩症,建议行关节镜微创松解术治疗,完善术前评估后,按期手术,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地活动,术后第二天就出院了,效果满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