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与治疗学
发表者:黎崇裕 人已读
天麻钩藤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一、古方简介
【来源】《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天麻9g,栀子9g,黄芩9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川牛膝12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曲【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
1.高血压病合并三叉神经痛
【案例】某男,75岁,干部,于2002年11月初诊。患者平素眩晕,头痛,心烦,易怒,伴面色潮红,口干口苦,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21.3/13.3kPa) 。每遇情绪烦躁, 面部三叉神经剧痛难忍, 呈阵发性反复发作, 如刀割火灼,伴心烦失眠,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紫红,舌苔黄厚腻,脉沉弦。
证属肝火内盛,瘀血阻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赤芍、白芍、白芷、生地、白蒺藜、钩藤各15g,生石决明、生石膏各30g,胆南星、黄连、大黄各9g,僵蚕、芒硝(冲)、全虫各12g,蜈蚣3条,莲子心6g,甘草3g。上方水煎,每日2次, 调服月余, 诸症消失, 血压16/12kPa, 诉三叉神经痛基本痊愈, 随访1年未复发[刘杏枝.天麻钩藤饮治验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4,(11):491]。
【按语】高血压病合并三叉神经痛,属中医眩晕、偏头痛的范畴。患者素体阳盛,加之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使肝失条达,肝火化风,上扰清空。《证治准绳》云:“面疼皆属火盛,诸阳之汇皆在于面,而火阳类也”。故用天麻钩藤饮,以达平肝熄风,泻火化瘀,通络止痛之效。
2.面神经麻痹
【案例】某男,62岁,农民,于2003年2月初诊。患者因晨起感受风邪,突然出现面部麻木感,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泪液分泌减少,皱额、蹙眉均不能,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右侧,示齿、鼓腮均不能,伴眩晕头胀,面赤心烦,烦渴引饮,小便短涩,大便干结。证属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方用天麻钩藤饮合牵正散加减:天麻、赤芍、白芷、生地、龙齿、朱茯神、清半夏、川牛膝、钩藤各15g,生石决明、生石膏各30g,大黄、胆南星各9g,僵蚕、全虫各12g,蜈蚣3条,甘草3g,上方水煎。调服3周,痊愈[刘杏枝.天麻钩藤饮治验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4,(11):491]。
【按语】本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加之患者素体内热蕴积,经络瘀滞,气血痹阻而致。故用天麻钩藤饮加牵正散,药证合拍而愈。
3.病毒性脑膜炎
【案例】某男,38岁,工人,于2001年11月5日人院。患者发烧5天,全身抽搐,昏迷1天,最高体温达40℃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西医经抗病毒、抗感染、抗癫痫,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不效,而请中医会诊。观患者神志昏迷,喉中痰鸣,四肢抽搐,痉挛频繁。证属肝阳化风,痰瘀阻闭清窍。治以重镇潜阳,涤痰通络,熄风止痉,醒脑开窍。中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20g,天麻、朱远志、白芍、石菖蒲、天竺黄、鱼腥草、清半夏、鳖甲、板蓝根、朱茯神各15g,蜈蚣3条,珍珠母10g,全虫、胆南星各9g,生石决明30g,羚羊角粉(冲)、甘草各3g,1剂。
二诊:鼻饲服上方后,患者仍昏迷,烦躁不安。上方加白僵蚕、龙胆草各12g,党参15g,莲子心9g,1剂后患者神志清醒,痰鸣消失,自主呼吸平稳,血气分析正常,体温基本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后调理2周出院[刘杏枝.天麻钩藤饮治验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4,(11):491]。
【按语】本例为病毒性脑膜炎病危患者出现昏迷、抽搐,属中医肝阳化风,清窍闭阻。应用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加胆南星、天竺黄、清半夏涤痰开窍,羚羊角粉、丹参、全虫、蜈蚣清热化瘀,通络醒脑,诸药合用,起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