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建民 三甲
杨建民 主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体检大便隐血阳性没事吧?小心大肠癌!

1047人已读

大便隐血阳性,查出早期结肠癌

杨大伯今年65岁,前不久在体检中查出大便隐血阳性,家人随即带他去当地医院做肠镜检查,发现杨大伯结肠内长了多颗大小不一的息肉。医生根据息肉的大小和性状,当即采用EMR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了大部分息肉,只剩下横结肠一颗约2.5x2.0cm的息肉,因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不能充分隆起,医生给它取了活检,并没有予以EMR切除。横结肠息肉活检报告显示黏膜部分腺体中度异型增生,局部倾向重度异型增生。

为了做进一步治疗,家人带着杨大伯赶到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杨建民教授接诊了杨大伯。经过详细评估,杨建民教授判断杨大伯的这颗大个头息肉的癌变可能性极高,并很可能已侵犯至黏膜下层深部,不宜做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了,乃建议做外科手术予以切除。

数天后,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大外科主任陈力教授亲自主刀,给杨大伯作了横结肠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横结肠中低分化腺癌,大小1.5*1.3cm,侵犯粘膜下层,未及肌层,周围见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也就是早期结肠癌。

做完手术、拿到病理报告的杨大伯和家人都非常庆幸,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大便隐血检查能帮助查出早期癌症。也幸亏积极地做了肠镜检查,不然恐怕要等到癌症晚期才能发现。

杨建民教授表示,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临床上很多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身体没有不适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等到出现典型症状时已经到了进展期,治疗的预后效果较差。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像杨大伯这样定期体检,认真关注体检阳性指标并积极复查的习惯,值得提倡和学习。

大肠癌是我国第三大常见癌症

说起结直肠癌,大家可能并不陌生。结直肠癌也称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

前不久,电影《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就是因结肠癌过世,年仅43岁,令人惋惜。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统计,在全球和中国,大肠癌都是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

《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大肠癌排在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死亡第5位。

而在浙江省,大肠癌也位于恶性肿瘤“发病榜”前列。2019年浙江省大肠癌发病率位居癌症发病第3位,死亡率居第4位。

不过,大肠癌并不是“绝症”,而是可防可控的。事实上,如果能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大肠癌治愈的概率很高,I期5年生存率为90%以上。

警惕这些大肠癌危险因素

杨建民教授介绍,大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饮食、生活方式、消化道疾病等。

年龄、性别:大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遗传:有大肠息肉史及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癌几率比普通人群高出很多。

饮食:低纤维饮食、高脂高蛋白饮食、缺乏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等都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吸烟与大肠腺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肥胖、心理情绪紧张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消化道疾病:患有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腺瘤、直肠息肉的患者,后期患大肠癌的几率也会上升。

大肠癌的预防措施

首先,需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其次,优化饮食结构,以高纤维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果,避兔高脂肪饮食,少吃红肉和加工类肉食。

再次,要适当锻炼,控制腰围和体重。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即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处理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

今年4月,在浙江省第 26 届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浙江省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正式启动。“高危人群大肠癌筛查”被浙江省政府列入2020年的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

那么大肠癌有哪些早期筛查方法呢?

大肠癌早期筛查方法

主要包括粪便检测和全结肠镜检查,粪便检测中就包括大便隐血试验。

大便隐血也常被称为粪便潜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混入粪便排出,但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大便隐血检查方便、快捷、无创,是国际上公认的可通过人群筛查来实现早期发现大肠癌、降低死亡率的检查。


那么大便隐血结果阳性是否意味着大肠癌呢?

不一定!

大便隐血阳性,除了消化道良性或恶性肿瘤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如消化道炎症和溃疡;息肉;憩室疾病;痔疮出血;口腔和鼻腔出血;血管问题;凝血障碍等等。

此外,临床上大便隐血试验还会出现假阳性。这主要受饮食的影响,饮食中只要含有亚铁离子成分,就有可能造成大便潜血试验结果的假阳性。

如正在服用铁剂治疗贫血的患者,或食用了含有动物血、动物肝脏的食物都可能造成大便潜血试验假阳性。进食大量富含铁蔬菜也可以影响大便潜血的检测结果。

重视大便潜血检查,降低大肠癌发病和死亡率

因此通常查出大便隐血阳性,医生会综合患者的多方面因素,确认结果无误后,需要进一步做结肠镜等相关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结肠腺瘤或者结肠癌,并采取相应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大肠癌治愈率。

但是,尚有不少人对这项检查不够重视,要么是体检时,怕麻烦,不愿意留大便样本。更有甚者,查出大便隐血阳性后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最终延误治疗。

杨建民教授提醒大家,要认真对待大便潜血检查及其结果,遵医嘱复查、随访、治疗,尽可能降低大肠癌发病和死亡率。

本文作者: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杭州明州医院)孙敏慧

审核: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杭州明州医院)杨建民


杨建民
杨建民 主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