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龙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发表者:马志龙 人已读

一、病原学特点

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有5个,分别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二)传播途径

1. 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3.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四、临床特点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 Omicron 株者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

五、诊断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

六、治疗

(一) 根据病情确定隔离管理和治疗场所

1. 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2.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二)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

3.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炎症因子检测。

4. 根据病情给予规范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5.抗菌药物治疗: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三)抗病毒治疗

1. 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2. 单克隆抗体;3. 静注 COVID-19 人免疫球蛋白;4.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

(四) 免疫治疗;(五)抗凝治疗;(六)俯卧位治疗;(七)心理干预;(八)重型、危重型支持治疗;

(九)中医治疗

1. 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 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 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2.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

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

七、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

(一)解除隔离管理标准

轻型病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管理。

(二)出院标准

1.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2.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 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

(三)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

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 避免外出活动。

八、转运原则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运工作方案(第二版)》执行。


本文是马志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