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文章
发表者:徐军 人已读
曾经我出诊时接诊了2位患者,1位芳龄30岁,因为结婚2年多未怀孕来看诊;1位芳龄47岁,因为阴道流血20多天来看诊,她们去做了检查,经阴超检查都提示:子宫内膜增厚伴子宫内膜息肉可能。30岁的患者问我:“医生,这个该怎么办呀?我还能生孩子吗?”;47岁的患者问我:“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癌症,是不是要切除子宫?”。
子宫内膜息肉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需要治疗吗?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子宫内膜息肉的定义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子宫内膜的良性增生,由柱状上皮包围间质形成,其中含有大量腺体和血管,为突出于内膜表面的有蒂或无蒂赘生物。
它是妇女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之一,发病率可高达20-30%,尤其多见于40-50岁妇女。它也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的常见疾病,有恶变可能。
从病理上来分类,子宫内膜息肉可分为:增生性息肉(最常见),萎缩性息肉(绝经后多见);功能性息肉;假性息肉,还有腺肌瘤样息肉,非典型的腺肌瘤样息肉(容易恶变)。
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
炎性因素—子宫内膜炎局部刺激产生炎症因子
内分泌因素—雌激素过多症(肥胖、PCOS、绝经、绝经后期、雌激素分泌性腺间质肿瘤、慢性肝病)
医源性因素:不合理的雌激素治疗;乳腺癌术后服用他莫昔芬
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及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无任何临床表现,需要一系列检查才能被发现。
异常阴道流血:表现为月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甚至有绝经后再次出血;接触性出血(尤其是宫颈息肉)。
不孕——15-25%的不孕妇女患有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
通过什么检查可以发现这个疾病呢?
(一)首选子宫超声:尤其以经阴道的超声检查更为清晰。
一般内膜息肉是宫腔内出现的低回声光团或增强回声光团,异常回声团多为水滴状或类圆形,也可呈不规则形,轮廓显示较清晰。
(二)宫腔镜检查——它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
单发息肉
多发息肉
蒂部宽大的息肉
(三)子宫造影检查:较少采用该方法做子宫内膜息肉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
⒈ 观察随诊——适用于息肉直径<1cm且无症状者,1年内自然消失率约27%,恶变率低。
⒉ 手术治疗:①主要采用宫腔镜检查同时切除子宫内膜息肉;
②诊断性刮宫,非直视下手术,漏诊率高,易复发。
⒊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预防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术后如何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那是不是手术结束,这个子宫内膜息肉的疾病就治好了呢?子宫内膜息肉这个疾病有一定的复发率,且复发率会和年龄与息肉的多少呈正相关,最高可达到40%左右,所以就算做完手术也不能放松警惕,做好定期随访观察,防止复发。目前防止复发主要有以下方法:
1.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孕激素后半周期治疗+促排卵。
2. 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①放置曼月乐环(首选)。
②口服孕激素后半周期或短效避孕药治疗。
③对于反复复发,年龄较大者,可采用子宫内膜切除术。
④对于年龄较大,有潜在恶变可能者(如:非典型的腺肌瘤样息肉),可采取子宫切除术。
最后回到我开篇提到的那2例患者,30岁不孕患者,结合她有不孕,又有宫腔占位,我给予她制定了宫腔镜检查的诊治方案,宫腔镜检查同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约1.5*1cm,给予切除,术后药物治疗及促排卵管理,3个月后就怀上了宝宝,经过9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分娩了。对47岁的患者,考虑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子宫内膜增厚,又是围绝经期,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我的诊治方案是宫腔镜检查+诊刮术,宫腔镜检查发现有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术中给予切除;病理结果提示增生性息肉,术后1个月宫腔放置曼月乐环,防止多发性息肉复发,观察至今未复发。
本文是徐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