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为国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食物过敏管理应从氨基酸配方开始

发表者:朱为国 人已读

食物过敏的管理从AAF开始,已逐渐成为国际趋势。家简

摘要

来自ESPGHAN胃肠病学委员会前主席Yvan Vandenplas教授曾参与多篇欧洲权威指南的撰写,就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管理,从全球视角切入,他指出:食物过敏的管理从无敏配方的氨基酸配方(AAF)开始,已逐渐成为国际趋势。

AAF完全无致敏性,临床安全有效,适合所有食物过敏患儿,而仍有一定程度的患儿对深度水解配方(eHF)存在反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AAF具有比eHF有更好的临床有效性以及更大的经济成本收益:

  • AAF用于食物过敏的诊断,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帮助精准诊断,让患者少走弯路,是符合药物经济学的方案;
  • 在治疗阶段首选AAF并坚持6个月,比使用eHF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并节省总体医疗保健费用;
  • 食物过敏诊断和管理使用AAF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存在各种类型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用于CMPA的管理,包括低敏配方和无敏配方。

AAF是以游离氨基酸组成,不含任何来自牛奶蛋白的成分,因此其致敏性最低,可以做到100%无致敏性,对所有CMPA患儿都是安全的。

而低敏配方是牛奶蛋白经过水解以后的配方。这种配方可以是部分水解配方(pHF)或深度水解配方(eHF),具体取决于水解程度和残留的致敏性。其中,pHF不能用于CMPA的管理。有研究表明,CMPA患儿对eHF的不耐受率有29%到40%(包含轻中度的过敏患儿)。这也就意味着,将深度水解配方(eHF)作为牛奶蛋白过敏的管理配方,在诊断过程中可能引起患儿的症状复发,延长诊断时间,或者无法准确诊断,造成误诊漏诊;在治疗过程中eHF存在一定致敏风险,即使是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也会出现症状反复,导致病程延长。敏管理从AAF国

目前国际上,多个权威组织鼓励根据每个国家或区域的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疾病患儿需求的区域性管理方案。Vandenplas教授在2007年的欧洲CMPA专家共识中提及到: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保政策不同,AAF与eHF的成本收益很难阐述,需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些欧洲国家仅在对eHF过敏的患儿中使用AAF才有医保政策,因此限制了当地AAF的使用,也因此欧洲指南推荐eHF是牛奶蛋白过敏治疗的首选。而在中国,eHF/AAF均不属于医保用药,而且价格相当。因此,为了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症状,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2017年《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和2019年《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提到:将AAF作为食物过敏诊断性饮食回避的首选替代配方。《International Milk Allergy in Primary Care guideline》(《iMAP指南》)中同样也提及某些国家(比如中国)基于当地的医保及报销政策,采用AAF作为诊断首选配方。

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治疗阶段,多个指南/共识建议回避致敏食物至少6个月。2009年澳大利亚一项研究显示,尽管AAF的价格是eHF的三倍甚至更昂贵, 但由于首选eHF造成的治疗效果不佳,会增加额外的医疗费用,同样是使用6个月时间,AAF起始管理的总医疗费用和eHF起始管理相比,总医疗费用相似,临床获益更好,建议应该将AAF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2016年巴西一项药物经济学研究指出:诊断性食物回避中使用AAF,是一种符合药物经济学的诊断方法,其成本较低,可延长患儿保持无症状的天数。

2019年土耳其指南指出,根据土耳其目前的医保政策,由于AAF单价仅是eHF的1.25倍,并考虑到AAF的无致敏性所带来的临床效益,故将AAF作为首推配方,特别是在目前饮食回避诊断阶段。eHF无显

在AAF的使用过程中,AAF的口味和营养是很多患儿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口味方面,有研究显示,在13000名CMPA儿童接受AAF治疗的情况下,有12.3%(1598人)患儿因口味或其他适口性特征而中断治疗;在另一个有13000名CMPA儿童接受eHF治疗的案例中,12.1%(1575人)患儿因口味或其他适口性特征而中断治疗。这意味着,AAF和eHF的口味没有明显差异。

营养方面,一项纳入218名非IgE介导CMPA患儿的研究,给予无过敏原的AAF进行饮食管理到9月龄,结果发现,无论是体重还是身高指标显示AAF完全可以支持其正常的生长。

食物过敏诊断和管理使用AAF是较好的选择。

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来说,AAF可以帮助快速准确诊断,长期管理避免症状反复,病程延长;对CMPA患儿来说,AAF致敏性最低,快速缓解症状,让患儿少受罪,少走弯路,同时满足营养需求,减少家长的焦虑;从医疗健康体系来说,减轻医疗负担,减少医疗资源重复浪费。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