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宋宙光 人已读
茶馆讲课预告:2021年11月17日星期三19:30,将邀请山西省眼科医院 宋宙光主任授课,题目是:《厥阴病脉证并治干眼视疲劳综合症》会议将以微信语音方式进行。敬请各位茶友期待!
上篇
尊敬的春来茶馆发起人邱主任,尊敬的主持人王主任,陈主任,尊敬的各位老师、茶友、同道,晚上好,今天晚上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厥阴病脉证并治干眼视疲劳综合征。
我认为用语音来讲课比用那个腾讯会议那个要方便,因为第一个条理性要强一些,第二个可以有记录,就说如果要是听一遍,感觉有哪些地方有疑惑,听不清的,我们还可以再重新听。另外,听起来慢慢的讲课者也有一个思维上面的过渡。
这节课我准备从两大方面去讲,第一个通过自己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读书的心得,概括一下干眼视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治法,以及相应的方剂。第二个着重讲厥阴病脉证并治干眼视疲劳综合征。
干眼视疲劳综合征实际上是一个模糊概念,就说书本上面找不到这个具体的名称,只是在临床当中发现有好多患者,干眼和视疲劳的症状是相互交叉的,表现为干涩、异物感、烧灼感、充血、恶风、畏光、流泪、不能久视、难以睁眼睛、视物不清、眼球憋胀,眼眶痛以及头痛等等,所以,我们在治疗这个病的时候,不能被诊断牵着鼻子走,不能说这个病是干眼,那个病是视疲劳,很可能是干眼视疲劳综合表现,所以我们把具体诊断撇开,我们从辨病和辨证的基础上治疗就可以了。
经常在学术会议上面,听有些专家讲课,也认为是先辨病再辨证,比如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先辨病再辨证,但是却把这个“病”,看做具体的病名,比如说是结膜炎,角膜病,或者是中浆之类的,认为是这样辨病,就说我们在临床当中,先诊断一下是什么病,是具体的什么角膜炎、结膜炎,或者是中浆、视神经病变之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辨到底他是什么一个证。但是我在临床当中不这么认为(实际也就是这样),我认为这里指的辨病是指的是便到底是哪一经的病,到底是伤寒的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或者是厥阴病之类的,这个病指的是哪一经的病,所以说不是具体的某一个病,比如说是咳嗽呀,感冒什么的。而这个辨证指的是在伤寒六经上面的到底是哪一证?比如说他是太阳中风还是伤寒,是太阳的蓄水证还是蓄血证?
如果我们先把这个病,比如说是中浆放到全身去考虑,它到底是一个太阳病还是一个太阴病,比如说那么在这个基础上面,我们再去确诊,到底它是属于一个太阳病的蓄水证,是五苓散证?还是属于一个太阴病的理中丸,或者是四君子汤证之类的。如果我们在全身的辨证论治确定他是六经哪一经,然后诊断如果是太阴病之中浆,而我们在眼球内部结构和脏腑对应的时候,中浆发病部位对应的是足太阴脾经(黄斑区),那么,我们首先诊断他这个全身的一个太阴病,然后再结合上在黄斑区,又是一个黄斑区的脾证,这样的话,我们的诊断的有效率以及治愈率要高出许多。
我在治疗干眼病视疲劳综合症的时候,经常对一些患者是这么说的,我说“年轻人,包括儿童没有真正的干眼!”,这句话虽然说有点儿绝对,但是实际上在临床当中,年轻人发病率低而且容易治的,治疗起来自信心很足。
还有我经常说“干眼仪检查结果仅供参考”,我们不能根据干眼仪上面的检查结果来定病,来定到底是他是泪液蒸发型的还是水液不足型的,因为在临床当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干眼仪检查结果是正常的,但是患者难受的不得了,就是症状非常典型,而有些情况下,干眼检查是异常的,但是被检查人无明显眼睛不适,或者说没有病,比如说是我们一个正常人没有干眼视疲劳,但是去做干眼仪检查之后,可能或者说往往会有干眼仪检查上面的一些异常。这就是为什么有一句话叫“x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x医让你糊里糊涂的活”。做干眼仪检查,给了患者这个结果,就说你看你是干眼症到了什么样子的了,到底是那个BUT是什么样子的,泪河高度是多少了,然后睑板腺到底堵不堵,堵成什么样子了,一目了然,给患者的话的很清晰,但是在治疗的时候却点多种眼药水,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的交换总是效果不好,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所以呀,我们不能按图索骥,不能生搬硬套。
还有就是MGD,也就是睑板腺功能障碍,最近这两年流行的、一阵风跟风治疗的就是对螨虫的治疗,认为是螨虫是引起某些干眼症的一个罪魁祸首,所以说这样除螨那样除螨的方法的接踵而至,好多的医院以及科室,都会以除螨来治疗干眼病。
但是我个人认为螨虫是个背锅侠,比如说,一个正常人脸上睫毛上面偶尔有几个螨虫不算什么,因为人的脸上手上呀,或者说被子上面呀,有好多的螨虫,不能完全除干净的。
我再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堆垃圾,这个垃圾时间长了没人去打扫,那么垃圾上面就会生一些小虫子,而且房子中空气有了异位不适合居住了,于是主人请来了几个清洁工,清洁工没有把这个垃圾给清理掉,而是对房子主人说,是这是特效的杀虫剂,把这个虫子杀完空气就好了,垃圾还在那地方呆着吧。
过一段时间,这种虫子的确是没有了,但是另一种虫子又长了,这个时候呀,清洁工又来了,说是我又有一种特效的杀虫剂来治疗这种虫子,又把这个虫子又杀灭了,但垃圾还没有去清理。
这样反反复复的,总有一次虫子变异,或者说有一种虫子是没有特效药的,那怎么办呀,这个主人以及清洁工就是不懂得把这个垃圾给清出去,最后,这个家里面最后是因为垃圾腐坏,气味太烈,最后家里面不能住人啦,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螨虫是背祸侠的一个案例,或者说是比喻。(再如,习惯性便秘口服益生菌也是如此道理,只知道除菌或者补菌,却不知改善环境)一个聪明人大家都知道,肯定是把垃圾给清出去,那虫子自然就没有了,那么同样对于这个MGD上面长了螨虫,螨虫比较喜欢吃这个油脂之类的啊,那么我们把这个MGD的给他解决了,把油脂给它清理掉,尤其是那种粘稠的那些油脂,给它清理掉,变成这个清澈的透明的正常的睑板腺分泌物,那么螨虫自然就不在上面附着了,或者说附着这一两个也不足为害。
另外还有一个病叫BKC啊,也就是因为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角膜炎,这个在临床当中儿童更常见,而且西医认为是用激素,就是低浓度的激素去治疗,但是我碰到的往往就说是激素反反复复的治疗效果不好(应急可以适量用一点),而角膜上面的溃疡以及瘢痕面积越来越大,甚至明显严重的影响视力,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用中医治疗以及理疗的方法效果最好,临床上我经常碰到这种的例子,这里我不多讲,只是顺便提一下。
还有我经常对患者说的一句话是“眼药水是用来应急的”,比如说眼睛干的不行啦,可以点一滴,只要是人工泪液的哪一种的话,你感觉哪个好了,偶尔点上一滴,应急的时候可以用,只要不急的时候,咱们就用中医来治疗,不要把眼药水当成一个家常便饭,不要当成是下半辈子就用眼药水了,这个就相当于是我和患者说降血压药、降血糖药也是用来应急的。有一句话叫“西医是救命的,中医是治病的”,有一定道理。
也就是说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危急重症,高血压危象了,高血糖的危象啊,或者说是车祸了大失血了,这种情况,我们肯定会积极的用西医去解决,但是如果把这种危象或者诱因去掉之后,症状缓和下来的情况下,我们这个时候建议积极的用中医去治疗,不能说是下半辈子就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甲亢甲减药等等(尘世间你我浑浑噩噩,人云亦云,清醒者又能有几人?中西思维基础的不同,强大资本的运作,利益集团的导向,重西轻中的现实,急功近利的患者内心,西医人员的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和中医人员的心浮气躁学识浅薄乃至疗效不佳,等等)。
在眼科眼药水要应急的,比如说是急性的前葡萄膜炎,我经常用激素,比如说像百力特、普南普灵、散瞳药这样去治疗(甚至散瞳合剂),但是其它的我很少用,比如说是人工泪液,我基本上不用,如果是用这个虹睫炎有效的控制了炎症的情况下,我也会建议患者把眼药水全部停掉,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中药,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中药和西药同时用的,到症状控制的时候,我是单纯用中药来解决。
我不推荐下半辈子一直用眼药水,这是为什么呢?这和下半辈子吃降压药、降糖药一样的道理,因为眼药水治标不治本的,相当于是掩耳盗铃,掩盖病情,比如说一开始一个患者眼睛干的不行,点上人工泪液很好很舒服,那么他以后只要是有了这种症状,或者说是一直要点下去,眼睛发干,他一直点下去,那么点着点着,总有一天压不住了,各种眼药水用了个遍,但是效果越来越差,其它一些症状也会接踵而至,一发不可收拾。(糖尿病单纯控制血糖也是这个道理,患者终因接踵而至的并发症而失明或者去世)
干眼视疲劳综合征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一开始先用人工泪液或者是施图伦来治疗干眼疲视劳,到后面症状的话压不住了,开始上非甾体类的眼药水,比如说像双氯芬酸钠,普南扑灵之类的,如果这些也压不住了,开始上低浓度的激素啊,中浓度的的激素,甚至又压不住了,可能就上了免疫抑制剂,比如说像环孢素,FK506,这样的话,本来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一个干眼病,一个容易治疗的,对于我们中医来说是容易治疗的一个病,却变成了一个疑难杂症了,甚至影响患者的视功能,这就让人扼腕不已。
而也有的患者一开始只是眼睛有点干、有点涩,到后面开始出现了,比如说是出现了异物感了,到后在后面可能就有点困,有点痛,出现了怕风,畏光,甚至需要带个防风眼镜,到后面呢,可能就是难睁,眼睛都睁不开了,到最后的话呢,可能眼睛就的确是睁不开了,或者说如果要想睁开,必须使劲往开睁,甚至拿手的把眼皮给扒开,这种患者,会严重的影响日常生活,比如说他想过马路的时候,越想过马路的时候,他眼睛越睁不开,更别说是开车了。
我把这种难以睁开眼睛的这种症状,暂时叫做“目瞑”,这个名称是我自己的起的,教科书上没有,因为我在好多的书上面,比如说伤寒论上面也有瞑目,目瞑,瞑字就是这个目字旁一个冥字。
这个病名虽然不准确,但是在临床当中的的确确,经常碰到这种患者,有的医生诊断叫梅杰氏综合征,有的诊断是眼睑痉挛,有的单纯诊断是干眼、视疲劳,但是我感觉这个目瞑两个字更能形象地描述出患者当时的那种症状以及不适感,我以两个视频让大家看一下(略)。
像教科书上面治疗干眼病,常见是桑白皮汤,麦门冬汤、杞菊地黄,养阴清肺丸,以及三仁汤之类的,但是这些只能仅仅的治疗一小部分的干眼症,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干眼症效果都不好,我们真的不能按图索骥去治疗。
有的患者来我来到我们医院反复治疗后说,症状越来越重,无奈的说“这么大的一个医院,连个常见病,连个多发的都干眼病都治不好!”这实际上是给我们一个眼科工作者的一个重大的鞭策,如果我们治不好这个病的话呢,第一自己没有成就感,第二个也是对患者感觉很愧疚。相反,如果我们对这个病善于治疗,让患者满意,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上面的效益了,更最主要的是有很大的社会效益,而且我们中医眼科的大夫把这个病如果要给治好的情况下,会让西医的大夫赞叹不已。
这是一张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里面的一张照片,看这个老太太的眯着眼睛说话,这个实际上就相当于是目瞑的一个典型表现。
下来我来详细的讲述一下我在临床当中的,对于干眼视疲劳的辨证分型论治。
首先,这个干眼病,在眼科中叫“白涩症”,他的病位在肺,所以,临床当中用桑白皮汤,麦门冬汤,以及养阴清肺汤会多一些。
如果肺肾同病的情况下,我们可能用杞菊地黄丸,还有就是对于视疲劳,我们中医认为叫肝劳,认为是肝主藏血的肝在液为泪,所以说对于肝劳的治疗,我们经常用到四物汤。
有好多的医生都用四物汤或者说四物汤加菊花来打底,治疗绝大部分的眼科病,好多病都是先以四物汤打底,这一招对于这种内科以及其他科就是非中医眼科的大夫都学会了,都知道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在液是泪,所以治疗什么眼科病,都是四物汤,加上点儿菊花、决明子之类的眼科常用的药物来治病,但是却不去做真正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用四物汤、桑白皮汤、杞菊地黄汤,这是浅一层的治疗方案,如果再稍微深一点的,我们知道肝血除了有虚之外,还有寒,所以,在当在临床当中,我们可以用到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汤,这个就是稍微深一层的立法啦,这个关于当归四逆汤,一会儿我会在厥阴病的时候再讲。
还有下来的相对比较复杂或者难理解点儿的,就是有叫“气升水布,火降血下”。就是用提升气的方法,让水液往上面去分布,然后通过降火的方法来让血往下走,对于气升水布,我们着重于从脾论治,所以说常用的方剂就是补中益气汤,所以说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当中治疗干眼视疲劳综合症非常常用。
但是有这种情况,就是说我们从脉学上面来看,左边是心肝肾,右边是肺脾命,对于肺脾命来说,就说是个命门,就是先天之本生后天之本,肾生脾,脾气生了肺气,相当于是土生金,这样情况下可以让肺之水气足起来,但是这里注意有一点,因为肺金是下降的,所以呀,经常出现的就是气不往上升。因为肺经是下降的,所以气不往上升比较常见,所以补中益气汤非常常见,非常常用在临床当中,黄芪剂量可以大一些。
再看左边的脉,左边的脉属于心肝肾,肾水升肝血,肝血温升变成心火,所以说正因为肝血是温升的,是往上升的,所以,我们想让这个血往下降,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临床当中治疗眼底的一些血症的时候,往往出现的就是胆经不降,胆和胃经不往下降。即使是在临床当中碰到一些很典型的虚症,比如说糖网的患者,明显就是应该往上升气血的时候,我也会在升气血的基础上面,用一些降气血的药物,哪怕是以升为主,以降为辅,肯定是要往下降。
下面一个叫“客水不去,真水不生”,这个相当于是就像我们眼科,眼底血症,经常说的是旧血不去、新血不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这个是从水湿论治,临床上面常用的方子,比如说是像三仁汤专门来治疗湿,温胆汤治疗痰湿,五苓散治疗水。还有一个很常用的就是甘露饮,甘露饮是我在成都中药大学读书的时候,我的导师以及陈达夫老先生经常用的一张方子,甘露饮既养阴又祛湿,养阴而不滋腻,祛湿而不伤津。
再下面的一个理论依据就是肾主五液。肾主五液,就是肝主泪、心主汗、肺主涕、脾主涎、肾主唾,这些都通通属于肾主五液的范畴。所以,这个可以称为是气化不足,这个气化不足的这个范围,或者概念有点儿小,实际上人体的任何一项运行,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信息、能量转化,都可以叫气化不足,这里的气化不足,专门治肾的气化不足。所以在临床当中,我常用的药物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可以治疗口渴,也能治疗口不渴,可以治疗尿频,也能治疗尿少,其中道理,就在气化)
我经常和患者交代病情的时候做这么一个比方,我说这个眼睛湿润与否,相当于是我们在蒸馒头,为什么水蒸汽上不到眼睛上头去,为什么会出现眼干、鼻干,口干呢?是因为我们蒸馒头的时候不是缺了水了,相反,是我们下焦缺了火了,如果我在下面加一把火,那么水蒸汽自然就往上面走,到时候眼睛、鼻子、口就不干了,所以说临床当中经常用金匮肾气丸来治疗,如果要是一个慢性患者,可能用右归丸。
对于干眼视疲劳综合症那些比较难治的、长时间的,往往会出现干涩、难睁、目瞑症状的患者。这种患者往往是病程长,所以,疗程也长。我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理论依据就是,第一就是“肾主五液”,第二个就是“肾者作强之官”,“肝者罢极之本”。还有就是久病及肾,为什么说肾者作强之官,肝者是罢极之本呢?因为少阴它是为本的,就说肾是为本的,厥阴也就是肝,它是为用的。
在治疗这种病的,尤其像目瞑这种患者,我们不能图一时之急,就像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里面说的,“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我们不能去这么做,我们应该以这种理念叫“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治外感如将意思就说是对于外感病如感冒什么的,我们可能有一剂知二剂愈的信心,但是对于治疗内伤,尤其这种难治的病,我们必须像宰相,像丞相一样去治国,治理这个国家需要慢,就是所谓的“王道近无功”。
就像曾国藩说的,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叫“扎硬寨打呆仗”,就是把这个寨子要打的扎扎实实的,打仗要打笨仗,而不是去打那些巧仗,步步为营,节节胜利,这样看上去慢,但日益见效,最终能治愈。
所以在临床当中,对于目瞑的患者,有时候患者来了,说让我来中药治疗,或者说是偶尔参和上针灸,患者感觉有效吗?偶尔也有效,说他去其它地方再去看一看,其他的医院,或者是其他的城市去看一看,但是最后发现还是来我这里来,好像是有一些效果,实际上这就是说,是就像曾国藩打仗一样,如果要是朝廷来重用我的时候,我就是扎硬寨,打呆仗,除非不用我,那么患者一样,如果要是让我来治疗,我也是这样慢慢去治疗,“治内伤如相”,“王道近无功”。
这里我再讲一个我的学长,或者叫学弟,就是汪x,原来咱们在群里面还提过,说汪教授啊,他比我低一届,但是年龄比我长,上大学也比我长,比我大几岁,他在一次那个网络课上面,我听了他的课,他说他治疗一个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重用熟地,患者由躺着进来接受治疗,到慢慢后面的走着进来,走着出去,他说他自己感觉到他的理论水平已经达到了另一个境界了。所以中医治病,看上去是给患者治病,实际上中医治病相当于是我们在中医旅途上面的一次自我修行、自我完善。
对于应用熟地来治疗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在眼科经常碰到眼肌型的上睑下垂,所以说我在临床中,我也会倾向于多用一些熟地来治疗,慢慢的我们就会体会到为什么张景岳会多用熟地,为什么他有个绰号叫张熟地。
肾主五液的我们先讲到这里,下面的有一个理论依据就是营卫不和,我们常用的就是桂枝汤的类方,比如说我在临床当中常用的桂枝新加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在临床当中我把脉,一般都是双手把脉,把脉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去感受一下患者手掌的温度,有些患者在手心上面经常汗,出汗多,这种出汗多的情况下,我往往会用桂枝汤类,如果他的手背有凉,我们就是桂枝加附子汤。
在结合上面的肝血的虚寒,用当归四逆汤,所以说如果只是单纯我们辨证是肝血虚,我们可能以四物汤为主,如果在血虚的基础上面有寒的一面呢,我们就是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面,他还有营卫不和汗出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用到桂枝汤类的,比如说桂枝新加汤,如果要是说还有恶寒比较明显的,我们就是桂枝加附子汤。当然了,当归四逆汤里面也有桂枝汤的三个主要的药物,就是桂枝、芍药、甘草。所以说桂枝汤、当归四逆汤,我们可以融合到一起去应用,比如说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吴茱萸生姜汤。
对于一些营卫不和出现失眠的患者,我经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如果既有失眠又有汗出多,这个方子用起来非常好用。这里我经常遇到的患者就是老年人,老年人要不持续的出汗,要不就是烘热汗出,就说50岁以上五六十岁以上的患者经常来的时候的干眼视疲劳综合症,而且就说要不是持续出汗,要不是烘热汗出,尤其是在夏天出汗,在冬天要相对少的多,或者说要改善的多。我这里要强调一点,老年人不宜多出汗,出汗多实际上是在漏了,不管是漏他的津液还是漏他的阳气、漏他的水分都正在漏,所以说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先把汗止住,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让他的睡眠质量提高。
如果要是把出汗和失眠,这两个难题,给患者解决掉,那么患者的干眼视疲劳综合症就能好一半或者是1/3吧。对于失眠是干眼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像权威人士、西医的权威人士刘XX教授,他也承认失眠是干眼症的一个重要的诱因。但是如何去治疗失眠,这个时候就没有相应的答案了,可能就说,你要去哪个科,去西医的其他的科室去看一看吧,反正我这里是只看眼睛,不看其他病。
对于我们一个中医大夫来说,我们绝对不可以说是把一个因为失眠伴有的干眼视疲劳综合症推出去,说是去看失眠去吧,因为失眠以及汗出之类的,对于我们中医人来说是一个擅长的疾病。
说到失眠,我再多提一句啊,临床当中除了我们常见的心血虚,心阴不足引起的失眠,以及就是胆热扰心、痰热扰心之类的,用温胆汤之类治疗呀,我在临床当中经常碰到是因为阳虚引起的失眠,阳虚失眠,经常用到的方子是茯苓四逆汤加减。为什么会这样呀?因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明的情况下,人的五脏六腑才能得以安定。
就像王阳明说的,叫“天君泰然,百体得令”。
只有君火已旺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其他的魂魄才能收回来,这样的话呢,失眠才能治疗,所以呀,我推荐大家在临床当中,如果碰到阳虚的患者,可以用茯苓四逆汤,就是四逆汤加了茯苓和人参,如果在临床加减当中,我们可以换茯苓为茯神,再加上远志之类的,甚至桂枝汤。
再下一个理论依据,就是阳不化阴。阴阳不化阴,那么我们就要以阳化阴,常用的方式就是甘草干姜汤和四逆汤。
甘草干姜汤用的是炙甘草,炙甘草一般是四两,干姜用的是炮姜用的是二两,就说是炙甘草是炮姜的二倍,剂量是炮姜的二倍。
我们通过桂枝汤证我们知道,桂枝+甘草叫辛甘化阳,芍药+甘草叫酸甘化阴,实际上我们除了知道有酸甘化阴之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有苦甘化阴。(干姜炮制色黑,变辛为苦)
像叶天士在治疗温病,比如说胃燥津枯,苔白厚燥,这种情况下,在滋阴的药里面会加上甘草,以起到叫“甘守津还”的意思。
甘草干姜汤临床当中我也经常用,在哪些地方用了,一个患者,经常是全身各个方面一看就是阴液很虚,口干舌红苔少,但是脾胃却是凉的,不能吃凉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用玄参、丹皮,生地、知母之类的药物,我们应该用一些甘润的药物,至少是不能用寒的,应该用一点点凉的药物就可以了,比如说山药、百合、芍药、麦冬、玉竹之类的吧。
在这些药的基础上面,我们加上炙甘草和炮姜,这样的话呢,既能润,也可以起到脾胃不寒的效果,还能最重要的就是以阳以化阴。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面啊,畏寒比较明显的,即使是干涩比较厉害,但是患者还怕冷厉害,我们就加附子,这就变成了四逆汤了。对于四逆汤来以阳化阴的这种案例,在有些书上面有,我这里就不多提了。
水火分离,阴阳不和,常用的是乌梅丸,一会儿讲。
对于干眼症,教科书上面用的那些桑白皮汤,杞菊地黄汤、养阴清肺汤、三仁汤呀,我们如果通过六经辨证的来判断它,他们就可以归于到阳明经证、少阴的火化、太阴阳明合病之类的。关键是一点,就是六经均可以治疗干眼视疲劳,那么太阳、少阳、太阴、厥阴、阳明腑证、少阴寒化、以及诸多的合病并病,这些都能治疗这个病。对于合病并病的患者来说,我经常用到,比如说像麻附细辛汤,桂枝人参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甘草干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之类的。
关键一点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该用哪一种情况啊,具体的话呢,我们用什么方药,所以说有时候我们群里头,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同道们,加我微信时候也问我,说是宋大夫,什么什么病该怎么去治疗,我有时候我也想,该怎么去治疗呢?我只能给一个大的框架,该具体治疗的,我说具体患者有没有它的脉象,有没有他的舌象,具体的情况,如果有具体情况,我能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治疗方案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呢,只能是泛泛而谈了。
这里我再多讲一个病叫过敏,过敏性的结膜炎,过敏性的鼻炎,因为这个病在学习,不管是听课过程中,经常听到啊,讲这个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辨证思路治疗,临床上听,比如说是见到是用麻黄汤证治疗的,桂枝汤证,葛根汤治疗的,有些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有的说是用川椒方,有的用过敏煎治疗,有的用乌梅丸来治疗过敏的。
那么对于一个听众,对于一个临床大夫来说,有好多的方子都能治疗过敏,那么这个专家说是用这个方子治疗过敏,那个专家说是用那个方子来治疗,那么我在具体碰到一个过敏的患者,我该怎么去治疗,我们该用哪个方子去治疗,这就是一个困惑的地方。
对于过敏,症状最主要就是一个“痒”字,实质是个“风”字,病因常见的比如说是表气郁滞,表阳郁住了,营卫不和,外面有寒里头有热,要不是厥阴寒化了,要不厥阴热化了,以及寒热错杂。厥阴寒化的,我们可能用到川椒方,对于热化的,我们可能用到过敏煎,过敏煎的组成成分就是乌梅、五味子、银柴胡、防风,这是一个已故的北京的一个老专家,叫祝谌予的一个经典方子来治疗过敏煎,好像就说很多的过敏性的患者,不止是结膜炎,就是鼻炎呀,或者是全身那些痒的症状,都用过敏煎来加减治疗。
还有就是乌梅丸,乌梅丸是厥阴的寒热错杂证也来治疗过敏。
所以呀,我们在听讲座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判断,到底这个方它属于是哪一种类型,它到底是营卫不合的,还是属于外寒内热的,还是属于寒化热化,寒热错杂型的,到底是哪一种,具体是哪一种病?所以说这个现在目前这个患者是什么样的的一个脉证,我们相应的用什么样的方来治疗。
就像汪昂的《医方集解》里面,他对每一个方子都做了一个抬头,就做了一个判定、界定,比如说是参苓白术散,他会说是“此足太阴阳明药也”。
那么我们在治疗足太阴阳明病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想到参苓白术散了,同样如果比如说是川椒方,它是属于一个厥阴寒化的一个方子,那么我们在碰到厥阴寒化的患者了,我们可能会想到用川椒方来治疗过敏性的鼻炎、过敏性的结膜炎。
对于乌梅丸证,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大家都知道。但是我在读乌梅丸的时候,有时候呢柯韵伯的那个书上面,伤寒论上面有在在这个分析,乌梅丸说是“虫遇酸则静,遇辛则伏,遇苦则下”。我原来非常想记住它,但是记来记去总是记不住,为什么记不住?因为这样不好理解,为什么是得到酸就是静的,遇到辛为啥就是伏的,苦了为什么是下的,有时候不好理解。而我们如果从厥阴风木这个角度去理解就好理解的多了,厥阴风木就说是到了春天,春风一来的时候,树上的虫子,土里面的虫子是不是就相当于是蛰伏的时候被惊醒,就开始生长发育繁殖了,这个时候虫子代表一种生机勃勃的一种象征,如果它是一种病理的表现太过了,或者是不及的情况下,虫子那就表现出来的,要不就是以痒为主,要不表现出来的就是身体里面的蛔虫或者是蛲虫。
以痒、体内生虫之类的,我们通过厥阴风木所化为虫,这样去理解比用虫遇酸则静,遇辛则伏,遇苦则下去理解要好理解的多了。
以前我讲过儿童目劄的治疗方案,经常碰到这样的孩子们在眨眼睛的同时,家长说他的肛门里面经常碰到蛲虫,大夫需要不需要用一些杀虫的药物呀,我说啥也不要用,就用单纯的治疗目劄的药物就可以了,为什么呀?因为我治疗目劄就是从厥阴风木来治疗的,厥阴风木可以化蛲虫,所以说只要把孩子眨眼睛治疗之后,肛门里面的蛲虫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说,在治疗厥阴风木时候用的黄元御的厥阴风木方,从来没有用过鹤虱、使君子呀,甚至连槟榔我也不用,就是用单纯的黄元御的厥阴风木方做加减。
对于儿童目劄厥阴风木方加减的时候,我在就是今年的第九期《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上面加减具体如何去加减,我做了一个详细的罗列,有兴趣的同道们可以去看一下。
这就是今天课的上半部分。我们主要讲了一下干眼视疲劳的综合的治疗,我在临床当中是如何去辨证论治的,讲的很多,比书上面、教科书上面讲的要多的多,但是在临床当中的的确确实实存在这种情况,而且是只要是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的话呢,有效率要高得多。
下篇
尊敬的春来茶馆发起人邱主任,尊敬的主持人王主任、陈主任,尊敬的各位同道、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们继续讲厥阴病脉证并治治疗干眼视疲劳综合症。
上节课,我主要是概括了一下,我在临床当中,对干眼视疲劳综合症的一些治疗的方法、角度、具体的方药,今天我来着重的讲一下,从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个病,尤其是解释一下什么是厥阴病,我们该用什么方,该用什么药,以及厥阴病出现的哪些脉。
那么我为什么要从厥阴病这个角度来讲述,如何去治疗干眼视疲劳综合症呢?这是因为现在我们当代中医眼科,考虑这个病多从现在的眼科的书籍,以及眼科的古籍中去参考,很少或者是较少从内科的角度上考虑,当然也有从内科角度上考虑的,但是即使从内科考虑,但多用的是时方,很少用经方,即使用了经方也多,多从三阳病去考虑,用三阴病就更少了。而厥阴病是六经病的最后一经,最为复杂,也最难理解,所以在此我斗胆的试着从厥阴病角度来分析治疗这个病。(读经开智)
干眼视疲劳综合征是一个眼科的常见病,也是多发病,我希望通过这次讲课做一个尝试和表率。如果通过这次讲课,能让大家感觉到啊,原来经方治疗疾病并不遥远,近在咫尺,甚至是信手捏来的话,那么我在这一次抛砖引玉的效果就出来了。
首先,什么是厥阴病?伤寒论上面提到了“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在书里面谈到的诸多的一些死症,不是在少阴,就是在厥阴。在少阴里面死症的原因,要不就是阳气消尽了,要不就是阴液消尽了,而到了厥阴病里面的,往往是阴和阳的离绝。
所以厥阴病看上去非常严重,而且复杂,还难以理解。正像民国的伤寒大家陆渊雷先生说的,说是厥阴病是一个千古的疑案,甚至他认为伤寒本来是五经而不是六经。所以我们中医眼科人往往对厥阴病,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很少用厥阴方去治疗眼科的病。
那么果真如此吗?那么今天晚上我们要重新认识一下厥阴病,看厥阴病里面的那些证型,比如说上热下寒、厥热胜负,血虚寒凝、热厥、寒厥、痰厥,水厥、气厥,这些证实际上没有一个是死症。
而我们干眼视疲劳综合征,在眼科常见的证型为血虚寒凝型、上热下寒型、气厥。对于血虚寒凝型,我们常用的就是当归四逆汤;上热下寒的,我们常用的是乌梅丸;对于气厥常用的是四逆散。实际上,气厥之四逆散症,应该归到少阳病里面,不应该归到厥阴病里面。那么为什么放到厥阴病里面,是因为同样都有阴阳气不相顺接的这一个机理,仲景放在一起比较更加明了。
那么我们先从生理的角度上看厥阴病,彭子益在他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特别强调了一点,就是说我们要把六经和五行六气一起来说,一起来看,意思是什么呢?就说厥阴病,我们要说厥阴风木,说太阳病我们要说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
所以呀,我们看到了这个厥阴风木,既不是烈火,也不是严寒,所以说不一定是死证,而且呀,这个风字我们应该灵活的去看。
活着看。刘力红在《思考中医》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叫“一字之安,坚若磐石”,“一义之出,灿若星辰”。那么我们看厥阴病,既然厥阴叫风木,我们既确定了它既有风一面,又有木一面,不能单纯的认为厥阴病就是伤寒的最后一经,是最严重最复杂,也是最难理解的一经。
首先厥阴风木应该有循环的意思,古代有个著名的道家叫尹志平,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六阴消尽一阳升,归根复命性灵明”,也就是说是六阴消尽了之后,阳气开始往上升,就像子时一样开始往上升,所以说它代表了一种如环无端的循环状态。
上节课,我讲到“肝者,罢极之本”,“罢”即为“疲”,而在《思考中医》里面刘力红教授他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肝者罢极之本的。他说,肝者实际上就是罢极之本吧,是什么意思?就是厥,就是结束的意思。肝者罢极之本。他认为肺者至节之本,这个肺者至节之本代表什么呢?代表节气和节气之间的转换,而肝者罢极之本代表的是年和年之间的转换,也是循环的意思。
生生之意。第二个厥阴风木代表着生生之意。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对应的季节是春季,子时是一阳生。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亥焦子胆丑肝通”。阳气从什么时候开始生发的就是在子时一阳生,而阳气能不能生发上去,取决于丑时。如果丑时生发不上去,那么阳气不能上去,人就死亡了。如果生发的太过了,阳气太过的时候,可能表现出一个热症来,这样可以去理解一下厥阴病里面的厥热胜负理论。
从生理学的角度上认识,厥阴病意味着生机。从病理上面角度来说,厥阴意味着阴阳的分离,比如说阴寒太盛,阳气不能续接的厥阴寒化,当归四逆汤证,下寒上热的寒热错杂的乌梅丸症,以及阳气恢复的太过的白头翁证。
所以我们在临床当中用药,一定要重视生生之意,就像对待一颗小树苗一样,尽量不要用劫剂,“劫”就是打劫的劫,尽量不要用劫剂,即使用了劫剂,我们要中病即止。在陈修园的书里面,他评论张景岳有这么一句话,有点儿过激,说是“人与尔何仇,必欲置之于死地乎?”意思就是说,是人家病人与你有什么仇呀,深仇大恨的,你为什么要把人家置于死地呢?就像现在最近天气冷了,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很多,现在西医上面往往用抗生素来过度治疗,甚至用激素,往往是过度治疗。所以说用这句话来说就是,人与尔何仇,必欲置之于死地乎?
这几天不管是西医的儿童医院,还是中医门诊上儿科人满为患。我这里我每天要看两三个儿童咳嗽的,都是我们单位同事家孩子的咳嗽感冒,咳嗽什么的都来我这里看,我用的药往往用的是小青龙汤,如果微微有一点点入里化热的情况下,就是小青龙加石膏汤,微微用一点石膏,但是主要是以小青龙汤打底。
第三,肾为体、肝为用。我们知道“两精相搏则神机立,阴阳合抟则气机生”。人体是先天为本,依靠的就是坎水中的那一点点元阳,少火生气化为相火,温升则为肝阳,肝藏相火,肝体阴而用阳。厥阴在里,相应的少阳在表,二者互为表里。肝阳外传到手少阳三焦经而变为少阳相火,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为厥阴为体,少阳为用。
三焦是人体内外表里无处不在的一个通路,而在三焦这个通道之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新陈代谢的发生,这就是人体生命的表现。如果按照佛家的来说,叫“风轮主持大世界”,说的通俗一点,就说是空气(阳气)的流动形成了风,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是风在主持。
那么在人体里面,就是阳气的运行就是风,阳气的运行就是生命的表现,所以,有一句话叫人就是活了一口阳气,而不是像解剖室里面的尸体,打个比方,比如说是罐头盒,用棍子击打一下它,就塌陷了,而人的头部被棍子打一下是起了个包,相反起了一个包。所以民国的一个著名的伤寒大家,或者中西医汇通大家叫唐容川,他说西医学只懂的解剖,只重视形者而不重视气化。
正如很多人知道的,肝是藏血的,懂得用四物汤,但是却忽略了这个血是热血,应该用当归四逆汤,肝体虽然是阴的,而用却是阳的,用标本中气理论解释,厥阴标是阴,本是风,在它的表里之间,是中气少阳,这就是标本中气,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重视这个形质呢?实际上我在临床当中也非常重视形质,比如说像甲亢引起的突眼,在治疗当中一方面要进行气化的治疗,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形质上面的治疗。
这个患者是个甲亢突眼,刚来的时候眼睛突,有复视,而且眼睛表面色特黄,坚硬,在我治疗了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复视早就没有了,而且看上去基本上一个正常人,虽然说眼睑的颜色微微有一点点发黄,但是看的不是太明显了,患者非常满意,所以说我们在治疗形质的疾病当中需要一个词,就是慢而稳。
我用的理论就是内经里面讲的,“阳化气阴成形”。但是我们在治疗肿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除有阳化气,阴成形之外,还有一句话叫阴性静阳性燥,就是“阴静阳燥”,所以在治疗肿瘤的时候,我们用阳的药物,一定要注意不要引起肿瘤的复发了,有可能患者的症状,自我感觉改善了,但是去拍片子的时候发现肿瘤变大了,所以,我们就要重视阳化气阴成形。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阴性静阳性燥,就像肿瘤的患者一样,一般情况下是禁忌用激素的,如果用激素,肿瘤可能就复发了,或者说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临床当中再说一下厥阴风木的应用,比如说像眼外肌麻痹、视神经疾病的患者,在中药以及针灸的过程中,在眼睛的局部或者说头上出现了痒、串、跳动、抽掣,这些都是一个好的现象,我认为都是一个好的现象,这就相当于是春风微拂,这个死疙瘩他开始慢慢的往开解了,就像春风微拂,结冰开始融化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些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的患者,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是对侧也开始有了抽掣的现象,患者可能会这样说,我这边没好,咱们另一侧也开始抽掣了,也开始动起来了,患者可能很担心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要解释,这是一个好现象,为什么是好现象了,因为这种眼睑痉挛,面肌痉挛,它际上是一种内在的风,虚邪贼风,它就是一种不正之气,如果要是两边都开始抽掣的时候,就表示的是对称,表示的是正,可能是一个好现象,我说继续当前的治疗方案是个好现象,在治疗过程中,过上一段时间对侧的又不抽了,而在这个发作的这一侧,症状也会减轻。
可能有的同道,可能有的老师会问,为什么宋大夫你说的是,少阳相火指的是手少阳三焦经,而不是足少阳胆经呢?这个我多说一句,就是讲到了一个司化(主令)和从化的关系了。手少阳三焦经是一个司化的关系,就是说是处于一个主导地位,而足少阳胆经处于一个从化的,也就是一个辅导的地位。所以我们一说是少阳经,指的是手少阳三焦经,而不是足少阳胆经。
在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他讲到了三焦的火是越旺越好,不存在太过(焦,通“燋”),关键是在于在适当的位置上面。正如以前说的,“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只要相火在适当的位置上面是越多越好。正如另一位民国的伤寒大家,火神派代表人物祝味菊,他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叫“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
第四个对厥阴风木的理解,就是说是我们要灵活应用,一会儿我会做一个案例分析来表来解释一下如何去灵活应用。
第五个对厥阴风木的理解,就是对于轻症中重的症状的患者,都可以用厥阴风木方,轻的比如说像儿童的目劄呀,冻疮呀,干眼视疲劳之类的,我们可以用厥阴风木方,对于重度的患者,我们也可以用厥阴风木方,比如说像乌梅丸之类的方子。
我再捋一下从三阳到三阴中的厥阴的一个承接关系,这样有利于我们去理解厥阴病,去理解厥阴病的处方和用药。
首先三阳是在经在腑,三阴是寒化热化,三阳在经在腑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太阳经在经的时候,比如说是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的,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在腑,比如说是太阳的蓄水证的五苓散证,蓄血证的桃核承气汤证啊,阳阳明病里面的,在经的,比如说是葛根汤证在里的是白虎汤证,在腑是承气汤证,少阳病在经的是四逆散,在腑的是黄芩汤,经腑同病的用的是小柴胡汤。
三阴讲的是寒化和热化的关系,三阴病比如说是太阴病,太阴病里面常用的就是小建中汤和理中丸,那么太阴病有没有热化呢?实际上是有的,只是在伤寒论里面没有讲,那就是所谓的李东垣的阴火理论,所以说李东垣发挥了伤寒论,而且正因为发挥了伤寒论里面太阴病的热化理论,创立了补土派,成为了一代大家。另外一个像叶天士,从伤寒论里面的“温病”两个字里面充分发挥壮大,创立了温病一派。
少阴寒化的四逆汤,热化的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对于厥阴病,我们刚才说的,比如说寒化的当归四逆汤证,热化的比如说是白头翁汤证,寒热夹杂、上热下寒的,那就是乌梅丸证了,这就叫三阳在经在腑,三阴寒化热化。
第二个三阴三阳还要讲,三阳讲的是传变的关系,三阴讲的是递进的关系。那么什么是三阳的传变、三阴的递进?
简单说一下,三阳的传变,就是从太阳病转到了少阳病,转到了阳明病,那么太阳病就症状已罢,那么我们太阳病的方子就不用了,我们就开始用阳明病的方子,或者是用少阳病的方子,这就叫传变的关系,除非是那种合病并病吧,可能是两个方子同时去用,但是只要是从太阳病转为了少阳病,或者转为了阳明病,那么相应的方子就发生了完全的变化,药也发生了完全的变化。
而三阴是递进的关系,这么来打个比方,就是说是太阴病,我们用桂枝用干姜,到了少阴病里面,我们桂枝、干姜也可以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加入了附子,到了厥阴病的时候,我们干姜呀、附子都要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加入了乌梅、加入了川椒,这就变成了乌梅丸汤证,这就成为三阴是递进的关系。
这是从处方用药上面来讲这个三阴的递进,从六经的时相解,也就是六经的欲解时上面来讲,也可以明显的体会出三阳的传变关系和三阴的递进关系。大家看下图。
上面那张彩图是一张标准的六经时相的一个图片,我做了一些简单的的那个描述,用了下面这一个,我手写的,从下面手写的我们可以看出来,三阳是传变关系,三阴是递进关系。从早晨的三点钟到九点钟是少阳经,九点钟到下午的三点钟是太阳经,从下午的三点钟到晚上的九点钟属于阳明经,各个经的话呢,它是传变的关系,而没有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递进关系。
到了三阴病就不一样了,来看太阴病,从晚上的九点钟到凌晨的三点钟,属于太阴病的时相,少阴病是从晚上的十一点钟到凌晨的五点钟属于少阴病,从凌晨的一点钟到七点钟的时候是厥阴病,各占了六个小时,但是它们之间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三阴病里面相互共同有的就是从一点钟到三点钟,也就是丑时。所以呀,这个丑时意味着什么呢?丑时意味着转机,就是欲解时。为什么叫欲解时呢?因为这个丑时,有这个转机的意思。
我们再从渴与不渴上面来分析,三阴的递进关系,太阴病,自利不渴,少阴,自利而渴,到了厥阴病就成了消渴。在好多的干眼症的患者当中,还可以同时出现口渴鼻干。所以说,如果看见了眼睛干或者是嘴干情况下,我们要一定要考虑到少阴病或者是厥阴病,不仅仅是阳明病,或者是少阳病
再从里寒的程度上面来看,太阴病是手足自温的,到了少阴病就变成了四肢逆冷的了,到了厥阴病的时候是四肢厥逆。在太阴病里面,我们用的是小建中汤,用的是桂枝,这个到了厥阴病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大建中汤,变成了干姜和川椒了。
再从寒化热化的角度来分析,太阴病寒化热化比较轻,症状比较轻一些,到了少阴病火化或者是少阴的寒化就可以出现了死症,而到了厥阴的时候可以出现热和寒同时可见,这就是上热下寒证的乌梅丸。
再从脉学上面来,我们来分析,三阳传变太阳的脉是浮的,阳明的脉是大的,到了少阳病的脉它是弦的。而在三阴递进的关系中,向太阴病脉是沉缓乏力的,到了少阴病的时候就变成了脉是微细的,而到了厥阴病的时候叫脉细欲绝,就是当归四逆汤证了。这里多说一句少阴的脉,微表示的是阳虚脉,细表示的是阴虚,也就说是寒化热化,又通过一个脉微细就概括了。但是对于当归四逆汤证的脉细欲绝,这个细字我们应该从寒去理解,为什么从寒凝去理解了,因为“寒主收引”,收引的过程中,把一个脉变的非常的细。
少阳的脉往往是弦细有力,这个有力不是说特别有力,不像阳明病这个有力,为什么呀,因为少阳的话,已经到了三阳的最后一经,这时它的阳气力量有一些衰竭了,所以小柴胡汤里面要加入人参,但是这个有力肯定要比三阴病里面的都要有力,到了厥阴病时候,同样是弦,弦是乏力的,少阳经的是弦是有力的,而厥阴病是弦而乏力的。我们就看到一个弦字,可能在少阳,也可能在厥阴,这就是标本中气的一个分析。一会儿我会提到标本中气应用供大家参考。
这是王好古对三阴伤在厥阴的脉象的一个分析(略)。他说在厥阴病里面,看到了弦而弱的时候,也可以用当归四逆汤,不一定是脉微细欲绝。再加上我临床上面的观察,比如说好多儿童目劄的患者可以见到脉弦而乏力,所以看到弦而乏力的,既可以有当归四逆汤证,也可以有乌梅丸汤症,同样的脉微细欲绝,也可以看到乌梅丸汤症或者是当归四逆汤证,不是一定的关系,需要灵活去对待。
这里多谈一点儿童目劄的,因为现在到了冬天了,儿童目劄的患者还是很多啊,分析其原因有这么几点,而且儿童目劄的患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相对比春天要难了,原因有以下这么几点,第一个,现在好多的孩子们开始感冒咳嗽了,感冒咳嗽后往往会出现儿童目劄的发作或者是复发。
用四时脉法来分析,四时脉法就说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天的脉应该是弦脉,如果这个时候发现到了秋天冬天的时候,脉弦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这种情况下,说明儿童目劄的程度要严重一些,治疗起来要相对困难一些。
通过五行脉法我们再分析一下,如果这个脉弦出现在患者的右脉上边,那么就可以,就意思就说是肝脉,出现在了肺脉部和脾脉部,肝乘侮肺脾,这样情况下,儿童的目劄的程度要重一些,治疗起来相对困难一些,所以说往往有些家长来了这儿就说,宋大夫在春天的治疗的时候,一个方子就管着用了,现在怎么三个方子都没见完全好呢。
再讲一个目劄例子,这个孩子也是个眨眼睛,抽鼻子吭声的患者,他来这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孩子的心情低落,而且是暴躁。在治疗的过程中,我用了中药的方法和针灸的方法,患者眼睛基本上好了,这个时候家长有一次又来,前段时间又来找我来了,说宋大夫你顺便把这个症状给治疗一下吧,什么症状呢?就是孩子每天晚上深更半夜的时候至12点以后,经常会说一些鬼话,把家人给害怕的不行,但是自己的孩子也没办法,他说他找了好多的医生去看都没治好,在我这儿本来是想来治疗眼睛的,没想到把他的这个半夜说鬼话的这个症状也给治的改善了不少。
这个方子(略)的根本的意思就是运用了温经汤的理论,我们知道温经汤就是一个厥阴方,这里用了温经汤,无时无刻的就是在培养儿童的这一点点弱阳,把这点点阳气往上培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句话叫纯阳为仙,纯阴为鬼,半阳半阴,为人。儿童本来是至阴至阳之体,但是这个孩子呀,发病的时候是在半夜,而且说的是鬼话,就说明他的阳气已经损害了不少了。在他来我这里看病的时候,烦躁的不行,我一下想到了伤寒论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内经里面还有这么一句话,说是人过40,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而且在我们的眼科好多的理论著作以及教科书上面,往往会引用这句话,通过这个理论理解为就是阴气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就去用补阴的方法来治疗有些疾病,比如像是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之类的病变,认为应该去补阴,比如治疗黄斑变性(视瞻昏渺)。而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的话是,人过时,是阴气之半,指的是阳气衰竭了,阴气长上去了,阳气是减了半,阴气自然就多了半。
在儿科的书籍上面儿讲,儿童的话是稚阴稚阳之体,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儿童是纯阳之体,那么稚阴稚阳之体和纯阳之体到底矛盾不矛盾?实际上,是不矛盾。纯阳之体指的是儿童或者是孩子们的生发功能特别强,阳气生命力特别旺盛,而稚阴稚阳之体的话,是从另一个角度,从阳气的升降沉浮来考虑的,从生长化收藏这个方面去考虑的。所以呀,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是不矛盾的,就像人说的是半阴半阳为人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在临床当中,治疗孩子眨眼睛的多了,所以说有那些有癫痫发作的孩子们也转到我这里来了,因为他们在西医那边治疗的话呢,是用那些抗癫痫的药物治疗的,孩子第一个精神低靡,第二个还会影响智商,所以说他们寄希望通过中医的办法来治疗癫痫症,这是两个我治疗了好长时间的癫痫患者,效果很好,都在半年以上。而且的话呢,它的症状会越来越轻,从这个图片(略)上面,从这个方子上面可以看出来,我是无时无刻不在培养这个弱阳,而且的话是制约弱阳,既不要让这个弱阳灭掉,另一方面不要让阳气升发的太快,阳气灭了之后,孩子们就低靡,精神萎靡不振,如果要是太过的时候,可能引起癫痫的再次大发作。正如内经里面讲的,“阳气者,烦劳者张”,这种烦劳者张实际上就是一种虚性的亢奋。阳虚失眠也是同样的道理(魂魄漂浮游离于外而不归)。
还有抑郁症,我在北京听课,听郝xx老师讲了一节课,就是讲抑郁症的治疗,它是从春生的角度上面来说呢,春者生发之气嘛,所以说用的是柴胡汤证,四逆散证来治疗了。但是在临床当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对于轻的抑郁症、抑郁症可以用柴胡汤证来治疗,但是对于重的抑郁证、抑郁证,我们往往从柴胡剂,也就从少阳病去治疗,效果不好,我们应该从他的表里、中气上面来治疗,也就从厥阴病上去治疗抑郁症效果要好得多。
山西中西结合医院赵x教授治疗抑郁症,非常擅长,在全省一直在全国有一定的名气,他应用药物往往就是从少阴病或者从厥阴病去治疗。
今天还有一个患者是抑郁症的患者,22岁的女性,她来我这来复诊,是来她的眼睑痉挛了,我在治疗她眼睑痉挛的时候,顺便连她的抑郁症也同时给她治疗,而且我说是用我的中药慢慢的把你的抗抑郁的药物,慢慢的减下来,他现在吃那些抑郁的药物,吃的非常少,可能是两天吃一粒,以前的话,他一天吃好多粒,而且的话是睡不着觉,现在的话吃的很少,用上我的药睡觉也挺好的,眼睑痉挛早就消失了,所以说他一直在我这里去治疗的,没事不来,一有点轻微症状就来治疗一下,一直维持很好。
治疗抑郁症,我们可以用内经里面的另一句话,叫“阳盛则烦,阴盛则燥”。伤寒论里面对这个燥和烦分的是非常清楚的,认为是阳证属于烦,而阴证属于是燥。谁是我们生命中最铁的朋友,就是这一口阳气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免疫力,我们的自愈能力,我们的生命力,他是我们最铁的朋友,甚至比我们的父母、儿女们都要铁。
我们继续讲,刚才继续讲三阴的递进关系,现在我们从药物上面来讲,太阴病我们用的是干姜,桂枝,到了少阴病,我们用附子,细辛,肉桂,就是在干姜、桂枝基础上面,我们可能要加入附子或细辛或肉桂,到了厥阴病的时候,我们常用的厥阴的一些专用的药物,比如当归,吴茱萸、乌梅、川椒、小茴香、乌药、丁香以及沉香之类的药物。
以前看中西结合医院赵教授的方子里面,他喜欢大剂量的用附子,偶尔的话呢,我说怎么又加了个小茴香,偶尔又加了个川椒,为什么会加这些了,现在我考虑赵教授是从厥阴病的考虑来治疗这个疾病的,所以说加入了川椒,加入了小茴香。
所以呀,我在这个三阴递进的这个角度上面,我在针灸上面用到了这个理论,就是对于一个太阴病,我就去扎足三里,如果是少阴病,我就足三里和太溪两个一起扎,如果是厥阴病的,我就用足三里,太溪,加上三阴交(三阴交穴为脾肾肝三经交汇穴)。
这是我们科的针灸室的患者,看有的患者腿撩起来了,我就是通过这个理论来治疗某些干眼视疲劳综合症。
对于太溪穴,这个我是通过我的良师益友,就是威海市中医院的中医眼科主任赛主任,他和我说他们那儿有一个特别出名的针灸医生,特别喜欢用太溪穴,什么病来,都喜欢用太溪,所以说人称张太溪,我通过他的这句话,我有了自己的见解,也是只要是三阴病的患者,往往把太溪穴扎上,然后再通过现在的这个三阴递进的理论,有了三里、太溪和三阴交这样一个递进的关系来解决某些病,尤其是像干眼视疲劳综合征。
赛主任,我的良师益友,他还问过我,说是小宋,你对那个黄元御的标本中气的理论是怎么理解的?我说,这个理论我只是当时读了读,基本上能理解了一些,但是不能完全理解。然后等到他问完之后,我又反过头来好好的读了读标本、中气理论,以及借用其他的书籍作为参考,认认真真地去研究了一下标本中气理论,发现这个理论对我们理解伤寒六经的传变递进非常好。
这里举一个例子以供大家分享,比如说是太阳病,它标阳本寒(水)中见少阴,所以太阳病出现的就是发热恶寒,那么它的转归是什么了?要不就变成了太阳的温病了,要不就变成了一个麻附细辛汤证,也就是太少两感证了,那么到底是变成太阳温病还是太少两感,主要取决于它的中气。也就是少阴病,如果少阴病是一个热化的关系,那么热化的倾向性那么出现了,就是太阳的温病,如果是寒化的,比如说是像四逆汤证,那么可能出现的,对于一个太阳病,它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就是麻附细辛汤症,也就是太少两感证。
而且在标本中气里面还有一些是对应关系,比如说是太阳病,可以见到蓄水证蓄血证,在少阴病里面,我们也可以见到水证和血证,太阳病里面我们见到的蓄水证是什么呀?就是五苓散证,蓄血症是往往就是桃核承气汤证,到了少阴病里面我们用到的蓄血蓄水证,比如说是寒化的真武汤证,热化的猪苓汤证,而对于血证太阳病的血证所对应的少阴病就是一个上竭下厥的动血证。
我用这个理论,对于糖网后期,因为阳虚反反复复的出血,治疗这个玻璃体出血效果要好的多,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一篇文章关于阳不统血理论在治疗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的一些反反复复的出血,有这么一篇文章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
从三阳到三阴的这个承接关系,我就先讲到这里了,下面我来讲一下脉的重要性。
第一,四诊合参,神圣工巧,那么脉的位置是在最后的一位,那难道意味着脉就不重要吗?实际上,在临床这么多年来,我越来越重视脉的位置,一个真正的中医人,一定会非常重视脉在四诊合参中的关键位置。
第二,可以判断治疗方案的正确与否,起到一槌定音的效果。
第三,可以愈后疾病的发展,就像伤寒论的第四条一样。“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躁,脉急者,此为传也。”还有一句,我们在治疗发热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叫“体若燔碳,汗出而散”,这是内经里面的话,如果出了汗了之后,有一句话叫,“汗出身凉,脉静人安”。
第四个,我们可以通过把脉来去伪存真,化繁为简,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如果说肝是将军之官,谋虑出远,那么这个脉,就相当于是胆在这个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能起到一槌定音的效果。
临床当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舍脉从证,舍证从脉,以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实际上我现在的理解是,只要有是症,必有是脉,只要有是脉,必有是症,不存在舍脉存症,舍症从脉的情况,舍脉从证,舍证从脉是浅一层的说法,实际上脉和症一定是对应的。有人说是寒是真寒,热是假热,或者说是热是真热,寒是假寒,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实际上在临床当中,或者说是体会这个热肯定是真热,这个寒肯定也是真寒。如果出现了所谓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症状,其中必有蹊跷,(邪不空见,中必有奸)。
临床当中有时候碰到一些老头老太太来看病,一把他的脉是非常有力,而且是数而劲,但是他的话问他的时候,他说虽然说是有点怕热,有点出汗,但是肚子里面不敢吃凉的东西,这很明显,这属于一个外面是热,里部全部是寒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会用一些收敛元阳的方法来治疗,她让我来针灸,我说先回去先治疗一下这一个外热内寒的这一个体征,不应该急于去针灸治疗。
既然脉非常重要,那么我们怎么能熟视无睹呢?熟视无睹的意思就说是每天在看着他,但是就是没有看见,看是看着,但是没有看见,就像我们在临床当中把脉一样,每天在把脉,在摸脉,但是只是摸了,但是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有没有看见这个脉,有没有用心去体会呀?是不是属于叫熟视无睹呢?
我大学时候的一个老师高xx老师,他写了一本书叫《临证传心和诊余静思》这本书。他在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我感觉很震撼,说是“盖碌碌临证者并非少数,而累累心验者实乃罕见”。意思就说,我们每天在忙忙碌碌的去看病了,但是能做到用心去看病的人很少,而彭子益则强调了一点,就说是如何去学脉,就是通过一年的时间,有十张床就可以了,一年时间十张床,用心去体会脉,就能把脉给了如指掌了。
现在我们讲当归四逆汤证,原文我就不讲了,用当归四逆汤,我的方法或者说是一个关键点,就是左边的脉细欲绝,再结合症状基本可以确定。当归四逆汤证是血虚寒症,肝血虚寒症证,但是男性非常常见,甚至比女性还要常见,我在临床中发现的。
如果合并了视疲劳,那么我们就用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来治疗,视疲劳比较严重的可能加一点木瓜、伸筋草,如果伴有肾虚的,我们加一些补肾的药物。
吴茱萸这个药是个好药,他温升肝阳的力量要比桂枝、当归、生姜要力量要强的多,而且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他就是降冲逆的作用,所以对于那种肝肾虚寒,但是浊阴不降的,我们大胆的去用。方歌“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服之消”。阳明寒呕,实际上这里阳明实际上指的是太阴的寒呕(标本中气)。可以用吴茱萸汤证少阴的厥证,那少阴的利,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四神丸,四神丸里面有吴茱萸,厥阴头痛主要指的是巅顶的头痛(包括后枕部),用吴茱萸汤更好。
顺便提一下,木瓜、木贼,一个性温,一个性凉,都是以木字开头的,所以说这两个药与肝木有关,为什么叫木贼,是因为它可以克木,所以叫木贼,所以说在眼科肝开窍于目,用木贼的情况很多,而这个药偏凉一些,所以对于热证我们用木贼草,而对于寒证的情况下,我们用木瓜。
这里我着重的讲一下头目胀痛的分经论治。我们常知道的就是羌活属于太阳经,白芷、葛根属于阳明经,柴胡属于少阳经,苍术属于太阴,细辛少阴,吴茱萸、藁本属于厥阴,而川芎属于一个万金油,诸经通用。
我认为这个风经论治主要用于阳证,而对于阴证不合适,比如说一个少阴证,一个厥阴证,我们用羌活、白芷这些药物去发散,可能效果不好。
还有一个万精油的药物,就是防风。防风就是说各种头目的胀痛,我们都可以用防风,就像李东垣讲防风的时候,说它属于“卒伍卑贱之职,随所引而至,乃风剂中润剂”,意思就说防风像一个墙头草一样,谁都可以指挥它,哪里都可以去,只要这个人往这边指,他就往那边打。
我们再提一下藁本啊,我们知道眼科书里面有一个非常出名,经典的方子叫四味大发散啊就是麻黄、细辛、藁本、蔓荆,外加生姜。为什么这里用了一个大字,就说明他的发散的力量很宏大,我们知道吗?麻黄,蔓荆属于一个太阳经的一个用药,这里为什么用了细辛,用了藁本呢?我们知道细辛属于一个入少阴经的,而藁本也入足厥阴肝经。所以我认为,如果要想让发散力特别强力大效宏,我们必须自内向外去发展,所以说用了麻黄蔓荆,搭配了藁本细辛。
由于时间关系,三阳合病,比如说柴葛解肌汤,我这里就不多讲了,我这里着重的再讲一下,三阴病出现了头目胀痛,我们该如何去分经论治,下面的是我的一些自己的经验,没有说是特别的确定。
太阳经、少阳经、厥阴经我们用吴茱萸汤证,阳明经我们用桂枝汤证,少阴经用细辛附子。那么有没有万精油呢?我认为生姜就是一个万精油。生姜,它有温散,而且还能降逆,不像川芎,只升不降。
这里我们留一个共同讨论的话题,就是对于后枕部的头痛,我们到底该用羌活还是葛根,还是吴茱萸,大家可以下课后讨论一下。这里我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复,只是临床上有一些点点认识,但是还不确定。
这里我发现一个问题,就说是对于眼外肌麻痹的患者(还有视神经病变),尤其是外展神经麻痹的患者往往在或者说是经常碰到在同侧后枕部经常会疼,如果是左边的眼外肌外展神经麻痹了,那么在左侧的大概是在脑空穴的位置上面会有一些疼痛,所以说我经常在这个穴位上面扎一针(如图)。
生命起源-阴阳水火论:混沌初开,阴阳未判,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其间即无生命,阴阳相交,水火既济,产生生命,但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心火在上而本应趋上,肾水在下本应趋下,水火交济全在以下两个原因:一、乾天在上为父,坤地在下为母,天地相交,生三男三女,中男为坎水,两阴爻中一阳爻,在脏为肾水;中女为离火,两阳爻中一阴爻,在脏为心火,“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故肾水因中阳爻而趋上,离火因中阴爻而趋下,即成水火既济之象。二、水火即济,又在中气,中气者,脾胃之间生生不已之能,脾为阴土而升清,胃为阳土而降浊,土疏四象,一气周流。“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黄元御)。从生到死,就是阴阳由初始相交到最后绝离的过程,欲绝而未绝,即为生病,火不下降而上炎,水不上升而下趋,出现上热而下寒的病理状态,此即为厥阴病,故当用药降心火而升肾水,维系及恢复阴阳交济的状态,此即为治病。
所以下来我再讲一下乌梅丸证,原文我就不讲了,典型医案(略),我这里讲一下乌梅丸以及麻黄升麻汤,温经汤、金匮肾气丸这四个方子,前三个方子属于厥阴的,金匮肾气丸可以归入到少阴经里面,对后世化裁的影响。伤寒论是经典,它可以是为后世起了“圭臬”的作用,为后世处方起到了“津梁”的作用。
像吴鞠通的椒梅汤以及后世的交泰丸,傅山引火汤,全真一气汤,我们都可以见到有乌梅丸,麻黄升麻汤,温经汤、金匮肾气丸的影子。只不过这些方子在治疗上热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到底是发散呢,还是直折,或者是收敛,还是引火下行?
还有一个方子,是彭子益的乌梅三豆饮,里面用的话梅、黄豆、绿豆和黑豆以及加了白糖,来治疗什么病了,来治疗温病邪热外张的一种情况,用了一种收敛阳气的方法收敛相火的方法。
我在看眼科的古籍《原机启微》里面有一个方子叫冲和养胃汤,我发现原来是后世就是李东垣的园翳内障升麻汤,处方用药和麻黄升麻汤的立法制方原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说这里面的具体用药不一样,都用了辛散、收敛、直折、温中、健脾固中的方法。有兴趣的同道们可以去慢慢比较一下。
另外还有黄芩、黄连、黄柏的用法,我这里多提一句,吴鞠通椒梅汤是来治疗暑邪,深入厥阴,阴损及阳的,所以,他就把乌梅丸证改造了一下,其中他没有用黄柏,而用黄芩来代替。我在考虑为什么他不用黄柏,而用了黄芩?这是因为乌梅丸证,有了一种上热下寒,一种阴阳分离的一种趋势,用黄芩会浇灭已经消耗殆尽的相火。
所以乌梅丸证里面不用黄芩,正是因为黄芩它有清相火的作用,有伤“生生之意”,所以不用黄芩。在伤寒论里面,有个原文里面是这么说的,患者本来就不想吃饭了,服了黄芩汤后,但反欲食,恐为除中,回光返照了这可以说明黄芩汤里面的黄芩伤阳气伤的比较厉害,故乌梅丸里面不用黄芩,而到了后世吴鞠通的椒梅汤里面,它变黄柏为黄芩,是因为这个是一个暑邪深入厥阴,阴损及阳还没达到那种危重的情况。
我们在本科时候,一般学习就说是黄芩清上焦,黄连清中焦,黄柏清下焦。但是实际上是不对的,或者说是不一样的,现在比较公认的是黄连清上焦的,也就是黄连是清心火,黄芩是清肝火,黄柏是清肾火。当然了,我们可以通过酒炒和盐炒来影响它们的倾向性。
像李东垣,他非常重视这个春生之气,所以,他在用补中益气汤之类的方子去加减的时候,来清这个火热的时候,往往用的是黄柏,而不是用黄芩。
再比如说糖尿病消渴病,有些医生的话用黄芪来治疗,为什么用黄芪呢?就是因为气升则水升,用黄芪来温升下焦肾水,把水带到上面来治疗消渴,再用一点点黄连清降来起到一个相当于是人工降雨的作用。
黄芪治疗糖尿病最经典的案例大家可以看看,就是上海(北京)的陆仲安治疗胡适的糖尿病,里面肯定是用了黄芪了,而且用了大剂量的黄芪,长时间的用黄芪,到底里面用不用黄连呀(注:实际考证用的黄芩),或者其它药物的不知道,但是,黄芪肯定是治疗胡适糖尿病的一个最主要的药物。
还有一些长期干眼的患者,一开始打哈欠是没有眼泪的,如果到了后期的时候,他说是在治疗了一段时间,他说打哈欠开始有眼泪了,这就是一个好现象,这就相当于是水升气布雨降的一个感觉。
总之不管是伤寒论里面的乌梅丸,麻黄升麻汤、温经汤,金匮肾气丸,还是后世椒梅汤、交泰丸、引火汤、全真一气汤以及这个乌梅三豆饮,还有其他一些方子,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阴阳冲和,达到一个“负阴抱阳”的效果。负阴抱阳的意思就说是阳在内,阴在外,负阴而抱阳。
内经里面还有一句话叫“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两句话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实际上是不矛盾,负阴抱阳是一种体的关系,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一种用的关系,也就是体用的关系。
大家看见这个图片就知道这就是北方的玄武。北方玄武,由一条蛇和一个乌龟来组成的。蛇代表是什么?代表的是小龙,就是一个阳气,这个龟表示的阴气。所以说,这就是一种真正的负阴抱阳的一种关系,阴阳冲和的关系,所以道家独崇北方玄武称为真武大帝,或者是玄武大帝,而没有把其它的东方、南方、西方、中央备极推崇。
道家在修行的过程中,就是想让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复归于婴儿的一种状态。什么是婴儿呢(《道德经》:复归于婴儿)?就是阴阳冲和,负阴抱阳的一种状态,为什么呀?因为两精相搏则神机立,阴阳和抟则气机立。
那么相反,如果到了老年人,到了将死亡的时候,就成了阴和阳就离绝了。
讲到乌梅丸证,我们可能有些同道也想,虽然说是乌梅丸是个好方子,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他用了附子,细辛,川椒,干姜、桂枝之类,这些热药了会不会出现上火的症状,的确是在临床当中会出现一些上火的症状,如果上面有火的话呢,我们可以用发散,直折,收敛,引火下行的方法,或者是直接把黄柏、黄连的剂量加大一些,那么如果是下焦出现了有热的情况该怎么办呀?下焦本来是有寒的,突然出现有热,比如说是小便淋、涩,疼痛之类的,下焦有热,该怎么办?
我在临床当中应用乌梅丸以及其他的一些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郑钦安安的《医法圆通》里面,他提到过一个方子叫滋肾丸,就是由黄柏、肉桂和知母来组成的,来治疗专门的就是说下焦的一个热证,比如说是小便的疼,痛,淋,涩之类的,这种的话,下焦既有寒证,又有一些热证。等到我看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才恍然大悟,是这么说的,“三焦相火泄于膀胱,肾寒膀胱热,小便淋涩不利,或尿频”。
像老年人睡觉不好的一种情况叫阳不入阴,另一种情况就是阴不敛阳。对于阳不敛阳,我就这里不说了,对于阴不敛阳的一个证型,我们可以考虑用乌梅丸证来治疗。现在还没到冬至了,但是现在发现,半夜容易醒的患者越来越多,不知是什么原因,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半夜容易醒,是一种收藏不利的表现。
(图)这是我前段时间治疗的一个干眼症的患者,他病程有五年多了,然后点各种眼药水,什么情况都都用了,效果就是不好。来我这儿的话呢,我给他开了一个乌梅丸加减,在乌梅丸的基础上,我用了甘草,就是用它来以土来伏火,用了白芍,五味子来收敛这个相火,肉桂来引火下行,患者吃了一副药,第一天晚上就感觉到有效,第二天他说眼睛明显湿润的多了,睡觉也改善了不少。到后面患者在我这里通过吃中药,一直是乌梅丸加减,这个基础上面又结合上了针灸,不到20天患者就痊愈了。
还有其它的一些典型的案例,我这里不说了,大家都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可以相互参考。
这里我说的是乌梅丸的加减是灵活的方式,厥阴风木我们应该活着去看,灵活的去应用,有一句话叫“随心所欲不愈矩”,这个矩是什么,就是规矩。那么到底什么是规矩呢?规矩主要就是我们的理论上面的阴阳五行生长化收藏,气化上面的升降出入,诊断上面的望闻问切,以及方剂里面的君臣佐使,药性里面的寒热温凉,升降沉浮,这些都离不开经典,所以规矩是什么?规矩实际上就是经典,读经开智。
我们应该是在经方的基础上面来看内科,在内科的基础上面来看眼科,不能说是来了一个眼科的病,就把菊花,枸杞,决明子,青葙子、谷精草、木贼草,决明子,炒蒺藜之类的要往上一怼,就是治疗眼科病了。真正的中医高手,即使没有一个任何一味的眼科常用药,照样可以治疗甚至治愈眼科疾病。对于这些眼科常用的药物,我们可以锦上添花,但是不能喧兵夺主。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中道:“难道予不会写几个参归芍地芩连知柏之方乎?”他的意思就说,难道我不会写这个参归草地,芩连栀柏,但是治病原则都是在阴阳上面做打算的时候,该用热药用热药,该用凉药用凉药。
民国的时候,另一个伤寒大家叫曹颖甫,曹颖甫写了一本书叫《经方实验录》,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他说是运用此方,就是桂枝汤,说但恐药味太少,药值太廉,不足以“壮观瞻”、“坚信仰”,所以加入了薄荷,藿香佩兰之类的一些药物,“不妨邀作陪客,聊凑热闹”。
所以我们中医眼科人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就像清朝那种闭关锁国一样,现在有一个慢慢接受了一个公认的看法,就是眼科的,现在古籍往往不能完全支持现在那个眼科疾病谱了,所以我们应该在继承的继承的基础上面发展.如果我们的疗效不好,那么西医的同行就不会支持我们,转介患者来看中医,而且我们疗效不好之后,像中医内科呀,或者是针灸的一些同行,也会分流走一部分患者,会把我们的一部分患者给分流到他们那里去,这样我们中医眼科的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狭小了,到后面可能就没我们什么事儿啦。
相反,如果我们的中医水平很高,疗效非常好,那么,西医的那些同行们就愿意把他的一些病人介绍给我们,就像我现在一样,最近这几天每天都能碰到一个糖网术后再次玻血的患者,我们医院西医科室大夫们打电话说是让我会诊的患者。我也每天看几个内外妇儿患者,这样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内科中汲取养分供给眼科理论。
如果我们的水平很高的话,一个眼科的患者来了,我们不仅把他的眼科病治好了,而且把他全身病也治好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涉及到一些内科的疾病,涉及到一些针灸,一些其他的疾病,那么我们的发挥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这就是一正一负,天壤之别。
(如图)这是四川成都中药大学的一个已故的老教授陈潮祖的一本书《中医治法与方剂》里面的一个医案,就是讲的说是中西医眼科大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运用了伤寒经方的理论来治愈疾病的一个典型案例,所以我们中医眼科人应该积极学习和实践,不然我们第一我们的阵地会越来越小会,被其他的一些中医高手占领。
我们应该把眼科看成是内科的一部分,把五轮八廓辨证、内外障辩证放到阴阳六经辨证当中去。比如说啊,虹膜我们知道属于肝,我们知道用龙胆泻肝汤,用石决明散来治疗,这些都是从少阳去治疗的,但是《审视瑶函》里面还有一个方子非常经典,叫明目细辛汤,这个方子可以认为就说是一个伤寒表证兼有厥阴证的。我们也应该尽量做到寒温一统,即会用伤寒的方子,也会用温病的方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叫《重视阴火理论在眼科中的应用》,在《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上面。
我们在也可就是上面应该积极去治疗内外妇儿疾病,有一句话叫好的将军,是不挑选敌人的,那么好的医生也不应该去挑选病人,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去给患者一个最合理的最综合的治疗方案啊。临床上我们如果要是不能跟诊的话呢,我们还可以和其他科室的一些中医高手呀,相互接触呀,交流啥的。
中医的悟道是一点一滴的日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渐悟的过程,而不是顿悟的过程,就像佛家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顿悟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医几乎没有一朝顿悟天下知,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思之思之,鬼神告知,非鬼神告知,思之故也”。
总结一下,厥阴病在眼科里面是很常见的啊,尤其是眼科的一些寒症寒热错杂症的里面,我们应该考虑用到厥阴方。如果我们见到上面有热的情况,一定注意下面到底有没有寒,如果有寒的时候,我们在治疗上热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上寒,并且是上热,终究不抵下寒,因为热即为阳为生命力,从出生就是消耗过程。
我们可以说当归四逆汤、乌梅丸可以治疗干眼视疲劳,但是我们不能说当归四逆汤,乌梅丸一定能治疗干眼视疲劳,更不能说干眼视疲劳综合征就得用当归四逆汤、乌梅丸。
其他病,比如说像虹膜炎、青光眼,眼底血管性疾病,视神经疾病,眼外肌麻痹之类的方子,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厥阴风木方。
感谢邱主任,原来是受邱主任的委托的话呢,本来在今年的天津眼科年会上面要做这个发言的,但是由于疫情搁浅了,然后我当时把这个幻灯,给了邱主任,看着说是这个幻灯的话,还是有一点可讲的地方,可以在这个春来茶馆上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所以,我就变压力为动力,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诸多的知识点的一个系统总结,水平提升的一个好机会,而且用微信的方式来讲课呀,可以不拘形式,畅所欲言,这个思想就像这个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经常漫无目的,经常的话呢,讲着讲着就跑偏了,信息量比较大又庞杂,但是对于各位同道来说的话呢,可能是有幸的,有幸的就说可以回放,可以记笔记,慢慢的去消化,而且可以随时的产生质疑,也期待我们能共同的进步
在去天津之前,我和威海市中医院的赛主任,越好相聚于天津,但疫情原因会议已经取消了,我们遗憾不能再见面了。赛主任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现在想一想,的确如此,有失必有得。
正如郝万山教授在讲伤寒论第一节课时候说到讲课就是一种缺憾美,容易有一些知识点的遗漏,我讲这个课也是一样啊,以后我会以那个文字版的形式再分享给大家,就在里面的话呢,做一些文字版的讲解,这样可以我考虑的更全面,更准确一些,可以弥补一二。
还有正像陆渊雷先生讲的,“学问与年俱进,今日以为是者,安知他日不以为非?”随着我们这个学习以及实践俱增,那么今天认为是这样的,可能明天认为就不是这样了。
“人患病多,医患道少”,“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同样千方易得,一效难求。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学挑选这个良相良将良方呢?我们就是应该借用古法,用借用古中医。
“随心所欲不逾矩”,“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不示人以巧”。而我这里的话呢,说的越多,实际上框架的就越死。像我这种宵小之辈,信口开河的讲了这么一大套,仅做为同道们的参考,我只能做到“不欺人、不自欺”罢了。
最后我们不忘初心,一路同行,愿我们中医眼科事业的发展越来越辉煌,谢谢大家。
银海一苇,谨为记。宋宙光 2022.1.9
(以上记录文字即可作为科普文章供有一定祖国传统文化患者及家属阅览,也可供专业中医眼科及内科医务工作者参考,如能有所感悟,亦不枉本人用心一番。本文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本文是宋宙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