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刘晟骅 人已读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既是诊断方式也是治疗手段,是目前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治疗的金标准,英文简称TURBt,俗称为“电切”。电切是使用电切镜,通过患者的尿道进入膀胱进行手术,没有皮肤可见的伤口。电切镜是在膀胱镜基础上增加了切除环,通过高频电外科发生器输送切割电流和凝结电流。患者需要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在TURBt手术时,医生要先进行仔细的膀胱检查,这也就替代了膀胱镜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果影像检查高度怀疑肿瘤,可以直接手术不做局麻膀胱镜的原因。医生要评估肿瘤大小、部位、数量,以及两侧输尿管口的位置和喷尿情况。确定肿瘤后,进行切除,切除范围至少应达到肌层,这样可以提供足够标本判断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切除边缘应扩大到肿瘤外2-3cm范围,直到肉眼判断肿瘤已切干净。
手术以后标本要送病理化验,可以得到膀胱癌的诊断,至此,医生可以结合手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患者时那种类型的膀胱癌,以及膀胱癌的分期和分级,评估肿瘤的危险程度,并对患者后续治疗进行下一步的指导。
什么是“二次电切”
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电切后被医生告知需要过几周再做一次电切,往往会引起患者的疑惑,是不是手术没做干净?其实,这是国内外泌尿医学界的规范做法,称之为“二次电切”,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 对于高危肿瘤,电切术后肿瘤残留率很高。
高危肿瘤就是那种多发,高级别,T1期的肿瘤。研究表明,即使在欧美如Mayo,MD Anderson等世界著名的癌症中心报道的数据也在26%-51%之间。因此,有必要对高危的肿瘤进行二次电切,彻底消灭残余肿瘤。
第二, 对于T1期的肿瘤,电切术后病理有分期不准确风险。
T1期肿瘤就是已经侵犯到固有层的肿瘤,这个在后面的肿瘤分期会详细讲到,也就是说,部分术后病理评判为T1期的患者事实上已经有肌层浸润了,这比例约为8-11%。尤其是对于电切标本里面没有肌层的患者来说,这个分期不准确比例更高。如果已经是肌层浸润了,还按照非肌层浸润肿瘤进行保膀胱治疗,会影响患者生存。
因此,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在首次电切后短期内接受二次电切,:
1) 首次电切不充分;
2) 首次切除标本中无肌层组织;
3) T1期肿瘤;
二次电切的时机通常在首次电切2-6周后进行,其目的主要是更准确分期,减少肿瘤残留,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什么是膀胱肿瘤的整块切除
实际上,任何一种技术不是完美的,存在各种缺陷,TURBt手术虽然目前是非肌层膀胱癌治疗的金标准,但手术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将膀胱肿瘤以零碎的方式切除,这实质上违背了一贯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理论,即应尽量将肿瘤整块切除,以防止肿瘤的残留或扩散。此外,切碎的标本也使得以病理医生难以辨认,往往无法分辨肿瘤浸润深度,这也就是为什么TURBt手术总是有分期不准确的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兴起了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技术(En-Bloc)在传统电切基础上加以改进,由肿瘤底部开始将肿瘤完整切除。因近年来能量平台技术进步,包括等离子、激光等设备的运用,可以做到更精准切割,将肿瘤与肌肉层清楚分离。整块切除的组织更完整,病理判断更准确,复发率更少。下面的短视频是上海十院运用等离子纽扣电极做的整块切除,视野清晰,肿瘤切除完整。
本文是刘晟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