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何朝晖 人已读
病史简介
男性,74岁。
主诉:突发爆炸样头痛1天。
现病史:1天前患者锻炼时突发爆炸样头痛,伴恶心、呕吐。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高血压史12年,平素使用硝苯地平,血压控制好;11年前有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夹闭术病史。
查体:GCS评分15分,Hunt-Hess分级1级,左侧瞳孔3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射灵敏,颈阻阳性。
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颈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术前诊断:
1、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2、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高血压3级很高危。
手术预案: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
手术指征:患者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诊断明确,已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时存在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可能,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防止动脉瘤破裂的方法。
手术风险:术中、术后出血,术后脑梗死,术后肢体瘫痪、失语、癫痫发作,术后长期昏迷、甚至死亡等。
造影过程
1、主动脉弓造影显示为“III型弓”。
2、后交通动脉粗大,参与后循环主要供血;后交通动脉从颈内动脉呈反锐角发出;动脉瘤从后交通动脉壶腹长出,瘤颈很宽,瘤颈根部有子囊。
3、基底动脉中段狭窄
治疗过程
1、支架导管超选入后交通动脉。
2、弹簧圈导管超选入动脉瘤。
3、置入第一枚弹簧圈时,弹簧圈不能稳定在动脉瘤内,随即释放支架。
4、成功释放支架后继续置入该枚弹簧圈,并继续置入2枚弹簧圈。
5、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满意,后交通动脉显影良好。
6、透视下见支架位置满意。
7、术前术后3D成像对照:动脉瘤成功栓塞,后交通动脉显影良好。
经验总结
本例患者动脉瘤从后交通动脉壶腹长出,瘤颈较宽。如果将支架置入到颈内动脉很可能导致后交通动脉被弹簧圈误栓塞。但该病例后交通动脉极为粗大,参与后循环主要供血,而且基底动脉有狭窄,保留后交通动脉显得更为重要,一旦后交通动脉被误栓塞可能引起严重的缺血事件。
将支架置入后交通动脉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发生。但该病例后交通动脉呈反锐角从颈内动脉发出,超选极为困难;而且动脉瘤子囊位于瘤颈处,微导丝、微导管通过瘤颈时容易疝入子囊内,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
虽然操作难度很大,但术中成功将支架置入后交通动脉,在支架辅助下填塞弹簧圈。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满意,后交通动脉保留完好。
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现已顺利康复出院。
何朝晖简介
神经外科学博士、留美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
任职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委员会中青年委员。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交流协会副会长,重庆地区会长。
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脑血管外科手术学组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人。
《Behavioural Neurology》、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Brain Research》、《Current Drug Target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eurological Research》、《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现代医药卫生》审稿专家。
临床工作方向:
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缺血、脑梗塞、颈动脉斑块伴狭窄、烟雾病等)、脑肿瘤、颅脑外伤等。
擅长手术:
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脑血管畸形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脑肿瘤切除术等。
主持课题:
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课题总经费100余万。
发表论文:
共60余篇。SCI论文10余篇,其中《Stroke》(影响因子6.468)论著1篇,《Experimental Neurology》(影响因子4.645)论著1篇,合计影响因子约30分。
参编教材:1部;参编专著:2部。
教学:
培养研究生30余名。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号:何朝晖脑科
好大夫在线:hezhaohuicqmu
本文是何朝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