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王俊学 人已读
一、什么叫传染病
所谓传染病就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特定的方式感染人体,并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进行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二、如何预防传染病?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要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只要我们远离传染源,对传染源能及时发现、隔离及治疗或处理,并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同时做好对人群的各种保护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1. 控制传染源
一般情况下,传染源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传染病患者,其不同病期传染性强弱不同,通常在发病早期传染最强,有些传染病在感染后发病前,也就尚在潜伏期就有传染性,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二是病原携带者,这包括病后病原长期携带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此外,有些患者恢复后,也会在一段时间内携带病原体,叫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病原体的称为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仍携带病原体叫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者通常没有无症状,不容易被发现,是引起很多传染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应该高度重视。控制传染源是有效控制疫情播散的措施,许多传染病在发病前潜伏期末就已经具有传染性,而发病早期染性最强。要尽可能做到四个“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其次也要做好动物检疫,特别是饲养的宠物。近年来经宠物咬伤感染狂犬病、猫抓热等亦有报道,对患病动物,要今早发现及时处理。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又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及血吸虫病等,又叫人畜共患病;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也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2. 切断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称之为传播途径。按照传染病的感染传播方式,可将传染病分类,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及虫媒传染病等等。
1)呼吸道传染病
人体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传染源体内的病原体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经空气飞沫或气溶胶传播,易感者口鼻直接或间接吸入,经呼吸道而感染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SARS、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在高发季节及流行期间,应注意个人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前往人群集中地方,房间应经常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一些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可采取适当的空气消毒措施。
2)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经水与食物传播,又叫经口途径或粪-口途径传播。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就会通过饮用、进食污染的水和食物感染。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 甲和戊型毒性肝炎、阿米巴痢疾、肺吸虫病及肝吸虫病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对于预防消化道传染病,饮食卫生特别重要,饭菜要煮熟炒透方可食用,注意手卫生,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进食生鱼片及未做熟的溪蟹、蝲蛄等而感染华之睾吸虫及肺吸虫的报道增多,应引起重视。
3)经血液体液传播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和粘膜伤口暴露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传播,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这些疾病也可以通过无保护的性交方式传播。对于此类传染病,应注意普遍预防的原则,这些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都是潜在感染性物质,应避免接触,这些疾病也可通过未进行严格无菌消毒的拔牙、洁牙、修脚及纹身,以及静脉吸毒等方式感染,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4)虫媒传染病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一定生活周期的病原体可通过昆虫叮咬人体等方式侵入,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如蚊子传播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黄热病、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等,蜱传播立克次体感染,如回归热、Q热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等,虱传斑疹伤寒,跳蚤传播鼠疫,恙虫传播恙虫病。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是寄生虫、立克次体及病毒等等,病原体只有在昆虫体内繁殖周期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感染和传播,又称生物传播。有些病原体也可通过蝇等体表携带而沾染水和食物等方式传播,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等。预防此类传染病,防蚊灭蚊、驱虫、杀虫及防止野外活动时被昆虫叮咬是关键,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大都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如果前往非洲、东南亚及加勒比海等地区旅行,应重点做法预防措施,必要时可药物预防,如非洲等疟疾高发区。
5)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有些传染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如淋病、梅毒及艾滋病等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皮肤炭疽、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及埃博拉出血热等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血吸虫病通过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疫水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通过接触含有钩体的水和土壤感染,这些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消化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也可通过污染的手,再通过口鼻而感染,可以称为间接接触传播,如细菌性痢疾、流感及新冠肺炎等。因此对于预防流感及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外,勤洗手注意手卫生也很重要。
3.保护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某些特定的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存在易感性,人群对某种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力决定是否对某种传染病易感。对于新生儿、非疫区人员进入疫区时,均为易感人群,老年人因为免疫功能下降也容易感染一些病原体,一些职业比如医务人员、检疫人员、性工作者及吸毒人员,则容易成为一些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如流感、新冠肺炎、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因此对于易感人群,在疫情期间除了尽量避免接触感染者,做好个人防护,切断各种传播途径外,还应按计划预防接种疫苗,以帮助人群主动获得针对一些传染病的免疫力,而在紧急意外暴露时,如医务人员针刺伤、动物咬伤等情况下,可采取紧急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预防。
总之,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传染病就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疾病,也将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很大,不仅威胁健康和生命,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些传染病会逐渐销声匿迹,但新的传染病也会不断出现,如近代出现的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及正在全球肆虐的的新冠肺炎等。由于传染病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对此我们也不必太过惊慌,一方面我们人体有着先天的固有免疫力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本身对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就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其次,就是接触了某些病原体也未必一定就会得传染病,只有入侵的病原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病。只要我们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做好各种预防,就能有效远离传染病威胁。此外,即使我们不小心得了某种传染病,当前也有很多有效治疗方法,即便是在当前新冠肺炎全球肆虐期间,人们得生活和工作仍要继续的。
本文是王俊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