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徐志洁 人已读
消化道癌症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前三位。国内外的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消化道早期肿瘤缺乏特异临床症状,血肿瘤标志物(例如CEA)敏感性并不高,腹部增强CT甚至PET-CT也难以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其最直接、最有价值的诊断方式就是消化道内镜。各种高清内镜技术(比如蓝激光放大内镜,NBI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为发现更多早期病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内镜相比,蓝激光内镜可以获取更加明亮、清晰的图像,镜下组织可以放大100倍以上,从而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微结构和微血管图像,这就大大提高了早癌病变的可辨识度,为消化道早癌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
病例一
女性,75岁,常规胃镜检查发现胃体上部近贲门小弯IIa+IIc样病变,病理提示“灶性中度异型增生”建议精查胃镜检查。
她当时的常规胃镜检查显示病变如下
随后她接受了蓝激光放大胃镜检查,显示病变如下
在蓝激光放大胃镜下可以看到典型的早癌表现:病变有明显的边界,在LCI下病变发红,BLI下呈深褐色(与局部微血管增多有关),放大下观察病变边缘白区逐渐消失,微血管增多增粗迂曲,病变中央处白区不明显,微血管粗细不均,分布不均匀;并在病变处可见数个白色球状物。再次活检证实为“管状腺癌”。
随后患者接受了内镜下ESD治疗,结果如下
依据这个病理结果,考虑肿瘤已完整切除,以后定期复查胃镜随访即可。
其实这个患者在1年前曾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发现了这个病变,但活检病理提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假幽门腺化生”而未再做特殊处理。当时的病变显示如下
可以看到,1年之后病变有了明显进展,如果没有及时复查精查胃镜,再等一年复查胃镜(患者高龄,也可能不再复查胃镜),病变进一步发展,将会失去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机会;而患者已经是75岁高龄,接收外科手术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病例二
男性,64岁。3个月前无明显不适在外院检查内镜发现“结肠多发息肉”,为行息肉内镜下治疗收入院。入院后追问患者既往史,发现患者同期检查胃镜也是有问题的,具体如下:
胃体那个病变虽然病理提示为“腺瘤,低级别异型增生”,为良性病变,但是病变外观以及“腺瘤、轻度异型增生”这种病理均提示存在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可能。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做无痛结肠息肉治疗时同时检查放大胃镜再评估一下胃体部的那个病变。结果如下。
在蓝激光放大胃镜下显示胃体部病变高度怀疑为早期胃癌,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同期进行了ESD治疗,术后病理证明确实为早期胃癌,并且完整切除。
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不要寄希望于通过临床症状或者化验血液、或者通过腹部CT来筛查早期消化道肿瘤:早期肿瘤是没有任何特异性症状的;等出现“消化道出血、梗阻、腹部包块、淋巴结肿大”等典型表现,基本都是晚期,其治愈率低、预后很差,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人财两空”。早期肿瘤的治愈率很高,尤其是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开展,内镜下完整切除早期肿瘤的技术日臻成熟。相较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降低了治疗风险,术后恢复快(在没有严重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情况下,胃镜下ESD治疗基本1周可恢复半流食出院)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而内镜切除早期肿瘤的关键在于发现早期肿瘤,这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也需要高清内镜这样能够发现早期肿瘤的利器。
建议以下患者应接受胃镜检查
1 直系亲属患消化道恶性肿瘤,应在直系亲属诊断肿瘤时的年龄提前10~15年接受内镜检查。
2 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治疗前或治疗后至少应检查一次胃镜
3 无症状者40~45岁以上,至少应接受一次胃肠镜检查筛查有无高危病变
对于常规内镜检查发现高危病变而病理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建议接受放大精查胃镜,可以更加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从而辨识出高危病变、指导活检,发现早期病变的阳性率将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内镜检查是筛查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发现早期肿瘤,将会大大提高肿瘤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个人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无痛内镜的普及使得内镜检查不再那么痛苦。大家有何问题可以网上或门诊就诊咨询。
目前我院相关检查费用如下
胃镜 610元
放大胃镜 480元(自费)+200元
肠镜 660元
注:上述费用不含检查所涉及的药费(包括局麻药,消泡剂,润滑剂及清肠药等)
内镜检查前需完善下列评估
1)常规内镜术前检查:血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3个月内结果有效)
2)无痛内镜术前检查:血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同上,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凝血功能,尿常规,胸片,心电图;60岁及60岁以上人群(或存在相关基础疾病者)需增加超声心动及肺功能等(3个月内结果有效)
无痛内镜检查麻醉费及病理费用在检查当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本文是徐志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