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光宇 人已读
椎管内肿瘤占到中枢神经系统的15%,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占大部分,椎管内肿瘤的症状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大小便的障碍,因此需要及时治疗,大部分的椎管内肿瘤需要手术治疗。
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是后正中全椎板入路,是传统的经典入路,视野开阔,显露充分。但是这种方法对脊柱的后柱结构破坏较大,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后柱结构和双侧的椎旁肌肉,术后环形瘢痕对脊髓的压迫。李光宇团队于2012年开展了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工作,该方法保留了棘突- 韧带复合体从而维持了脊柱后方动力性稳定结构韧带- 神经- 肌肉反射系统的保留, 对腰背部活动的调节有利,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保留, 可防止或明显减少纤维瘢痕组织长入椎管内,减少死腔,防止脑脊液漏,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尤其对长阶段肿瘤的切除可以避免内固定的应用。临床中70%以上的肿瘤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近年来在此基础上李光宇团队进一步开展了经皮通道微创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工作,结合内镜和显微镜,经过椎旁肌肉的间隙采用可张通道切除肿瘤,具有创口更小,保留椎板肌肉的附着点,死腔更小,不用下引流的特点。该方法使椎管内手术更加微创,减轻患者负担,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取得较好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通道手术术野狭小,操作空间有限,因此应该在熟悉术区解剖,在充分的半椎板手术训练的基础上开展。大约50%的椎管内肿瘤可以通过通道切除。
图1:三种术式的比较
图2: 通道手术: 保留大部分结构完整,切口几乎等于肿瘤大小,肿瘤完整切除
本文是李光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