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朝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者:付朝杰 人已读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是1/25000-1/35000。大约25000例活婴中有一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随着产前超声筛查的普及和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产前发现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是胎儿肺部组织呈多囊样包块合并支气管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病变,与支气管肺隔离症的区别在于其血液应有肺动脉提供。根据囊肿的范围大小,Stocker将先天性肺囊肿腺瘤样畸形分为3型,即Ⅰ型大囊型,Ⅱ型小囊型,Ⅲ型微囊型。

超声影像的特点和评估要求:在孕24-28周发现胎儿肺部回声异常,表现为高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信号;多普勒超声可见其血流来自肺动脉;测算出肿块的体积,计算CVR;排除是否有胎儿水肿或纵隔心脏受压情况。

MR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需要与胎儿隔离肺、膈疝、大叶性肺气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鉴别。

5.2%-30%在孕28周超声检查会出现变小或者消失现象,但并不表明真正消失。

CVR≥1.6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容易出现胎儿水肿,而CVR>2.0是一个高危的信号,属于重度肺囊腺瘤,需要积极宫内治疗。

约5%以上的胎儿会出现胎儿水肿需要产前干预治疗,产前干预措施包括激素治疗,宫内介入治疗和开发性胎儿手术。

CVR<1.6则可100%出生存活。一般超声动态监测2-4周监测一次,直到32周未出现变化为止。

95%的无症状者出生后尽早做CT增强检查,一般建议在出生后的3-7天检查,包括所有产前检查消失者,因为消失多为假象。

出生后手术最佳时间为2-6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