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桃根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540人已读
发病原因:
1. 急性炎症迁延不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彻底的治疗, 病变迁延至慢性,此为常见原因。
2. 咽鼓管功能异常:咽鼓管功能异常导致中耳乳突气体交换功能异常,中耳乳突分泌物引流障碍。
3. 邻近器官病变:鼻部或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反复发作导致中耳炎症的反复发作。
4. 机体抵抗力下降:某些风湿免疫性疾病,或营养不良及贫血等,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
临床表现及分类
1. 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反复流脓伴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现耳痛、耳鸣等,治疗后可获得干耳,听力下降程度较轻。
2. 骨疡型: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流脓,有臭味,可有脓血,听力下降程度较重,常有耳痛、耳鸣、眩晕等,治疗后较难获得干耳,听力无改善。
检查
1. 电耳镜:鼓膜穿孔是最常见的体征,鼓膜标志不清,可见脓性分泌物、钙化灶或肉芽组织等。
2.听力学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3.影像检查:颞骨高分辨率CT是评价慢性化脓性病变性质及范围的有效工具。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了解中耳乳突的气化程度、听小骨的状态、病变的范围等。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消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等,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2. 手术治疗:主要是为了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处理合并症和重建听力等。
本文是龚桃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