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赵鸿 人已读
什么是瓣膜性心脏病?
在初中教科书里已经讲到,我们每个人的心脏,都包括四个独立的心腔。而在相邻的心腔之间、以及心腔和对接的大动脉之间,又有四组瓣膜,分别命名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如果把心腔想象成房间,这些瓣膜就是房门,比如二尖瓣,就在左心房与左心室的交界,主动脉瓣,则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交界。而且,这些房门只能向一个方向打开。它们随着每一次心跳有秩序地先后开闭,充当了单向阀的作用,引导血液单向流动。
如果心脏瓣膜损坏,必将导致心内血流状态发生明显改变,我们就称为“瓣膜性心脏病”。还是用门来打比方,一扇门损坏的结果,无非两种,要么打不开,要么关不上。——瓣膜病变也是如此,如果打不开,血流受阻,我们称之为瓣膜“狭窄”;反之,若是关不上,血液就不能单向流动,我们称之为“关闭不全”。
瓣膜性心脏病对我们的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瓣膜狭窄会导致血流向前流动的阻力增加,心脏必须费更大的力气,才能驱动血液流动起来;瓣膜关闭不全时,血流无法单向流动,心脏花同样的力气,只能有一部分血向前流动,另有一部分则通过关闭不全的瓣膜返回上游心腔,心脏做功同样会增加。长此以往,心脏将不可避免地处于疲劳状态,进而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乃至心力衰竭。
瓣膜性心脏病会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吗?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往往经过较为漫长的潜伏期,而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就会进入加速期。这幅著名的图表显示了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生存曲线,在症状显现后,生存期一般只有2~5年。其他瓣膜病变的生存曲线也有类似趋势。所以,症状出现往往是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进入严重阶段的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病人就没有风险,现已证实,无论有没有症状,严重瓣膜病变患者的生存率都明显低于常人。
主动脉狭窄患者的生存曲线:以出现明显症状为标志,患者的生存率呈断崖式下降。
哪些人容易罹患瓣膜性心脏病?
好发于青中年的风湿性瓣膜病曾是我国瓣膜性心脏病最主要的发病原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湿性瓣膜病正迅速减少。我们一度认为,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也会随之明显减少。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老年瓣膜退行性——您可以理解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瓣膜退化,——逐渐成成为瓣膜性心脏病的主体,特别是75岁以上的老人,严重瓣膜病变的发生率可以达到12%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狭窄。随着我国加速步入老年社会,瓣膜病的患者还会继续增加。所以,我们特别提醒各位老年朋友,一定要注意检查和发现心脏瓣膜疾病。发现以后,更要认真对待,及早治疗。
瓣膜性心脏病患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瓣膜性心脏病如何治疗?
心脏的各部分组织基本上没有再生能力,也就是说,瓣膜一旦损坏,没有任何药物能使之恢复正常。所以,对于瓣膜性心脏病,药物治疗主要着眼于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但却无法有效减轻瓣膜病变,也就不能改善患者的远期后果。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通过修复或者更换病变瓣膜,使之恢复完全正常的功能,从而彻底消除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病理原因,使患者的心脏恢复正常运转。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完善,瓣膜手术的疗效已经非常稳定,我们完全可以说,通过瓣膜手术,我们可以治愈瓣膜病。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瓣膜手术的样貌也发生了巨变。瓣膜成形(修复)手术日臻成熟,能够接受瓣膜修复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各种微创术式也应运而生,我们已经能够采用极为微小的切口、——甚至无需胸部切口,就完成非常复杂的心脏手术。特别对于体质下降的老年人来说,这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如何做出治疗决策?
首先一步,当然是明确诊断。通过超声心动图,我们可以发现瓣膜病变,并且确定病变的程度。大致来说,任何瓣膜发现重度的狭窄或者关闭不全(超声报告里往往表述为“返流”),都可能需要接受瓣膜手术;或者有些病人的瓣膜病变虽然只是中度,但已经出现临床症状,或者已有心脏显著扩大、心功能指标异常等征象,都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确诊之后,我们应该到技术成熟的心脏外科就诊,探讨进一步的治疗策略,特别是明确是否需要手术,以及何时手术。这以后,我们可能需要遵从医生的要求,及早住院,接受更为完善的检查,最终确定治疗方案的细节;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心功能,为手术的安全实施创造条件。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是否都适于微创手术?
微创是21世纪以来瓣膜外科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手术器械的革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条件接受微创手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瓣膜性心脏病患者都适合微创术式。在作出最终的临床决策时,医生秉持的原则,首先是手术的安全性,其次是手术可以获得优异的近、远期疗效,再次才是能否应用微创术式减少患者创伤。微创并非手术的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重要手段。尽管微创手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手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必须遵循以上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可完成所有类型的心脏瓣膜手术,其中既包括最高难度、最为复杂的常规切口手术,也包括从胸腔镜到经导管操作在内的全系列微创术式。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局限于自身的技术能力,而站在更为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帮助患者做出最理性的治疗决策,并提供最具质量保障的手术服务。
本文是赵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