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严盛 三甲
严盛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肝胆胰外科

披着“狼皮”的“羊”:一种良性肿瘤——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800人已读

说到肿瘤,大多数人总把它和癌症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肿瘤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又包括癌和肉瘤。所以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癌是指恶性肿瘤,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良性肿瘤,它虽然不像恶性肿瘤那么可怕,但也会压迫周围的血管和组织,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何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通常认为是由于肝内局部血管畸形(先天形成或炎症、创伤引起),导致特定区域肝窦血供的动脉化或血流量增大而导致肝细胞结节性增生。但FNH起病隐匿,患者通常没有不适症状,日常检查中血常规、肝功能、AFP等癌症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因此大多数患者是在全身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这一疾病。FNH多发于青年及中年女性,男性也有发生,其自然病程发展缓慢,恶变可能性低,并发症率低;但若FNH病灶较大(一般指>5cm),可能会导致胆汁淤积、肿瘤破裂和急性出血,也可能产生压迫症状,压迫胃、十二指肠等临近器官。

1631592572.png

患者小源(化名)只有15岁,是个朝气蓬勃的女孩儿,一年多前在当地医院体检的时候,B超检查发现肝左叶有实性包块,但小源没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后来腹部增强磁共振显示:肝左叶有一个巨大且血供丰富、含有疤痕和包膜的肿块,大小约8.5*7*6cm。当地医院的医生无法准确判断是FNH还是肝恶性肿瘤。更令人担忧的是,小源的孪生妹妹小爱(化名),同样在体检中发现了相似的肝肿块。如果两者都是恶性肿瘤,那对于小源和小爱的家庭不论从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巨大的打击。当时医生从最坏的角度考虑建议立即手术,但抱着一丝希望,同时出于对孩子当时身体状况的担忧,小源的父母拒绝了医生的建议,打算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肿块的发展情况。

FNH的鉴别诊断及术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如何准确诊断FNH的确是一件让医生们伤脑筋的事。二十年前国内一家三甲医院曾对该院患者进行统计,四年间该院48例术后病理显示为FNH的患者,仅有11例术前临床准确诊断为FNH,其中30例疑似诊断为原发性肝癌,7例疑似诊断为其他肝肿瘤。所以说,FNH就像“一只披着狼皮(肝恶性肿瘤)的羊(良性肿瘤)”,困扰着患者和医生。

1631592573.png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辅助检查的完善,FNH的术前确诊率已经越来越高。根据病理结果统计,中央星状疤痕是FNH的特征性表现。结合这一特征,典型的FNH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为:平扫呈低或等密度,中央见低密度疤痕;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而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中央疤痕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均呈低密度,延迟期可出现强化。MRI表现为:肿瘤在T1WI和T2WI上均为等信号或T2WI稍高信号;肿瘤实质部分信号均匀;中央疤痕在T2WI上为高信号。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对于绝大多数的FNH都可以做到准确诊断。

幸运的是小源在后续的检查中发现,肿块没有明显增大,CT和MRI结果均符合FNH的诊断标准,在进行肝区的三维重建之后,成功进行了肝左叶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对于大多数FNH患者,在进行对应部位的切除手术后,预后良好,很少出现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也较为少见。


严盛
严盛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肝胆胰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