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部常见胎记--太田痣
太田痣又称上腭部褐青色痣,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真皮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由日本医生太田(Ota)于1939年首次系统描述,好发于黄种人及黑种人,女性多于男性。太田痣发病年龄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有两个峰段,宝宝出生时往往不明显,约61%的宝宝会在1岁以内逐渐明显,约20%到青春期(11-20岁)才慢慢出现太田痣,20岁以后出现太田痣的概率相当低。
太田痣多发生于一侧面部,也有5%~10%病例为双侧性,表现为面部青褐色、青灰色甚至青黑色的斑片。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生活以及社交。色斑颜色还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在斑中偶有结节表现。约2/3患者同侧巩膜有蓝染或褐色斑点,有时睑结合膜、角膜也有色素斑,少数患者口腔和鼻黏膜也有类似损害。对于合并眼部色素斑的太田痣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测眼压,警惕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调Q激光是治疗太田痣的“王牌”。调Q激光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选择性地作用于真皮黑素细胞中的黑素,利用光机械作用精准的破坏真皮内增生的黑素细胞,而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安全有效的清除太田痣,且不留瘢痕。
激光治疗的效果与患者年龄、治疗次数等相关。研究表明低年龄组较高年龄组,达到皮损显著消退(75%以上),所需的治疗次数更少,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在太田痣皮损稳定(连续两月皮疹颜色不再加深,面积不再扩大)后,尽早开始激光治疗,已达到更加的治疗效果。30+以上的女性患者易合并黄褐斑,调Q激光会刺激黄褐斑加重,效果较没有黄褐斑患者差。因此,女性患者早治疗显得更为重要。
激光治疗间隔为4-6个月,疗效随次数增加而提高。大多数患者治疗4-5次左右可产生显著疗效(色素消退75%),对于色泽较深或位于上下眼皮的太田痣,则需要更多的治疗次数才能达到显著的消退。治疗最终可达到90%以上消退,也就是只要自己不说,别人很难察觉的程度。
复发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首先复发可能会发生在少数患者身上,都是过了好几年后才在局部出现一些小斑点,再次激光治疗依然效果显著。
本文是钱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