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日成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慢乙肝可否停药

发表者:毛日成 人已读

长期以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被认为是一旦吃药,便终身吃药,这是很多人的固有观念。


而今天,我们将和大家说说慢乙肝究竟能否停药,此处停药是指停“口服药”。本文将为大家带来最新发表在国际肝病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上关于慢乙肝患者停药的专家共识概览。


图片

mmexport1629538299591.jpg

慢乙肝患者是否可以停药?


目前停药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亚太、欧洲及美国肝病协会的推荐意见,具体停药标准有所差异。




亚太肝病协会推荐:




“大三阳”患者:没有肝硬化,发生稳定的HBeAg血清学转换,即由大三阳变成小三阳,病毒转阴大于1年;对于处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如要考虑停药,病毒转阴至少3年以上,且需密切监测。


“小三阳”患者:抗病毒治疗2年以上,每半年检测HBV DNA均为阴性者可考虑停药;对于肝硬化患者,如果发生HBsAg清除并巩固治疗12个月及以上者可考虑停药,但仍需密切监测

mmexport1629538303914.png

相较而言,欧洲肝病协会推荐则更为保守:




“大三阳”患者:需没有肝硬化,且发生稳定的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V DNA转阴超过12个月;对于肝硬化患者,则终身服药。


“小三阳”患者:出现HBsAg清除以及发生了HBsAg抗体转换,病毒阴性超过三年以上者可考虑停药。




美国肝病协会推荐与欧洲肝病协会推荐意见类似:




“大三阳”患者:需没有肝硬化,且发生稳定的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V DNA转阴超过12个月,对于肝硬化患者,如果没有特别强的停药指征,则终身服药。


“小三阳”患者:出现HBsAg清除,病毒阴性超过两年以上者可考虑停药。




亚太地区是乙肝的重点流行区域,考虑到庞大的慢乙肝人群基数及乙肝患者迫切的停药需求,亚太指南在停药标准方面比欧美指南放得更宽,但无论如何,医疗安全始终是放在第一位,不仅要实现停药,还要实现安全停药。


02


支持停药的理由

mmexport1629538308117.jpg

1、耐药问题


尽管目前几种一线抗病毒药(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等)耐药率非常低,但部分地区的患者仍有服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物,长期服用仍可能出现耐药、肝炎活动甚至肝衰竭等。




2、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的安全性仍有顾虑


如阿德福韦酯、富马酸替诺福韦酯长期服用后有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血磷下降等不良反应,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对肾功能的远期影响等仍值得关注。核苷类似物大于10年以上的安全性,目前尚无明确的数据。




3、依从性、强烈意愿和经济费用


病人的依从性,即按时服药、定期检查的依从度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部分。往往急性病患的依从性好于慢性病患者。国内外研究发现,患者坚持一年按时服药的依从率仅70%~80%,意味着有20%多的患者不能坚持规律服药,这可能会导致病毒突破、肝脏疾病进展甚至肝衰竭等不良事件。


新加坡有做一项调查,绝大多数患者(83.9%)希望治疗有期限。国内虽然没有做相关的调查,但大多数患者透露出对停药的强烈渴望。


另一方面不得不考虑的是药物费用的问题。虽然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实行国产抗病毒药物的带量采购,价格低廉,但仍有多个亚太国家每年仍需付高达超过2500美元的医药费用,因此长期服用抗病毒药,无疑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4、表面抗原清除


多项研究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部分停药的患者在远期可实现表面抗原清除,实现临床治愈,尤其是表面抗原较低(<100 IU/ml)的患者。这种现象可以与T细胞功能的重建相关。


03


反对停药的理由

mmexport1629538312208.jpg

对于停药,学界有两种声音,一部分专家并不支持停药,几个主要理由如下:




长期服药可获益:


长期口服药具有很好的耐受性,且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具有较高的耐药屏障,出现耐药的比率较小;


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持续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症,逆转部分纤维化,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停药复发有风险:


亚洲人群停药后的病毒复发率较高,超过半数。研究发现治疗前为大三阳患者,停药后发生不良事件比例比小三阳患者更大。


04


停药的安全性问题


停药后我们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几点:




病毒复发:根据亚太肝病指南,规定HBV DNA定量大于2000 IU/ml;


临床复发:ALT升至2倍上限以上;


疾病进展:包括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无论治疗前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患者,约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停药后病毒复发。但并非所有病毒复发的患者均需要再治疗,如有些患者在停药后病毒载量出现一过性反跳,继续随访,患者的病毒载量又会显著降低,并低于2000 IU/ml,甚至低于检测下限。部分病毒复发的患者会同时出现临床复发,临床复发率在30~40%。严重的不良事件,如肝衰竭等发生比例很低,这也与停药后密切随访管理相关。


停药后的两大主要安全问题集中在:肝脏失代偿以及肝癌的发生。台湾的两项研究表明,停药患者和未停药患者的远期肝癌发生率相当。两项系统综述分析表明,无论初治时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停药患者肝脏失代偿的发生率<1%,所以从停药的远期安全性来说,安全停药还是未来可期。




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停药后能做到密切随访,如果做不到,不建议停药。


05


停药前的其他选择


采用聚乙二醇ɑ干扰素的序贯或者联合治疗可以调动体内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以及激活系列干扰素刺激基因,利于表面抗原的清除。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接受干扰素的序贯或联合治疗的患者,有更高比例获得表面抗原清除,即临床治愈,也更利于核苷类似物的安全停药。




同时多项研究显示:HBsAg<100 IU/ml者,停药后有较大可能取得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 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是停药的优选人群。


06


安全停药的预测

mmexport1629538320050.jpg

停药的预测指标:通过多项临床研究,目前找到一些安全停药的预测指标。




1、HBV DNA和基因型


治疗前HBV DNA <2×10^5 IU/ml是停药后获得持续应答的一个预测因素,如果基线病毒水平高于以上水平,则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更大。


感染C基因型病毒的HBeAg阴性患者相较B基因型者,更容易获得临床治愈,病毒复发、临床复发的风险也更低。但在HBeAg阳性患者,C基因型者比B基因型发生病毒复发的风险更高。




2、HBsAg


基线或者治疗后的高水平HBsAg是停药后病毒复发或临床复发的预测因素。治疗过程中HBsAg下降明显以及治疗后的低HBsAg水平是HBsAg清除的良好预测因素。一般来说,HBsAg低于100 IU/ml可作为指导临床停药的一个指标。




3、HBcrAg


有研究报道高水平的HBcrAg发生病毒复发的几率更大,但是否能作为指导停药的指标仍需要更多的依据。




4、HBV RNA


多项研究表明,停药时可检测到HBV RNA水平与停药后的病毒复发呈正相关,但既往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要更大样本量来验证。




5、治疗相关因素


停药前核苷类似物巩固时间延长(巩固时间指大三阳患者指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后的治疗时间,小三阳患者指HBV DNA转阴后治疗时间),可降低停药后复发率。一般巩固时间需1-3年。




6、宿主因素


年龄越大,病毒复发、临床复发的可能性更大,但也有部分研究不支持该说法。高加索人比亚洲人种更容易取得HBsAg清除,可能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相关。另外CTLA4(rs231775),非-GG基因型是复发的预测因素。也有研究报道,外周血单核细胞内IFNγ, IL-8, FASLG和CCL4的RNA水平较低,是预测停药的强指征。外周血HBV特异性T细胞能否作为停药预测指标,尚无定论。


07


停药后监测


停药后的1年内是复发的高风险时期。


一般建议,大三阳的停药患者,每三个月需监测肝功能、HBV DNA水平;小三阳患者,停药的初始三个月内,每月监测HBV DNA、肝功能,然后每三个月监测至少1年。后可每3-6个月监测肝功能、HBV DNA、HBsAg,每年需评估肝纤维化、监测肝癌的发生。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停药后按此方案定期随访,目前尚无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服用恩替卡韦者,应在停药6个月后密切随访,因为更容易出现迟发的病毒复发。


08


停药后复发怎么办?


若患者停用口服药后出现病毒复发(病毒水平升高)或(和)临床复发(肝功能升高),患者需至专科医生门诊就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再加用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治疗,绝大多数仍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肝功能恢复正常。


09


结语


随着乙肝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的不断发展,乙肝停药或临床治愈在部分乙肝患者中已经成为可能。对于部分患者安全停药,不再只是梦想。


但患者切莫自行停药,必须在专科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共同迈出停药的第一小步,争取走好健康人生的每一步。




实现了安全停药,并不意味万事大吉,仍必须坚持定期随访,做不到这一点,还是继续服药。


图片

点击末尾“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感染科“乙肝功能治愈与停药咨询门诊”


门诊时间:周五下午13:30-16:30


地点:华山医院5号楼一楼肝炎门诊


主诊团队:张继明教授、杨飞飞副教授、毛日成副教授、陈晨医师、李发红医师、喻一奇医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