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寒辨识
女性朋友日常生活中,恐怕会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朋友小A打电话来:“小B,宫寒要怎么治疗啊?”小B“怎么了啊,谁说你宫寒?”小A“我昨天去美容院,他们说我宫寒,推荐我做他们的暖宫保养,说是可以延缓衰老……”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宫寒这个词,“手脚冰凉,你宫寒了”“痛经啊,你一定是宫寒”,“不孕了,一定是宫寒啦”……。“宫寒”这个名词,成为了中医妇科疾病的万金油,仿佛所有的妇科疾病,都可以用她来解释。但是中医到底有没有宫寒这个概念呢?宫寒又到底是什么?宫寒会造成什么疾病?宫寒如何预防?相信很多朋友对这些具体的问题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误区,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宫寒到底是个啥吧。
问题一:宫寒一词从哪里来的?
“宫寒”最早出现于中医著名的经典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宫寒经闭,不孕病,温经汤。”此后历代中医论著中都有对宫寒的描述,如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有病状描述,明代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有“肉苁蓉治疗宫寒不孕。”明代武之望的《济阴纲目》有方剂治疗宫冷不孕,清代《傅青主女科·种子门》载宫寒重症。从上述中医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宫寒”并不是一个专有病名,其和“宫冷”,“胞胎寒”虽表述不同,但含义相同,都是描述的胞宫寒冷。因此,“宫寒”表述成一种症状或者疾病的机理更为准确。也可以从这些历代文献中看到对宫寒成因、病状和用药的记载,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宫寒”疾病观。
通过历代古籍的记载,我们可以认为,宫寒确实存在,宫寒是一种妇科疾病状态。
问题二:“宫寒”就是指的子宫寒冷吗?
那么,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可以把“宫寒”深入剖析一下,“宫”有广义、狭义之分,“寒”也有实寒、虚寒之别。
狭义的“宫”即子宫,《黄帝内经大词 典》中“胞”释义为“子宫”。广义的“宫”指的是胞宫,包含子宫、子管、子核及胞脉、胞络,其子管即输卵管,子核即卵巢,胞脉相当于子宫的大血管、螺旋小动脉、子宫内膜等,而胞络络相当于子宫的毛细血管、神经、维系子宫的韧带等。所以广义来说,胞宫也就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功能的统称。我科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解读为,肾气相当于下丘脑;天癸相当于垂体,而天癸是影响人生长、发育、生殖的精微物质;冲脉主管月事以时下,相当于卵巢;任脉主胞胎为妊养之本,任脉相当于子宫;中医的胞脉相当于输卵管,内经中所指的胞脉,相当于子宫的血管。也是将生殖系统和中医的名词对应起来。
寒有虚实之分,实寒指饮食贪凉、外感寒邪等“外寒”侵入人体,停滞胞宫而表现出的寒证,人体正气不虚,即阴胜则寒,为实寒;虚寒指人体平素脾肾阳虚,机体失于温煦,寒从中生,“内生之寒”凝聚胞宫,即阳虚则寒,为虚寒。 虚寒和实寒停滞在胞宫胞脉则为宫寒。
通过国医大师的解读,我们可以认为,宫寒是妇科生殖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状态,需要分虚和实两种情况。
问题三:宫寒会导致哪些疾病呢?
既然宫寒是一种妇科功能失调的疾病状态,那么,经孕胎产乳杂病都可以因为宫寒而导致相应的病状。如我们门诊常见的痛经、闭经、月经后错、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白带过多,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恶露不尽、慢性盆腔疼痛等,这些妇科常见的功能失调性的疾病和症状的病因有很多,但宫寒确实为其中一个重要而常见的病因病理分型,通过对近30年中医文献的检索,可以看到,无论是寒凝血瘀的实寒,还是脾肾阳虚的虚寒导致的以痛经、不孕、闭经、月经后错、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恶露不绝、慢性盆腔疼痛等最为常见。寒凝血瘀所致的实寒常可以表现为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或绞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不畅,色暗,有血块;月经后错;婚久不孕;习惯性流产;恶露不绝;这些病症可伴畏寒肢冷,手足厥冷,小腹发凉,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脾肾阳虚所致的虚寒可见月经出血不止;月经量多,色淡;婚久不孕;白带过多;先兆流产;恶露不绝;这些病症可伴眼睑轻度浮肿,耳聋,健忘,语声低微,呼吸气怯,精神不振,口淡不渴恶寒自汗,四肢不温,腰酸痛,手足寒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颜面晦暗无泽,舌淡润、苔白滑,脉沉缓无力。
通过近现代检索文献,可以看到,痛经、不孕、月经后错、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流产、恶露不绝、慢性盆腔疼痛等均可以由于宫寒所致,但其中又分寒凝胞宫的实寒和脾肾阳虚的虚寒证,需要专业医师帮你辨识。
问题四:宫寒该如何治疗?
实寒的病理机制是外感寒邪凝滞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治则宜温化寒湿,兼以行气活血,治疗方面常以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为底方加减,还可以配合辩证取穴进行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虚寒的病理机制胃脾肾阳虚、阳虚寒凝,胞宫失去温煦,治则宜温经扶阳,兼以补气养血,治疗方面多以艾附暖宫丸、金匮肾气丸为基础加减,也可以通过辩证取穴进行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实际上,痛经、不孕、闭经、月经后错、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可能病因很复杂,有时伴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引起痛经、不孕,虽然可以辨识为宫寒,但同时可能有较重的淤血和痰湿的病理机制,需要中西医结合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比如手术、激素等治疗配合中医的调治。这种宫寒所致的疾病状态,一般需要假以时日,配合疾病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
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宫寒的治疗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辨识,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调治。
问题五:宫寒如何预防?
宫寒的预防实际上和多数中医的养生观一致,需要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几方面加以注意:
饮食有节:不可贪食寒凉之品,如绿豆、苦瓜、凉瓜等;多食用温经暖宫的食物,如核桃、大枣、花生、洋葱、番茄,每日午餐或晚餐后喝一杯姜茶,能主动化解体内寒气,长期坚持对调理宫寒十分有益。
保暖:下身要少受凉,尽量不穿露脐装,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尤其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露双腿、过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寒从脚下生,平日多用热水烫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使身体处于温暖状态也可改善宫寒状态。
生理期保健:月经期间、产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寒凉,如经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卧湿盛之处,带着月经游泳等。
多运动: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走路时间,能改善循环,气血流通,寒湿不易留滞。
通过日常衣食住行,可以改善女性宫寒的状态,美容院的暖宫措施,我们大部分可以通过自己在家的日常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宫寒疾病状态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宫寒只是妇科常见疾病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因为中医的疾病观是辨证论治,上述常见的疾病也可以由于肝肾阴虚,肝郁化火,热毒内生等等病理状态引起,需要通过中医医生的专业判断,不能一概以宫寒论之。

本文是王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