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高文涛 人已读
遗传性胰腺炎
很多人都知道,饮酒、暴饮暴食、胆石症、高脂血症是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此外,青年人群还需注意发育解剖因素,如是否存在胰腺分裂、环状胰腺、胆胰管汇合异常等,这往往需要用MRCP来筛查;少见原因还有自身免疫异常、毒素和药物的作用。
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上述诱因,还有的是青年或甚至儿童时就发作胰腺炎,是否存在遗传因素呢?
确实存在所谓的“遗传性胰腺炎”,其初步诊断要求是家族中3代内有两人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胰腺炎,或者儿童时期急性胰腺炎,或者25岁前慢性胰腺炎。
符合以上要求,需要做遗传学检测,基因检测包括PRSS1,和(SPINK1、CFTR、CTRC、CLDN2)等(目前相关基因5个)
1、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PRSS1基因: 检查出杂合致病性变异即可确立遗传性胰腺炎诊断
2、SPINK1、CFTR、CTRC、CLDN2基因:其致病效力不如PRSS1
全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Kazal1型基因(SPINK1)、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CTRC(糜蛋白酶C)和 CLDN2
大多数单基因变异者不发病。如果多个变异组合出现,或单个“纯合”变异、或复合-杂合变异会带来遗传胰腺炎风险
基因检测解读需注意1)遗传性胰腺炎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不同基因作用不同,有累加效应;同时环境因素影响大;2)SPINK1、CFTR、CTRC 、CLDN2单独的变异不足以导致胰腺炎 3)可能会检测出很多意义不明的变异 4)基因变异带来的遗传性胰腺炎,可能是某种罕见综合征的一部分
检测方案选择:①患者个人检测,②患者+父母家系检测,检出率高,同时能发现新发突变(de novo),推荐。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测序公司没有专门针对胰腺炎的检测套餐(基因的组合),需要注意尽量选择包含这5个基因在内的检测套餐
治疗
同一般胰腺炎的治疗。
戒烟戒酒、止痛、预防并发症(包括胰腺癌)
全胰腺切除和自体胰岛移植仅限于严重者
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癌变风险、监控癌变时间、延长生存周期
预防:
对遗传性胰腺炎患者、高风险家属推荐:从儿童早期开始,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多饮水、戒烟酒、抗氧化剂应用,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发作
对有PRSS1相关遗传性胰腺炎风险家属,建议家族性生殖细胞PRSS1变异检测,以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
以下是专业内容
遗传学的一些概念
基因变异(遗传变异)包括多态和突变两大类
突变:是指引起“表型”改变的核苷酸序列变异,包括无害性和有害性表型变异
多态:包括遗传多态性(在一般一群中高于1%)和罕见变异(在一般人群中小于1%);也分为温和性(为主)、功能性、致病性三类。
基因变异有“纯”和“杂”
人体是“双倍体”,有两套相似的染色体。在基因组上,每个基因有对应两个拷贝,称为等位基因。当两个拷贝都变异,称为“纯合”变异,而其中一个变异称为“杂合”变异
基因变异和遗传病
基因变异、遗传因素传递的是“遗传病的发病基础”,环境因素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影响。
遗传病表现为有亲缘关系个体的垂直性传播、家族聚集性。
经典的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
单基因病由单基因突变所致,单基因突变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上影响“表型”,呈显性遗传;出现在两条染色体上,呈隐性遗传;多基因病不同基因、环境因素发挥不同的作用;
多基因病:多对基因共同控制,而且环境影响很大;贡献率高的称“主基因”,贡献率低的称“微效基因”,之间有“累加关系”,其控制的性状可以是“数量性状”,例如身高的遗传性,是多基因的“数量性状”遗传。也可以是“易患性和发病阈值”
基因变异对“表型”的影响
基因变异是否影响“表型”,对于遗传病来说是否致病。表型可以是单一,也可以是复杂的,同时会有不同的标准。
首先基因具有多效性,单个基因可能影响多个性状,但另一方面,一种遗传性状又可能由多个不同的遗传改变引起,称为“遗传异质性”。
对于某个表型的影响,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有影响率和影响力的区别,是个“质”和“量”的概念
“显性”和“隐性”
等位基因“杂合”变异时,其中一个变异,还有另一个“正常”基因存在,根据两者对表型影响的相互关系,基因变异存在“显性”(dominant)和“隐性”(recessive)之分,也就是说当只有一个“单倍体”有变异时,它可能影响(显性)或不影响(隐性)表型。
同一基因不同的变异可表现为“显性”或“隐性”
“显性”遗传主要是单基因病的概念,在杂合子状态可致个体发病,即致病基因决定的是显性性状。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病如下特点:与性别无关、父母必有一个为患者、子代1/2发病,系谱中连续传代
“隐性”遗传指只有纯合子才会发病;杂合子为携带者,表现特点为患者双亲往往正常、但都为携带者,患者同胞有1/4发病风险,子女一般不发病但都为携带者,系谱中病例散发,看不到连续传递,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病人
“显性”和“隐性”对“表型”影响之间的灰色地带
显性和隐性有时是相对的,还存在以下状况: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如ABO系统),延迟显性,不规则显性(表现为个体差异)。
而即使是“显性”也不是100%影响表型,而且基因变异表达与否称为“外显率”,是“质”的概念。即使基因表达其表现程度有强弱之分称为“表现度”,是“量”的概念
“显性”基因变异的外显率
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是否表达相应的性状,常用外显率来衡量。外显率是指在一个群体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率。例如、在10名Aa下,只有8人形成了与基因(A)和他的性状,为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80%。那些未外显的杂合子(Aa),称为钝挫型。
由于顿挫型的存在,使家系中出现隔代遗传。钝挫型的致病基因虽未表现,但可传递给后代,另外,有些杂合子(Aa),显性基因A的作用虽然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但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
外显率也和所定的“表型”标准相关
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
顾名思义,胰腺炎就是存在胰腺炎症,包括急性(急性起病,持续小于6月)、急性复发性(大于两次)、慢性(持续大于6月)胰腺炎
1、特发性散发性胰腺炎
家族中单发、无确定的病因
2、家族性胰腺炎familiar pancreatitis
家族中发生胰腺炎的几率大于偶然、表现为家族聚集性。包括遗传性(genetic)和非遗传性。
genetic家族性胰腺炎包括常染色体显性胰腺炎和胰腺炎症状。
大多数家族性胰腺炎病因学是复杂、多基因、基因环境相作用的,涉及数目不等的“蛋白酶trypsin”相关基因如CASR, CTRC, and CLDN2的生殖细胞遗传变异
3、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
家庭中2代或两代以上出现2个以上发病者。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模式,伴有生殖细胞PRSS1功能获得性(gain of function)、致病性变异。其遗传表型表现为对急性胰腺炎“易感性”增加,一些个体出现慢性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家族中PRSS1的杂合致病性变异发现率为60-100%,大家族中病例跨越多代。SPINK1基因和CTFR基因的“双等位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常染色体隐性胰腺炎,表现为综合症包括;Pearson marrow pancreas syndrome, CEL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CEL-MODY), and Johanson-Blizzard syndrome, Shwachman-Diamond syndrome, an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includes 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 。
遗传性胰腺炎相关基因变异
1、PRSS1:
遗传性胰腺炎家族中PRSS1的杂合致病性变异发现率为60-100%,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发病年龄(多小于10岁)早于其它非PRSS1相关遗传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类似
编码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其致病性变异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美国、欧洲、印度SPINK1高危单倍体型为SPINK1 p.Asn34Ser (NM_003122.3:c.101A>G),等位基因频率约3%,2017年的荟萃分析表明是SPINK1慢性胰腺炎主要的致病突变,OR约10倍。
在中国、日本、韩国,SPINK1的剪切变异splice variant (c.194+2T>C, also known as IVS3+2T>C) 常见。可导致第三外显子skipping和SPINK1的缺陷表达。
SPINK1在胰腺炎症时表达增加,可保护胰腺避免反复和持续的蛋白酶激活。因此SPINK1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急性胰腺炎敏感性基因,而是慢性或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基因
尚不清楚是否双等位基因SPINK1基因变异足以引起胰腺炎,但已经发现了多个表现为双等位基因变异的受累家族
3、CFTR
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蛋白,是胰腺导管细胞分泌重碳酸盐(胰液)最重要基因,其变异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相关
其临床后果取决于CFTR等位基因变异的功能后果、调控基因和环境因素。其中p.Arg75Gln (NM_000492.3:c.224G>A)变异主要与胰腺(而不是肺)相关。纯合或杂合致病性变异可导致单基因胰腺炎
4、其它基因
如CLDN2,编码claudin 2蛋白,是一种紧密连接蛋白,在内皮细胞间可形成阳离子选择性通道和水通道。
遗传性胰腺炎的诊断
1、家族史
三代中有2例以上胰腺炎
同时询问烟酒史,饮酒史不能排除遗传性胰腺炎
2、基因检测,
指征:对于胰腺炎先证者,以下至少一条:
1)儿童时期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
2)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
3)25岁前慢性胰腺炎
4)一位亲属反复急性胰腺炎、不明原因慢性胰腺炎或儿童期胰腺炎
基因检测包括PRSS1,和(SPINK1、CFTR、CTRC、CLDN2)等,需注意1)SPINK1、CFTR、CTRC 单独的致病性变异不足够导致胰腺炎 2)可能会检测出很多显著性不确定的变异
3、遗传咨询:遗传性胰腺炎可以作为罕见综合症的一部分,或者被单独发现。家族成员风险和内在的病因学相关。致病性变异增加胰腺炎风险,可以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多基因模式,并由此分为致病性、增加敏感度、和疾病调节者(modifier)三类
基因检测结果解读
1、PRSS1: 检查出杂合致病性变异即可确立遗传性胰腺炎诊断
2、SPINK1、CFTR、CTRC:
大多数单基因变异者不发病
已确立了一组以上基因的致病性变异集。如果多变异组合出现,是疾病相关的强烈证据。如单基因变异,但存在胰腺炎家族聚集,则提示可能致病性变异、并可能存在其它致病因素
SPINK1: 无PRSS1变异遗传性胰腺炎家族中检出率约20%。SPINK1 p.Asn34Ser的纯合变异或复合-杂合变异带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胰腺炎高风险
治疗
同一般胰腺炎的治疗。
戒烟戒酒、止痛、预防并发症(包括胰腺癌)
全胰腺切除和自体胰岛移植仅限于严重者
预防:
对初次发病者预防能力有限
对遗传性胰腺炎和其风险增加者个人推荐:从儿童早期开始,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多饮水、戒烟酒、抗氧化剂应用,以预防急性胰腺炎
对有PRSS1相关遗传性胰腺炎风险家属,建议家族性生殖细胞PRSS1变异检测,以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文是高文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