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李鑫辉教授临床病案分享——下肢麻木疼痛案

发表者:李鑫辉 人已读

腰痛、颈椎痛、肩周痛、关节痛、腿脚痛、四肢麻木......各种疼痛不适成为困扰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医上统称为痹症,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内经》中论其病因说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证候分类说:“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南方夏季多湿热,冬季又多寒湿,多数患者初期稍有疼痛、偶尔麻木并不在意,积久病重方才就医。

近日李鑫辉教授门诊近半数为痹症患者,坚持治疗的患者疗效显著,现在分享一则下肢麻木疼痛的医案,希望让大家看到中医治病的疗效以及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


李某 女 58岁

初诊(2021年6月1日)

主诉:左下肢关节痛5-6年,酸痛,右下肢麻木,头部晕,下肢乏力,畏寒,舌质红苔白,舌底迂曲,脉弦。

中医诊断:痹症 气血亏虚证

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治法:补肾祛寒,益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补肾祛寒治王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Screenshot_20210605_074251.jpg

具体药物:

杜仲10g 川牛膝15g 骨碎补15g 补骨脂15g 防己12g

威灵仙15g 豨莶草15g 附片9g 全蝎5g 蜈蚣1条 络石藤15g 青风藤15g 黄芪35g 当归15g 桂枝10g 川芎15g 桐皮15g

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共七剂。

初诊舌象:

二诊(2021年6月8日 )

右下肢麻、左膝关节疼减轻,头晕有减轻,小便较多,舌质淡,苔白,脉弦。

原方去桐皮、青风藤、当归、附片、蜈蚣,加川乌、续断、菟丝子、益智仁、桑寄生、刺五加、芡实等。

具体药物:

mmexport1627016124607.jpg

杜仲10g 川牛膝15g 骨碎补15g 补骨脂15g 防己12g 威灵仙15g 豨莶草15g 全蝎3g 蜈蚣1条 络石藤15g 黄芪35g 熟地15g 续断15g 桂枝10g 刺五加15g 益智仁15g 菟丝子10g 芡实15g 炙甘草6g 川芎15g 桑寄生15g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共十四剂。


三诊(20216月22日)

右下肢麻减轻,左下肢关节痛,头昏,精神差。小便次数2-3次/晚,大便不干燥,舌质淡,苔白,舌底迂曲。

又加薏苡仁、芡实、茯苓、太子参、木瓜、陈皮、天麻等理气祛湿通络。

具体药物:

陈皮15g 茯苓15g 薏苡仁15g 威灵仙15g 防己15g 豨莶草15g 木瓜15g 黄芪40g 川牛膝15g 杜仲15g 续断15g 骨碎补15g 川乌10g 全蝎3g 太子参15g 天麻10g 益智仁15g 菟丝子15g 芡实15g 当归15g 川芎10g 络石藤15g 青风藤15g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共十四剂。


四诊(2021年7月3日)

精神差,饮食差,双下肢关节胀痛,病情复发,有头晕,有脑梗病史5年,舌质淡,苔白,舌底微迂曲。

又加红花、白术等活血、祛湿。

具体药物:

mmexport1616199840815.jpg

太子参15g 茯苓15g 白术12g 陈皮15g 防己12g

薏苡仁15g 威灵仙15g 杜仲15g 川牛膝15g 络石藤15g

五加皮15g 桑寄生15g 豨莶草15g 黄芪40g 续断15g

骨碎补15g 全蝎3g 川芎15g 红花10g 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共十四剂。


五诊(2021年7月25日)

精神改善,左下肢痛减轻,膝关节疼痛,右下肢麻,脚心发麻,腿无力改善,头晕改善,睡眠稍改善,小便频数改善,但夜尿仍有2-3次/晚,饮食尚可,大便不干燥。

又加泽泻、寻骨风利水除湿、祛风通络。

黄芪45g 杜仲10g 川牛膝15g 骨碎补15g 补骨脂15g

续断15g 防己12g 寻骨风15g 全蝎5g 川芎15g

红花10g 当归15g 甘草10g 威灵仙15g 陈皮15g 泽泻15g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共十五剂。

按语:

痹病是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外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肿胀、届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临床表现的病证,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形成痰瘀痹阻,气血耗伤,甚至内传脏腑。

Screenshot_20210519_231121.jpg

痹病的病因是感受风寒湿外邪,早在《内经》中有所记载:“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内经》还对痹症进行了分类,“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仲景在《伤寒论》里对太阳风湿,在《金匮要略》里对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治,所创立的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至今仍为治痹的常用效方。


痹病因体质差异,病因有别,治疗调摄是否得当等因素,有不同的预后转归。其转归规律一般是风寒湿痹日久化热转化为风湿热痹;风、寒、湿、热痹日久不愈,转为虚实夹杂的王痹以及痰瘀相结、气血亏虚证;久痹不已,内舍其合,转成五脏痹。一般病程短,全身状况好者,预后良好;痹病反复不已,全身状况差者,治疗较难;若关节变形,肌肉萎缩,或伴见心悸、浮肿等脏腑痹症状者,多预后不良。《温病条辨,中焦》说:“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


本病案患者下肢关节疼痛、麻木,即可归为中医痹症。患者年老,劳累过度,劳逸不当,气血耗损,可判断为气血亏虚型痹症。患者年近花甲,病程有5-6年之久,又加之中年劳累过度,现在又劳逸不当,导致气血亏虚,肢体经脉失养,下肢关节疼痛、麻木;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则腿脚无力;肾虚不固,则小便量多,膀胱失司,则尿频。


本病案患者已久病成虚,因而治疗周期较长,治疗以补肾祛寒,益气养血,舒经活络为主;兼以温阳、除湿。补骨脂、骨碎补、牛膝、杜仲、续断、桑寄生、续断、当归、熟地、五加皮这些药味重在补养肝肾;川芎、防己、威灵仙、豨莶草、木瓜、海桐皮这些药味重在祛除风湿;全蝎、蜈蚣、络石藤、青风藤、红花这些药味重在舒经活络;益智仁、菟丝子补肾固精缩尿;茯苓、薏苡仁、白术除湿;附子、桂枝温阳;黄芪、太子参补气。


预防与调护: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御邪能力;

创造条件,改善阴冷潮湿等不良的工作、生活环境,避免外邪入侵;

一旦受寒、冒雨等应及时治疗,如服用姜汤、午时茶等以祛邪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痹病的发生。

平时需做好防寒保暖等预防工作;

应保护病变肢体,提防跌扑等以免受伤;

视病情适当对患处进行热熨、冷敷等,可配合针灸、推拿等进行治疗;

鼓励和帮助患者对病变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有助痹病康复。

16868805-b64e7d5b78f26a37a1b54319051f2207-9.jpg

李鑫辉教授门诊时间温馨提示:

湖南省中医院(中医附二)专家调理门诊时间:周五上午、周六上午健康调理咨询门诊。

湖南中医药大学门诊部(砂子塘)知名专家内科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日下午。


本文是李鑫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