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艳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手部湿疹如何分类治疗?最新专家共识来了

发表者:庞艳华 人已读

1627043505.png

杨斌教授从手部湿疹诊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入手,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中国手部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中关于分型、诊断、治疗的内容。


手部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今年六月的CSD学术年会上,来自南方皮肤病医院的杨斌教授就“手部湿疹的分类与治疗”进行了发言交流(图1)。

1627043506.png

图1.杨斌教授做“手部湿疹的分类与治疗”的发言

01手部湿疹概况

手部湿疹(hand eczema)也称为手部皮炎,为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类疾病,总体来说手部湿疹是普通而不普通的,具体原因如下:

1)患病率高,国内报道达到7.3%至11.8%。

2)病因复杂,包含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特应性体质、精神状态等;而外在因素主要有刺激性物质、机械损伤以及过敏物质等。

3)症状多变,可表现为水疱、红斑、鳞屑、丘疹及脱皮等多种皮损。

4)病情顽固,病程长,易复发,较难医治。

杨斌教授提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手部湿疹反复发作的中心环节(图2),双手皮肤屏障的破坏可进一步导致皮肤防御力下降,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1627043507.png

图2.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手部湿疹反复发作的中心环节

目前国内手部湿疹诊疗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统一的临床分类标准,纵观以往手部湿疹的分类,总体较为杂乱,例如Bolognia皮肤病教科书(第四版)、国内教科书中分类均不相同。

2)对手部湿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少。

3)缺少规范的手部湿疹管理指南。

4)临床医生重视不足。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国内专家制订了《中国手部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该文已于2021年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图3)

1627043507.png

图3.《中国手部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的制定与发表

02分型和治疗

关于手部湿疹的分型,专家共识建议按照病程或病因进行分类,而不建议按照皮损形态进行分类。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手部湿疹,其中急性手部湿疹指病程不超过3个月或一年内发作不超过1次的患者,多为短期内接触因素导致;而慢性手部湿疹指病程超过3个月或一年内复发2次以上的患者。

按照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该类疾病由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导致,目前或曾经有变应原接触史,斑贴试验若为阳性则有助于诊断。

2)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这是一种非免疫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由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的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斑贴试验或点刺试验往往不能找到明确相关的过敏原。

3)特应性手部湿疹(topic hand eczema),患者常有特应性病史,无手部刺激物暴露史。

4)接触性荨麻疹/蛋白接触性荨麻疹,多见于食品加工行业和医护人员,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检测有助于诊断。

5)内源性水疱性手部湿疹,以往称为汗疱疹,以手掌尤其是手指屈侧缘复发性群集性水疱为特征性表现,常伴有中重度瘙痒。

6)内源性角化型手部湿疹,手掌及指腹部出现境界清楚的角化过度及疼痛性裂隙,不出现脓疱或水疱,病因不明,属于慢性过程。

此外,还可以出现上述不同类型合并出现的情况,这时称为混合型手部湿疹(Hybrid hand ezcema);对于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手部湿疹,则归类于未分类手部湿疹。

03诊断

手部湿疹的诊断应详细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杨教授特别提到了以下几点:

1)不应仅凭查体所见形态特征对患者进行诊断。

2)怀疑I型超敏反应可以做点刺试验,对诊断接触性荨麻疹有帮助。

3)斑贴试验对诊断Ⅳ型超敏反应介导的手部湿疹有帮助,目前国内常在斑贴后48或72小时读取结果,然而有约20%的斑贴试验阳性患者在该时间点尚未出现阳性表现,将读取结果时间延长至7天有助于识别这类患者。

4)特异性IgE检测对于明确过敏体质有一定帮助。

5)建议对所有慢性手部湿疹患者进行真菌涂片和培养,以排除真菌感染可能。

04治疗和预防

关于手部湿疹的治疗与预防,杨斌教授总结了4个方面,分别是基础治疗与预防、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系统治疗。

1627043508.png

图4.手部湿疹的治疗框架


治疗的要点如下:

1)基础治疗中重要的两部分是润肤剂和手套的合理使用。对于职业接触性患者,应戴防护性手套,而日常家务时也需要使用防护手套洗衣洗碗;在必须用橡胶手套的情况下,最好应选择有棉质内衬的手套以减轻出汗对皮肤的损伤。

2)患者教育很重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的宣教,以及向患者强调长期坚持润肤的重要性,这对于减少旧病复发至关重要。

3)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一线用药。可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激素,主张激素使用时间尽可能短,症状好转后改为长期主动维持治疗。

4)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作为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或补充方案,并适用于长期主动维持治疗。

5)物理治疗,包括紫外线治疗和浅层X线放射治疗,其中紫外线治疗适用于外用激素治疗无效的中重度顽固性慢性湿疹,较为安全;而浅层X线放射治疗可作为慢性顽固性湿疹的二线治疗,一般短期内使用。

6)系统治疗包括维A酸治疗,但需警惕阿维A的副作用;对于瘙痒症状明显的可以考虑抗组胺药,但是对手部湿疹的病情和病程没有明显改善。其他还包括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要定期检测相应的化验指标,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7)新型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有成功治疗手部湿疹的应用报道,但仍处于早期阶段,将来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8)对于特殊人群,例如孕妇或儿童,治疗应以安全为前提,孕期以外用润肤剂为基础治疗为主;儿童配合日常润肤,对患儿家长进行患教也十分重要。

最后,杨斌教授用急性和慢性手部湿疹诊治用流程图做以总结(图5)

1627043509.png

图5.急性或慢性手部湿疹诊治流程图


总结:

杨斌教授从手部湿疹诊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入手,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中国手部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中关于分型、诊断、治疗的内容,对皮肤科医生更好的诊治手部湿疹指明了方向。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