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日光性角化病?应该怎样治疗?
日光性角化病又称光线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或老年性角化病,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累及老年人群的癌前期病变。
本病在经常遭受日晒的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病损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日光暴露部位,如面部,头皮,耳廓,手背等。本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抑制等有关,主要原因是紫外线长期照射皮肤损伤了表皮细胞的DNA,受损DNA不能完全修复以致发生突变,从而出现表皮结构异常和角质形成细胞发育不良,进而出现临床皮损。
日光性角化病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或斑块,通常边界不清,并且可见角化性鳞屑,去除鳞屑可见下方的红色基底。病变可为单个或多个,其颜色可以是粉红色、红色或褐色。本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鳞状细胞癌。在可见的 AK 皮损周围同时存在着亚临床、不可见的光损伤区域,其可以转化为临床可见或复发的 AK 病变和与日光相关性皮肤癌,目前这个过程称为区域性癌变。
因此,所有的 AK 均需要得到充分治疗。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症状体征和皮肤活检,皮肤镜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对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帮助临床辅助判断。
目前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治疗方式大体上分为:皮损定向疗法和区域定向疗法,前者包括冷冻、外科切除、激光,后者包括外用药(5-氟尿嘧啶、双氯芬酸、吡罗昔康、咪喹莫特等)及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
外用药物首选咪喹莫特乳膏,这是一种Toll样受体7的激动剂,可刺激细胞因子产生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凋亡作用,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和光动力治疗的患者。
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病也较为有效,皮损外敷光敏剂后被足够长度的光激活,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称为原卟啉 IX 的代谢产物,其与细胞内的氧接触,选择性地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从而引起皮损的清除。
光动力治疗前 光动力治疗后
冷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疗法,用液氮破坏单个病变,不过这种治疗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治疗亚临床病变,且复发率很高。
手术切除主要用于可疑的单一病变,以排除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的可能性。不过切除有一定局限性,对大面积皮损难以处理并且缺乏对相邻亚临床病变的治疗。
总体来说,目前通常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的皮损,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经济能力、病灶大小、病灶部位、遗传基础以及转化为鳞癌的风险等因素,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文是王上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