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胫骨恶性肿瘤保肢手术治疗之骨搬运方法

发表者:杨正明 人已读

骨肿瘤大段切除术后骨缺损的重建较为困难,各种重建方法如肿瘤型假体、异体骨及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仍存在争议。由于胫骨部位尤其胫骨中段及下段软组织覆盖条件差,导致各种重建方法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且胫骨部位肿瘤发生率低,临床上并没有较多的处置经验。目前并没有一种被大家广为接受的重建方法。骨搬运的方法在治疗创伤手术后的大段骨缺损已被广泛应用,但在肿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中的应用较少报道。而且对于需要大剂量化疗的恶性肿瘤,成骨是否会影响,长期结果如何,这些都仍不完全确定。我院采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运治疗5例胫骨肿瘤大段切除后的骨缺损,收到满意效果

骨搬运时截骨部位一般选择在干骺端,由于干骺端松质骨血丰富,成骨能力强,所以靠近干骺端截骨行骨搬运有利于愈合。截骨时应保持骨膜的完整,利于骨搬运成骨。正确掌握骨搬运的时机及速度非常重要。根据创伤手术后的搬运经验,大多选择每天1mm/d的延长速度分2-4次牵拉。因为根据Ilizarov的实验结果表明,1mm/d的延长速度效果最佳,0.5mm/d的速度可导致早期骨愈合,而2mm/d的速度只在骨断端产生纤维结缔组织,却为未见成骨活动。但在肿瘤病人,特别需要化疗的病人,1mm/d的延长速度并不能完全适用,因为化疗影响了成骨,常常需要调整牵拉速度。这是和创收中骨搬运应用的主要差别。创收骨搬运每天1mm/d的牵拉速度,比较稳定,有的时候根据骨痂直径率(CDR)略作调整就行了。而肿瘤特别是需要大剂量化疗,对骨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成骨时间延长,骨的质量变差,导致骨搬运的速度和牵拉频率变慢,甚至可导致骨痂牵拉成骨失败。根据CDR值必定要调整牵拉速度,相应减少到每天0.5mm或0.25mm。所以骨搬运时间常常比较漫长,心理的安慰及治疗非常重要,需要得到病人的配合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要注意的是可以适当放慢骨痂牵拉速度,但最好不要完全停止骨痂牵拉,因为停止牵拉后再重新牵拉阻力会增加,出现不适症状,若停止牵拉超过2周,则有骨痂愈合的可能。本组病例3出现骨搬运处过早骨痂愈合,而仍有2.8cm缺损而行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

总的来说,骨搬运是治疗胫骨肿瘤大段切除后骨缺损的有效的生物学重建方法,对于需大剂量化疗的胫骨恶性肿瘤的病例也是适合应用。

本文是杨正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