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槐志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我科一名高龄高风险胰腺癌患者成功救治案例被华龙网报道

发表者:王槐志 人已读

专家团队勇闯手术“禁区” 打败“癌症之王”

“我希望他们这个医院越来越好,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够开心快乐”赵爷爷双手合十,许下了自己的生日愿望。

不久前,从贵州来的赵爷爷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的病房里度过了自己75岁的生日。

赵爷爷患有胰腺癌,高龄胰腺癌患者手术风险极高,赵爷爷的家人了解到重庆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的主任王槐志教授是胰腺癌手术的顶尖专家,所以一家人长途跋涉来到重庆寻求治疗。

打破高龄胰腺癌手术“禁区”

据了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

对于一般患者,医生通常会选择根治性治疗,即手术切除。然而,老年人通常多种合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加之术中涉及多脏器切除,大血管交织紧密,血供充盈,极易造成术中大出血,手术风险极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难度大,因此许多医院建议赵爷爷进行保守治疗。

今年年初,赵爷爷在家人的陪伴下找到了王槐志教授,表达了想要手术的意愿。“他问我能不能给他做,我说我们尽全力试一下。”王槐志教授和手术团队成员经过慎重的评估,给出了一份稳妥的治疗方案,这让赵爷爷重新燃起了希望。

得益于完善的术前准备,赵爷爷的手术很顺利。手术完成,王槐志教授并没有放松,因为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标准化管理让高危手术变安全

王槐志教授说:“我们在进行术前评估的时候就判定这会是一个高风险手术,术后恢复可能不太顺利,或许会有手术并发症,所以非常重视术后的管理。”

如同王槐志教授所预料的那样,因为赵爷爷年纪太大,身体恢复能力较差,并发症随之而来。好在有医疗团队及时介入,时刻关注赵爷爷的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几次将赵爷爷从死亡的边缘拉回。经过三个多月的休养,赵爷爷目前已经恢复了健康,过完75岁生日后,就要出院了。

赵爷爷能够顺利康复,得益于科室制定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王槐志教授解释说:标准化管理包括主要三个部分,一个是术前评估标准化,在术前我们会用一套标准化的程序来评估病人的病情,如果评估这个病人手术有风险,就要制定相对应的处理措施;第二个是术中的标准化,科室的手术质量标准应该是高于大部分国家的,不达到这个标准的手术不能下台,因此有时候为了患者的手术质量,医生们宁可在手术台上多站几个小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三是护理同质化管理,肝胆胰腺外科的护理水平在全国应该都是数一数二的,所有的护士会非常细致地记录病人情况,并汇报给负责的住院医师。

护士长余坷坪说:“赵爷爷家里离的比较远,女儿专门辞职来照顾他,住院时间一长,赵爷爷的心理压力很大。为了让赵爷爷调整心情尽快恢复健康,我们护士一有时间就会陪他说说话,给他加油打气,告诉他‘爷爷您今天也比昨天好多了’,慢慢地帮助赵爷爷恢复信心。

外科医生的目标就是要让患者零死亡

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无到有的制定一整套从术前到术后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其实是一件“麻烦事”,因为各个细节都要考虑到。王槐志教授为什么要不辞辛苦的制定这样一套标准呢?

王槐志教授解释说:从2009年开始,我的工作重点从肝移植转到了胰腺外科(王槐志教授是重庆市最早做肝移植手术的医生之一),当时我发现胰腺病房里的并发症太多了,跟同行交流的时候发现,胰腺外科的死亡率也很高:胰腺癌手术死亡率大概是3~5%,但是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病人零死亡。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救人,如果病人死了,医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责任——至少我们对自己应该有这种要求。

为了“零死亡”这一目标,王槐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一线的工作经验和众多手术成功案例,根据制定了一套全程同质化标准管理模式,并且在126月份开始实施,截止到现在,王槐志教授所管理的科室,没有一例病人在手术后死亡。

被打断的采访和送锦旗的患者

采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来送锦旗的患者。询问后得知杨阿姨为了感谢王槐志教授和郑明友教授治好了自己的胰头结石和胰腺炎,特意送上锦旗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杨阿姨说:“特别感谢王槐志和郑明友两位教授,而且在这里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手术采用了王槐志教授独创的“保留胆总管、十二指肠、Oddis括约肌的胰头整块全切除术(DCOPPHTR)”,这种手术领先于世界水平,并且以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特点造福了众多患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