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发表者:杨万章 人已读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杨万章 向云 陶红星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疾患。以副神经支配区的肌群肌张力障碍为重点。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向另一侧屈曲,或后仰,或前屈,或侧偏。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情绪.
小儿斜颈是小儿出生前、出生时多种因素导致一侧副神经受影响,同侧的胸锁乳突肌痉挛性收缩,使头偏向对侧。
本病的病因不全明了,目前有副神经病变或血管压迫说、遗传说、外伤说、前庭功能失调说、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说五种,此外,精神因素、工作环境也是发病诱因。
本病的责任肌肉主要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严重者涉及前中斜角肌等深部肌肉。
本康复评定标准仅适应斜颈的类型和分级,对产生的原因不涉及。
1.0痉挛性斜颈的评定标准
1.1 痉挛性斜颈的分型分级评定标准
旋转型 | 后仰型 | 前屈型 | 侧挛型 | |
责任肌肉为一侧的胸锁乳突肌,重者涉及旋转侧的头夹肌、斜方肌。 | 责任肌肉为双侧头夹肌、斜方肌 | 责任肌肉为双侧胸锁乳突肌 | 责任肌肉为同侧的斜方肌、斜角肌 | |
1级 | 紧张时头偏痉挛侧胸锁乳突肌对侧。放松或者休息时恢复正常 | 头向后仰幅度不大,自觉颈部发紧。 | 低头,用力时头可抬起,可向前注视。 | 自然位头偏向患侧,但可正常工作。 |
2级 | 经常性头偏向痉挛肌对侧,紧张加剧,用意志不能改变姿势。但可校正。 | 大部分时间头后仰,精神紧张加重。注意力集中时还可控制头到中立位。 | 发作时多数时间低头,完成抬头向前注视不能持久,精神集中能保持中立位。 | 发作性倾向,明显感觉有外力向一侧牵拉,影响工作,注意力集中方能中立。 |
3级 | 强烈地偏向一侧,用力扳回中立位;靠围领固定头位。无法睡眠和工作。 | 持续发病状态头完全向后仰,无法前屈。 | 大部分时间头前屈,抬起困难,无法完成正前方注视的工作。 | 持久性偏向一侧,生活工作习惯发生改变,颈椎发生侧弯,久之不可逆。 |
1.2 说明及命名
本分级评级标准适用于婴幼儿斜颈和成年人副神经分布区肌张力障碍所致斜颈,扭转痉挛和面肌痉挛中颈支痉挛者不适用。
临床命名可依据Spasmodic Torticolis简写为 “ST”。据此,“痉挛性斜颈(旋转型)1级”可简写为“ST1级(旋转型)”,余类推。
2.0疗效标准
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抗痉挛非药物治疗、推拿治疗、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等均有疗效,除去小儿斜颈推拿基本可获得临床痊愈外 ,其余仅能获得阶段性的控制。为此,制定如下疗效标准。
2.1显效 基本恢复正常头位,无抽动或紧张时轻微抽动。成人不影响休息、
2.2有效 治疗后痉挛的模式部分或大部缓解,紧张后复发,但痉挛幅度变小。
2.3 无效 一次治疗在1周以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变,功能障碍同分级评定标准。
本文是杨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