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唐百冬
唐百冬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湖南 中医科

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1211人已读

治疗抑郁症,不仅是为患者解除痛苦,在使患者得以重返社会后,还可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治疗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全病程治疗原则、个体化合理用药原则、量化评估原则、抗抑郁药单一使用原则、联盟治疗原则等。


抑郁症的全程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提倡选用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药。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类药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照医嘱服用。


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和


去甲肾上腺素


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再摄取抑制剂(NaSSAs)、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等。


SSRIs:代表药物有


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


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坐立不安、性欲减退、头痛等。


SNRIs: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激越症状和性功能障碍。


NaSSAs:代表药物为米氮平。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镇静和体重增加。


NDRIs:代表药物为安非他酮。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疼、震颤、惊厥、激越、失眠、胃肠不适等。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尽量使患者达到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抗抑郁药物一般在2~4周开始起效。


若用药治疗6~8周无效,可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另一类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巩固期治疗


目的是防止患者在急性期症状部分缓解后,因早减药或停药后出现症状复燃。


巩固期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需持续治疗至少4~6月,需强调治疗方案、用药剂量、使用方法与急性期相同。


维持期治疗


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结束巩固期治疗之后还应进行维持期治疗。


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如出现两次以上的复发,尤其是青少年起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或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其维持治疗的时间应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3次或以上)主张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一般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作为维持治疗的剂量,可以有效防止复发。


维持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可缓慢(数周)减药直至终止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出现,应迅速恢复原有治疗剂量。


其他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指通过和医生谈话、交流来进行治疗,根据针对的问题不同,可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及婚姻家庭治疗等。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合并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疗效相仿。


需要注意的是,对与严重的或内源性抑郁,往往不能单独使用心理治疗,需要在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


物理治疗


临床上同时也可联合使用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治疗辅助治疗,其中,MECT可快速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并可明显降低患者自杀死亡率。


中医治疗


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唐百冬
唐百冬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湖南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