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鹏举 三甲
陈鹏举 副主任医师
北京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

胃肠间质瘤(GIST)

2574人已读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胃肠道中的少见特殊肿瘤:胃肠间质瘤。当人们都在谈色变的时候,似乎对间质瘤缺乏足够的概念,毕竟间质瘤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肿瘤。在认识间质瘤之前,需要认识一下对肿瘤的命名规则。所谓的指的是上皮来源的,比如胃癌是由胃粘膜上皮细胞来源的,大肠癌是由大肠粘膜上皮来源的,其他的癌也是一样。间质瘤是间叶源性肿瘤,胃肠道粘膜是完好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胃镜肠镜可以看到胃粘膜和大肠粘膜的癌变,却看不到胃间质瘤或者大肠间质瘤的病灶。CT下胃肠间质瘤的表现是突向胃肠道外的一个肿物。

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估计年发病率约为1020/100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GIST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

20世纪80年代初,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平滑肌起源的肿瘤(形态上可呈梭形或上皮样,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极少部分是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因此这类肿瘤往往被划分为平滑肌瘤(或肉瘤)、神经纤维瘤(或肉瘤)。在1983MazurClark将这类肿瘤命名为胃肠道间质瘤。现在,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GISTs起源于肠壁中的胃肠道起搏细胞。

胃肠间质瘤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恶性GIST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GISTs常见的主诉为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异常疼痛和胃肠道梗阻症状。只有很少的患者能在一般体检中查出患有GISTGIST的主要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部分病人因溃疡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

胃肠间质瘤是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驱动;组织学上多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组化检测通常为CD117/DOG-1表达阳性。

影像学检查对GIST有直接的意义。CTMRI扫描结果可以显示肿瘤的解剖关系,对确定手术方式起到非常重要作用。CT扫描结果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超声内镜最近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用于诊断GISTs,可以了解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瘤内形态等特征。


GIST转移以腹腔种植和肝转移居多,也可同时发生,其次为肺和骨。转移性GISTs预后不佳,中位存活时间<1年。而有研究表明, GISTs发生肝脏转移较发生其他脏器转移(肺、骨)的预后相对为好。另外,恶性GISTs淋巴结转移较少,与胃肠道癌多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所以,手术一般不需要像胃癌手术那样去清扫淋巴结,手术的核心要点是避免肿瘤破溃造成腹腔播散。但是否能通过腹腔镜完成手术,需要结合肿瘤的部位和大小以及手术医生的经验来决定。

目前,评估GIST的恶性程度和预后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相、肿瘤是否破溃、转移与否。此外,还有一些免疫组化和基因突变的,也与用药效果和预后直接相关。

手术切除是GISTs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甲磺酸伊马替尼这个药物出现之前,胃肠间质瘤几乎是没有有效药物的,传统的放疗化疗几乎没有任何效果。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的出现使得GISTs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观。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化学名,它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也可以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公认患者每日应用伊马替尼400800mg是最为有效和安全的,并能够很好的耐受。伊马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水肿、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皮疹、肌肉痉挛以及腹泻等;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对症支持治疗即可改善或恢复正常。

GIST手术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腹膜和肝脏,故推荐进行腹、盆腔增强CT MI 扫描作为常规随访项目,必要时行PET-CT 扫描。对于中、高危患者,应该每3 个月进行CT MI 检查,持续3 年,然后每6 个月1 次,直至5 ; 5 年后每年随访1 次。低危患者,应该每6 个月进行CT MI 检查,持续5


陈鹏举
陈鹏举 副主任医师
北京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