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治疗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北京、上海等城市。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4亿,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或因肿瘤侵犯,导致椎体抗压强度显著下降,轻微的负重或摔交,甚至过度弯腰都可以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是人体的“顶梁柱”,人体的椎体骨折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以起床和弯腰时明显,严重的骨折可导致剧烈的疼痛,影响休息和生活,同时对老年人心理上造成伤害。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保守治疗,以卧床休息、药物对症治疗为主。根据文献报道,约60%以上病人因骨折后的并发症如肺炎、肺栓塞、褥疮等导致残废、甚至致命。 微创治疗老年压缩性骨折有两种技术,一个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另一个是在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PVP是在高清晰度的影像设备引导下,用细针经皮肤穿刺入骨折椎体,于实时透视下将生物材料(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增加椎体耐压强度、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或消除疼痛,预防椎体塌陷发生或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PKP技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细管穿刺椎体,先用球囊或撑开器将压缩椎体撑高,再于透视下将生物材料(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PKP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和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优于椎体成形术(PVP)。 目前我科主要开展PKP,每年行手术约200台,数量位居北京医院前三名。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安全可靠,手术约30分钟,术后效果满意,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缓解率在90%以上,肿瘤性骨折疼痛缓解率在85%以上,90%以上的病人术后1天即可下床活动。
本文是于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