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亚平 人已读
许多人过这样的经历:到医院看病时总少不了做一些检查,其中常常包括X光、CT、磁共振等等。然而,一些影像学检查是带辐射的,那么,这些年来,我们吃了多少辐射呢?又该如何防护呢?
医学检查中的辐射有多危险
据报道,人类每年接受的电离辐射中,一半来自医学检查,一半来自自然环境。其中,CT 扫描占27%,核医学占14%,介入操作8%,放射透视占了6%。
猛一看,辐射量好像并不小,这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呢?在诸多检查项目中,单次检查辐射量最大的就是PET扫描了,如果一个人接受了PET扫描的辐射剂量,他可能有 1/2000机会因此终死于癌症。
两千分之一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一个人上梯子时意外掉下去摔死的风险,也就是与乘坐一趟飞机而发生不幸意外而死亡的风险相当。因此,这种检查的潜在风险是非常低的,更何况,除非有特殊需要,医生并不会让我们做这项检查。和它相比,其他检查如CT、胸片等的单次辐射剂量要小得多。
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吃辐射”
人们实际上每一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辐射”,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专业人员习给它起了个名字——背景辐射。比如,在室内,有一种特殊气体——氡气,其本身具有辐射性。
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9种主要致癌物质之一,是仅次于香烟引起人类肺癌的第二大元凶。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认为氡及其子体是人类的致癌因子,无阈值。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估计,来自天然的辐射对公众的年有效剂量为2.4mSv,其中氡及其子体的贡献占54%。而在美国,单独从背景辐射计算的年平均辐射剂量为3.1mSv, 其中 2.3mSv 来自我们室内的氡气。
此外,地球内部也有放射性, 太空中还会发来宇宙射线,甚至可以从“钾”等身体内的其他放射性核素都会产生一定量的辐射。
而且,背景辐射的剂量可因不同的居住地而不同。 据报道,那些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人可能会因为海拔较高和土壤中天然的放射性量高而收到两倍于那些居住在美国东海岸的人接收到的辐射剂量。
可见,地球上的生灵,无时无刻不在“吃射线”。
“氡”的来源与防治
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如下:
1、 从建材中析出的氡;
2、 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
3、 由于通风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
4、 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
应该如何减少暴露于氡呢?
1、建筑方面
选择可信赖的建筑施工单位,他们在选址、选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的过程应中依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关, 从污染源上控制,以减少氡向室内的释放;
2、生活用水方面
减少地下热水的使用。
3、保持室内外气体流通
经常开窗换气,以保持室内环境空气的清洁,特别是用水、用煤、用气时,应保持户内外的有效通风。
面对医学检查,需要综合考虑
既然医学检查确实有辐射,同时,除了医学检查,自然界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辐射,那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呢?
第一,人体具有修复损伤的能力。美国《癌症治疗与研究技术》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人体有能力修复低剂量辐射造成的损伤。我们身处地球上数百万年来,身体已经进化出了相应的应对机制,能够处理如此剂量水平的辐射。
其实,人体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复制出错而突变几率,是环境中低剂量背景辐射导致的突变几率的 250 万倍。这样看来,环境辐射所致的突变其实只是总突变可能性中很小的一部分。
第二,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影像检查的辐射量正在不断减少,一般来说一次 PET-CT 检查带给患者的辐射量已经能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第三,平衡利弊,综合考虑。这些检查方法虽然存在辐射,但是这些电离辐射并不是“白吃的”。只有医生怀疑我们的身体哪里出了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信息,才会让我们做检查,比如说肝癌、肺癌等等。
其实,这些检查已经是现有最好的技术手段了,它们使得医生不用开刀,就能够清晰的看到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的帮助,其好处远远超过潜在的风险。
总而言之,对于医学检查,平时不忧心,不滥用;需要时不避讳才是正确的态度。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