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运动也可以降血压?你所不知道的运动降压常识

发表者:李轶江 人已读

专家介绍:李轶江教授,原德国弗莱堡大学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医师,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导师,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分子医学科研博士,心脏外科学临床博士,同时拥有德国心脏外科专科医师执照和德国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执照。曾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教授、研究生导师,是深圳市“孔雀计划”认定的B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深圳市宝安高层次人才。现学术任职主要有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SCI期刊《The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on》杂志编委、统计源期刊《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等。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变化,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在中国,目前有大约2.7亿人受到高血压的困扰

18岁及以上人群 患病率 25.2%

且随着年龄升高,高血压患病率也显著增高

根据我国目前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高于140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为高血压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高血压并开始吃降压药,就需要终生服药。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很多人需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即便如此,也还有一些人因未能遵医嘱规律服药,或因未能按时监测血压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引起高血压的并发症,如心梗、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运动是降血压的法宝

2020年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全球健康》的研究发现:全世界每年至少有390万人通过充分的身体活动而避免了过早死亡。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预防心脏病学协会(EAPC)近日也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EJPC)联合发表了一份共识,建议应根据个人当前的血压水平,进行特定的运动。

共识指出,在高血压患者中,有氧运动是降低血压的最有效运动,其效果与服用单一降压药的效果相似,甚至更有效,可作为一线运动疗法。动态阻力运动和等距阻力运动,可作为二线运动疗法,或一线运动疗法的补充。而对于血压在正常范围的人群,共识建议将等距阻力运动作为一线干预措施。尤其是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包括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以及有妊娠高血压史的人群,可以通过等距阻力运动,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想要通过运动降压,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但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高血压患者。一般在选择运动治疗方法时,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切勿盲目跟从别人。

第二,运动前要做好准备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这有助于让自己慢慢进入运动状态中。于此同时,也让身体有一个提前放松的机会,以至于避免在运动中因肌肉紧绷而出现受伤的情况。

第三,注意运动时间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方面还得注意把控好时间,不能一味认为运动有助于降血压,就增加自己的运动时间。因为只有适当运动才能有助于降血压。

如果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频率频繁、或运动强度过大都会使高血压患者出现不适的情况。一般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理想的运动时间是20~40分钟,也可将应有的1次运动持续时间拆分。

第四,降低血压,并不能只依靠运动这一种方法

我们还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体重;健康饮食,少油少盐;戒酒;戒烟;减轻压力以及定期自我检查血压。

而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除了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应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唯有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实现降压目标,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第五,若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运动过程中,由于激素的作用,会导致血压升高。若高血压患者运动过量或持续时间过长,或者患者本身血压过高,运动时的血压升高就很有可能造成患者血压过高,导致头晕甚至跌倒受伤。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尤其不应在冬日早晨进行运动,否则甚至可能造成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降压法比较适合一级二级的高血压患者以及一些病情稳定的患者,而不适合一些严重高血压患者。因此高血压病情严重的患者最好不要轻易尝试运动降压法,否则反而会加重自己的病情。另外,我们这里提到的“高血压”一般指原发性高血压,而一些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则应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而不建议采用运动降压。


本文是李轶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