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徽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临界DDH:手术/康复有不同 直播3-1

发表者:程徽 人已读

前两次我们主要讲了临界先髋是什么和临界先髋手术的基本理念。一些被“临界”困扰的患者们似乎仍然没有释怀。

认真看了前两侧直播的患友们依然反复想我提出 “那些情况下需要手术?”;“康复都能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手术,康复有可能完全解决问题”……这些问题。

今天我就要与大家分享这些内容,看看我们能不能与“临界DDH”和平共处?

手术和康复能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

“手术还是康复?”提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手术和康复分别能解决哪些问题。

手术主要改变骨性结构异常,解决负重不稳、支撬不稳等病理状态。如何鉴别诊断、区分疼痛来源、明确治疗方案,都是需要很多检查和经验,甚至有些诊断相当困难。诊断的过程是很严肃的,医生会非常谨慎。而手术,更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只有在对患者远远大于弊时,医生才会建议手术。

手术.jpg

不同于外科,康复更擅长解决软组织异常,帮助患者重建功能,解决具体的不适感。一般来说,结构不稳很轻、发病病程较短的患者特别需要康复。当然,暂时不想手术、术后功能重建期、或者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的患者,也很适合专业康复介入。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类患者,他们有运动史,本体感觉不错,由于诊断出髋关节问题,暂停运动,体重增加,从而症状加重。在回归运动时需要有选择性,而且建议在康复指导下进行。

在直播中我说过,只有不到20%的临界DDH存在较为明显的髋关节不稳,会被医生最终诊断为DDH,所以最终需要手术的患者只占临界患者很小的一部分。盂唇损伤,更不是我们需要纠结的问题。有大宗病例的研究表明,所有髋关节疼痛患者中,盂唇损伤发生率60%;而完全没有症状的正常人,盂唇损伤发生率也高达40%。核磁所见的盂唇异常,只有损伤范围很大的盂唇是疼痛的来源,这只占患者总数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不需要手术修复。

大多数的影像学临界DDH和盂唇损伤,都不需要手术,或者至少不需要马上手术。我们业内的共识是先进行3个月专业康复来看改善情况,学会管理疼痛,看能不能与“临界”和平共处。从已有的案例来看,效果好于预期。

手术和康复评估的内容各有侧重

我反复强调过,手术是件大事,必须谨慎对待。只发一张片子,就想知道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方案,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其实,至少需要问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几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制定手术方案更是需要大量的术前检查。

康复也一样需要大量评估,但评估的内容与外科有明显差别。说到这里,需要先提及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二者大相径庭。传统康复的做法与外科评估相似,根据诊断进行康复,每种手术有相对标准化的流程,特定阶段有特定的康复内容。二战后康复进入新阶段先驱们逐渐认识到,同类手术患者确有共性,但非共性的部分才是康复的关键。康复以功能恢复为主,一定要先找出功能的欠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措施,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无评估,不康复“。

目前,有初步康复意识的患者,大都认为康复就是看肌肉力量好不好。实际上,个体化的评估。除了基本的活动度和肌力评估之外,还包括动作模式评估(包括肌肉启动顺序、下肢力线、代偿情况等),步态评估,神经异常情况,诱发/改善疼痛的情况,触诊,以及瘢痕情况等。比如瘢痕,可能是腹股沟疼痛的原因,还可能引起肌肉参与运动困难等。只有确定因果关系,才有解决方案。

评估.jpg

比起怎么做,最重要的是定位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像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方案肯定是不一样的,问诊、听诊、验血,甚至拍胸片等一系列检查之后,才进入治疗方案的环节。康复也是同样的道理。班班说“别光做侧抬了,那不是康复”已讲过这个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不是所有临界都不适合手术,但是绝大部分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与“临界”和平共处,可以通过专业康复可保守治疗。

手术的降龙十八掌与康复的凌波微步

对于临界先髋来说,手术犹如降龙十八掌,至刚至猛,大杀四方。主要有两种基本路数:截骨重建稳定性,髋镜重建灵活性。但缺点在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带来收益之前,先给患者切个口子,造成创伤,所以必须要谨慎使用。

而康复却更像凌波微步,看似在兜圈子,没有对病魔直接下手,但急可保身,缓可积蓄内功,杀敌于无形。

除了我们熟知的肌肉训练,如蚌式、侧抬,那么康复有哪些绝招?真正的康复做什么呢?

活动度1.jpg

从康复来说,关节活动度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下,有些训练无法完成,即使“努力”完成,也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的代偿。训练没有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甚至可能因此带来新的疼痛及损伤。

关节松动术会重新定义关节、神经和肌肉的关系,还可以解决髂胫束紧张的问题。

肌肉募集.jpg

肌肉训练前另一个步骤是肌肉放松。虽然看起来和按摩很像,但其实基于肌骨解剖,按照肌肉走向进行精准放松之外,还包括PNF筋膜放松及MET肌肉能量技术,以及瘢痕松解手法等的应用包含其中。

最后进入到了肌肉训练的环节。很多患者感觉肌肉练不起来,这不简单是因为萎缩,而是神经已经将它遗忘,所以训练没有效果。所以,肌力训练必须从肌肉募集开始,有效激活与募集,才能实现有效训练。康复中常会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激活肌肉,帮助患者激活肌肉的同时,还能大大提高肌肉训练效率。

红绳.jpg

当然,康复训练不只是肌力,方向包含本体感觉、协调、动作控制、运动模式再建立等。红绳(RedCord)是全球最好的神经肌肉控制解决方案之一,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既可以减少训练负重,实现无痛训练;也可以通过不稳定平面进阶训练,实现整体稳定、协调与控制能力的提升。

保髋团队合影.jpg

所以,临界先髋患者并非“三不管”,手术与康复保守虽然属于不同“门派”,但治疗效果却殊途同归。通过准确的评估,谨慎选用,严格执行,都是帮大家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水平的利器。


本文是程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