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中医大一院陈宏:别让“挤眉弄眼”耽误孩子的一生

发表者:陈宏 人已读

近日,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一科门诊的就诊患儿中,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一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频繁眨眼、不停摇头点头、吸鼻子,有时候喉中还发出“吭吭”怪声,起初家长以为是坏毛病,就没太在意,在多次训诫之后,症状不仅没有改善甚至还较之前频繁,还出现做鬼脸、伸腿、甩胳膊、挺胸、扭腰、鼓肚子、身体不由自主抽动等这些症状,家长曾在当地医院用西药治疗,开始见效很快没多久症状又复发了,孩子还出现厌食、呕吐、发胖的症状,便果断停了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一科副主任陈宏医生,确诊孩子为多发性抽动症。在治疗三个月之后,孩子的症状基本上消失了。


陈宏副主任介绍到:抽动症多见于男孩,起病在2岁至15岁之间,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地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其中60%以上的患儿首发症状在眼部,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部位甚至全身多处抽动。


陈宏副主任提到,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很多,疗效也比较好。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中药治疗,例如选取僵蚕,蝉蜕,天麻,龙骨、牡蛎等镇静祛风的药物,对于缓解眨眼、皱眉、翻白眼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中药又分为汤剂、颗粒剂、免煎剂,还有中成药,经过合理的辨证选取对症的药物口服。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比如中药熏洗、穴位贴敷,通过透皮刺激他的穴位,使他的发声异常得到减轻。也有一些人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疗,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每次选一个主穴,再选一些配穴进行治疗。针灸要刺入进去,对于比较小的孩子,他的耐受性就比较差,还容易造成恐惧的心理,所以针灸比较适合年长儿。推拿按摩的治疗效果也很不错,但是它的治疗时间长,疗程也长。


陈宏副主任提醒各位家长,有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出现轻微的抽动症状,家长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到了10岁左右,也就是四五年级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步入青春期,心理波动比较大,开始关注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慢慢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会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孩子自身也会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原因,烦躁情绪比以前更多。同时,由于学业上的压力增加,孩子抽动的症状也会加剧。抽动症的改善不仅需要长期的坚持,而且还需要多个方面相互配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饮食、生活注意事项、生活习惯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宏副主任建议家长,可以尝试改变以往对待孩子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更加温和,通过合理的训练提升孩子的情商能力,促进孩子表达,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克服自卑。


除此之外,陈宏副主任还提醒家长们,患儿的日常饮食需要注意:忌食品添加剂食物酒石黄等人工色素以及香精、胡椒油等调味剂;忌含食品患儿应禁止食用含有丰富酷氨酸的乳制品、大豆和松鱼干等食品,以免体内酷氨酸含量增加,导致病症加剧;忌含铝量食物,铅的摄入对小儿抽动症有相当影响,小儿应避免使用含铅食具,不吃受铅污染的食物,如贝壳、大虾、向日葵、莴苣、甘蓝、皮蛋、以及在冶炼厂周围种植的蔬菜和炒米花。


本文是陈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