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焦虑
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下一代的近视问题。对小朋友近视问题的焦虑,如同对教育、升学问题一样。
另一方面,“争奇斗艳”的近视防控措施,雨后春笋般地从各种渠道冒出来,疗效未知,真假难辨。如果时间线拉回到上个世纪末,许多类似的“防控措施”早就有了,换汤不换药,“原理”都是一样的。即便如此,这些年来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近视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前两期已经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常识,即(1)轻、中度近视(600度以内)的确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有关,但绝对不属于疾病,(2)遗传基因对于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3)尚无证据证实近距离用眼可以导致高度近视。
这样看来,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对小朋友的近视问题过度焦虑,“顺其自然”即可:
(1)这里的“顺其自然”,绝非放任小朋友们无节制地玩手机,看Pad,“自然”指的是适度的“看远”、“看近”。在当前的生活环境下,“看近”的场景比比皆是,不需特别重视;而应关注“看远”的机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创造可以让小朋友户外活动的机会,好让他们多看看远处。手机和Pad本身并没有害,只要内容健康、不沉溺其中就行。这就好比20-30年前,我们的父母也曾极力反对我们“玩电脑”,不料如今几乎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玩电脑”,电脑“玩”的越溜,就越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2)如果因为近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比如黑板看不清了),就建议矫正近视。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配戴传统的框架眼镜。目前有多种“新式眼镜”,有“框架”的也有“隐形”的。“新式眼镜”除了矫正近视,也标榜了不少其它“特殊的功效”。各种近视矫正的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孙医生的建议是:除非实在因为戴框架眼镜不美观、或者因为双眼度数差得太多框架镜戴着头晕,最推荐的还是佩戴传统框架眼镜。
(3)另一个比较常被问到的问题:配了眼镜,是一直戴着好,还是脱脱戴戴好?会不会影响近视加深?一小部分小朋友诊断出有“弱视”,因为治疗弱视的需要必须持续戴眼镜。其他小朋友戴不戴眼镜主要根据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定。比如,上课看黑板就要戴(不戴看不清,影响学习),平时户外活动就要戴(不戴看不清远处),做作业和看书这样的近距离用眼,倒不是必要戴眼镜。戴不戴眼镜、一直戴还是间断戴,和小朋友近视加不加深是没有关系的。
(4)真性近视无法逆转。防控近视的主要目标是尽量延缓或阻止近视度数加深,相关的“妙方”也是“层出不穷”。目前比较靠谱的一种方式是长期使用低浓度(0.01%)阿托品眼药水。当然,这对不同的小朋友效果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还是遗传基因和用眼习惯决定了近视的发展速度。
(5)市面上现存的各式各样的近视防控“偏方”,家长们也是趋之若鹜,有点病急乱投“医”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近视的问题还是需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地防治。一些缺资质、打擦边球的机构所谓的“防控”措施,虽说大都对小朋友的健康没有伤害(也没有那胆量),但是浪费在里面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确是实实在在的损失,有那点闲工夫,还不如多多陪小朋友去公园草坪上“疯一疯”。
所以,我们都不要太焦虑,力所能及,健康生活即可。
本文是孙中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