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病共舞,肠治久安”,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随访指南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肠道疾病,是一位可能终生跟随病人左右的“伙伴”。

不同病人的“伙伴”脾气不一:有温和文静陪伴病人共享生活美好的好朋友;有间歇性发脾气对平静生活搞破坏的小淘气;更有大打出手使病人遍体鳞伤的大魔王。
对于不听话的“伙伴”,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手段去“教训”它们。但你们知道吗?想让这些“伙伴”长期安分守己,规律随访是一个基石,也是个有力保障。
想必许多病人这时候脑袋充满大大的问号。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消灭这些问号:

最简单的当然是关注你们的身体状况。是否肚子痛、拉肚子、屁股周边疼痛流脓、粘液脓血便等再次出现或加重?是否日渐消瘦、身高停滞不长?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提示目前的药物效果不好或失去效果,最好及时去消化内科门诊、普外科门诊和炎症性肠病门诊或者线上比如好大夫软件上找我们团队进行评估和帮助。
另外病情非常紧急的病人可以到我们医院急诊,并在“邵逸夫IBD患教群”联系我们,方便我们为大家提供及时的治疗,早日安排住院。

当然不是。有些“伙伴”经过药物治疗后表面上乖乖的,但暗地里仍让我们肠道产生炎症进而形成溃疡,以致哪天出现梗阻、穿孔、进展成肿瘤等情况,从而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药物效果,寻找客观的证据去证实我们的“伙伴”已安分。
使用类克的病人需在第四次药物注射前抽血(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查粪钙卫蛋白间接评估肠道炎症,外送类克药物浓度及抗体浓度进行浓度监测,当然最重要的是行内镜检查直接去看看胃肠道黏膜的模样是否恢复正常。
但是每个病人根据胃肠道炎症发生的部位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结肠、回肠末端炎症明显的患者需要行肠镜检查;胃十二指肠有炎症的需行胃镜检查;而炎症主要在小肠的患者最好选择胶囊内镜检查,但以前行过肠道手术或怀疑小肠有狭窄预估胶囊滞留风险高的患者,择情选择小肠镜、小肠CT或MR造影替代胶囊内镜评估小肠情况。

通过上述检查确实证明我们的“伙伴”变乖后就可以继续类克治疗,往后每年行上述检查(类克药物及抗体浓度需根据情况)对“伙伴”进行年度审查。

那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病人该怎么进行随访呢?首先得看你的“伙伴”是否仍在活动。那怎样算是在活动呢?
简单来说,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原先症状未消失、炎症指标未降至正常、肠道粘膜未恢复正常模样则提示仍在活动。这时候需要你每2-4周抽血、查粪钙卫蛋白间接评估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每3-6月行内镜检查查看肠道恢复情况,而克罗恩病患者则每6-9月行内镜检查。如果“伙伴”安分后,则每3-6月抽血、查粪钙卫蛋白间接评估肠道炎症,最好每年均行内镜检查。


屁股被“伙伴”造成伤害的病人是否需要特殊照顾呢?
那是肯定的。不管用什么药物治疗后肛周仍流脓疼痛或其他不适的,需要每月到周伟主任门诊评估;症状好转或消失后每年行肛管MR增强。

如果方便来门诊的病人,可以定期到炎症性肠病门诊或消化内科门诊跟我们团队进行病情讨论,同时让医生帮忙开具上述检查单进行预约检查。

对于路途遥远的患者,可以在门诊或在“邵逸夫IBD患教群”联系我们团队成员,进行住院预约(需要自行挂号才可以帮助大家哦),然后入院接受上述检查。

另外我们在“邵逸夫IBD患者群”每周展开线上肠镜预约,不方便来门诊预约肠镜的病人可得要多多关注群内消息,避免错失预约肠镜的机会。

炎症性肠病的管理需要你们的规律长期随访,我们炎症性肠病团队也会竭诚为大家提供服务和便捷,帮助你们更好地对“伙伴”进行管理!
本文是曹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