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早产儿小肠气脱落,苏湘两地900公里生命接力,赢了!

发表者:陈建雷 人已读

“小寒”过后,阳光普照大地。


提前68天来到世界的岳阳新生儿洋洋,


也在今天(1月8日)迎来“新生”。


刚出生就患有腹股沟斜疝的他,


因小肠气频繁脱落嵌顿,


曾出现2次呼吸暂停,生命危急。


从岳阳到苏州,一场生命接力悄然上演。

mmexporteda550de904f0ad4a2b85d943ed3c533.jpeg

“宝宝,来看看恩人,这是在高铁上帮助我们的李医生。还有苏州的医生们,让你重生。”中午12时,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病房,来自湖南岳阳县的李晶抱着做完手术的洋洋,与一位医生视频聊天。

mmexportc97521ce30859dda4e0f66e48e7d8ccb.jpeg

李晶的“恩人”叫李蜜蜜,是湖南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呼吸科医生,因为在火车上巧遇了洋洋一家,而结下深厚的缘分。

mmexport77fd2009b48738f9f9799aeaef62c5fe.jpeg

李晶回忆说,孩子出生时,她听到了一声啼哭,医生对她说“看一眼吧,是个男孩。”自己鼓起勇气看了一眼后,孩子随即被送至ICU。医生告诉她,28周的孩子身体发育还未完全,存活率只有20%。

mmexport86534bd0663cfd7a462c02f57e3c74f1.jpeg

洋洋出生时肺泡还未成熟,出现呼吸困难伴皮肤青紫。经过医生们的努力,宝宝终于被从鬼门关抢救回来。没多久,医生发现洋洋的左侧腹股沟区有一个包块,不易自行回纳,用力用手推能听到过气声,洋洋被确诊为左侧腹股沟斜疝。后小肠气频繁脱落,经常有哭闹,并会发生呼吸暂停。因为洋洋是早产儿,体重极低,麻醉、手术都存在高风险,当地医院建议转院手术治疗。


为了拯救这个盼望已久的小生命,李晶一家人决定将孩子转至苏州治疗,“我在网上看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疝气手术很成熟,于是联系了陈建雷医生,病情发给了他,他说能做,就立刻启程了”。

mmexportd71a12842c8c48e56b701728a7b67de4.jpeg

1月4日下午14时,李晶带着孩子坐上G578次列车,前往苏州。因为洋洋出院前,曾因疝气小肠脱落发生两次呼吸暂停。刚坐上火车,孩子嘴唇发青、哭闹不停,李晶便寻求列车长的帮助。


“广播找医生,本次列车8号车厢有婴儿不舒服,情况紧急,急需医护人员的帮助……”听到广播后,前往上海培训的李蜜蜜医生立即来到车厢,抱起宝宝将其放置成更舒适的体位,同时电话联系儿科医生寻求帮助。

mmexportc4895f8893acb13a2be25f21775ba52f.jpeg

从岳阳到上海5小时路程,李蜜蜜一直守护着小宝贝。与此同时,远在苏州的陈建雷医生也时刻远程询问情况,并指导措施。

mmexport534c9214ebb68a58fe71f5d386a4cf93.jpeg

晚上8时左右,李晶一家抵达医院并按照陈建雷医生的指导快速办理了入院手续。1月7日上午,苏大附儿院普外科联合麻醉科,为洋洋施行了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手术非常顺利,仅用时半小时,在其腹部打了两个“小孔”就治好了宝宝的病。

mmexport033d24cc20fc7728c0f77cdcd1ef668f.jpeg

“早产儿因为发育未成熟,容易患疝气,不可能会自愈。不及时治疗,疝出的器官像肠管,进入到狭窄的空间,通畅度及血运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腹部绞痛、腹胀、纳差、便秘等症状,严重会导致肠管嵌顿,引起腹部剧痛、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苏大附儿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陈建雷介绍说,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mmexportbca4d856755ae64f612939d87bba3b2e.jpeg

洋洋结束手术后的第一个夜晚,也睡了一个好觉。“以前宝宝睡觉总要鼓劲,一鼓肚子就有肿块,夜里他也总是哼哼唧唧,昨天晚上就没有哭闹”。洋洋的奶奶告诉记者,等出院他们要去做两面锦旗,送给孩子的救命恩人。

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小肠气、脱肠”。是由于宝宝腹膜鞘状突没有发育完全、未闭合,当孩子哭闹、打喷嚏或者咳嗽时腹内压升高,腹腔内组织便从腹股沟或阴囊处突出。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处有可复性包块,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如果发生疝气嵌顿,时间长了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医生提醒,疝气很少有自愈的可能。随着病情拖延,疝气包块可能越来越大,给手术治疗带来难度,并且小儿疝气容易发生嵌顿,这可能给小孩带来生命危险,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到因疝气嵌顿导致肠坏死及卵巢坏死、摘除的病例,因此,建议小儿疝气都应该及早接受治疗。


本文是陈建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