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浩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这是一篇靠谱的科普文章,转发给大家看看,感谢原创作者!

发表者:邢浩 人已读

新冠疫苗来了,甲癌患者能不能打?(转发)

原创 陈晨 雷萍 蝴蝶书院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对公众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给全球人民带来恐慌。令人欣慰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好消息频传,已有多个国家宣布研发成功并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其中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在2020年末正式宣布将新冠疫苗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且免费接种。这一好消息令国人为国家感到自豪和骄傲,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目前各地已按照国家策略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随着接种工作的进行,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的禁忌证/注意事项也在人们的关注中引起了相关疑虑,一些媒体发布和转载了 “恶性肿瘤患者不予接种新冠疫苗”、“甲癌术后服用优甲乐者不能接种”等信息,引发了广大患者的担忧,那么甲状腺癌患以及其他肿瘤患者究竟能否接种新冠疫苗呢?本文将为您解答疑惑。

疫苗的类型大致包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与多肽疫苗、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其中减毒活疫苗已经明确将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治疗者纳入接种禁忌(如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疫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等),不建议恶性肿瘤放化疗期病人接种;而灭活疫苗在体内不能复制,通常不受循环抗体的影响,一般认为可以用于免疫缺陷者,且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病人更易受到感染性疾病的伤害,较之普通人接种疫苗(如灭活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的意义更大[1]。不过由于不同灭活疫苗制备过程中还会含有一些辅料成分(如甲醛、裂解剂、抗生素等),可诱发接种后的超敏反应,出现接种部位红肿、发热、乏力、皮疹乃至过敏性休克等症状,考虑到恶性肿瘤人群的耐受风险,会建议恶性肿瘤放化疗及免疫治疗期病人暂缓接种。现阶段新冠疫苗主要有mRNA疫苗、重组腺病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几个类型[2],处于动物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至少有85种,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也超过61种。目前,中国有3条技术路线5种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现在已经开展免费接种的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该疫苗中的新冠病毒已经失去活性,不会在人体内复制,但仍具有激活人体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的免疫原性,接种成功后诱导产生的抗体能中和入侵人体的新冠病毒,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3]。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保护效力达79.34%,中和抗体血清转化率99%,而且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符合中国国家药监局和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已在阿联酋、巴林和中国先后批准上市。

目前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中未将接受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或骨髓及器官移植、HIV等病人群纳入研究组,由于缺乏临床数据,肿瘤病人接种后的保护效力和不良反应不能准确评估。从人类疫苗发展的整体历史来看,多数疫苗对于癌症病人亦能发挥保护效应,针对当前新冠疫情的流行现状和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的免疫原理及制备工艺,对于放化疗结束并已度过了免疫抑制期的病人可以考虑接种,尤其是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对于正在放化疗或者免疫治疗疗程中及免疫缺陷的病人,若无较高新冠病毒暴露风险,则建议缓种。除灭活疫苗外,另外两种新冠疫苗-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也倍受关注。目前美国已经开展接种的辉瑞公司疫苗即为mRNA疫苗,我国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也处于Ⅲ期临床试验中。从免疫原理来说,灭活疫苗以激活体液免疫为主,体内抗体滴度随时间降低,而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比灭活疫苗更易激活细胞免疫,保护时间可能更长[4];对于安全性来说,理论上疫苗成分越单一,制备涉及的过程越少相对越安全,mRNA疫苗安全性可优于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5]。但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较新,在此之前尚无此二类疫苗成功上市,是否会存在预存免疫等问题还不明确,故其免疫效力和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癌症病人,不建议优先考虑接种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

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不良反应中未见有甲状腺相关反应的描述,也未将“服用优甲乐”纳入接种禁忌,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多种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肺炎疫苗)均未见接种后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的报导。甲状腺癌多数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对于身体状况尚佳、不存在免疫抑制的甲癌患者,可以参考普通人群禁忌和注意事项接种新冠疫苗;对于部分有免疫缺陷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则建议结合自身情况谨慎考虑接种。

综上,“甲状腺癌患者”和“服用优甲乐”不属于新冠灭活疫苗接种的禁忌证,相关患病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普通人群新冠灭活疫苗接种禁忌和注意事项合理选择疫苗接种。希望广大医生和患者能科学应对疫情防控和甲状腺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Bitterman, R., et al., Influenza vaccines in immunosuppressed adults with cancer.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8 Feb 1;2(2):(1469-493X ).


2.Poland, G.A., et al., SARS-CoV-2 Vaccine Development: Current Statu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20 Oct;95(10)(1942-5546 (Electronic)).


3.Xia, S., et al., Effec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on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utcomes: Interim Analysis of 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AMA. 2020 Sep 8;324(10):951-960(1538-3598 (Electronic)).


4.Jeyanathan, M., et al., Immunological considerations for COVID-19 vaccine strategies. Nat Rev Immunol. 2020 Oct;20(10):615-632.(1474-1741 (Electronic)).


5.Pardi, N., et al., mRNA vaccines - a new era in vaccinology. Nat Rev Drug Discov. .2018 Apr;17(4):261-279. (1474-1784 (Electronic)).

审稿专家:黄韬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大外科 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本文作者:

陈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甲乳外科博士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博士。

本文作者:

雷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

湖北省免疫学会理事及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