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雪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自我关怀是自私吗

发表者:齐雪君 人已读

很多人提到自我关怀,都会很害怕,说太关注自己了,我会不会变得越来越自私?

有一次在正念的课程,同样也是提到爱自己,很多人说,我只知道给自己买衣服买包,买好吃的,出去旅游。除此之外,怎么样做才是爱自己?

很矛盾,我们想爱自己,却不知道如何爱;想爱自己,却又害怕变得自私。

其实我们都没有学过自我关怀这一课。在华人的文化里,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自私,要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帮助他人,爱祖国,爱人民,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学过爱自己。

我们被教育做人要谦虚,要低调,不可以骄傲,不可以自私。自私自利那不是好行为。

我们文化里的这个“我”,这个“私”,都是被压缩到极小的地方藏起来的,甚至看不见。

可是,看不见的东西,就真的消失了吗?

其实,他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出来。

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你怎么可以不满足我的需求?我需要的公平,我的利益,你怎么可以破坏?我都已经这么不开心了,你还不来安慰我,你怎么看不到我的情绪?

当我们感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说,你怎么不理解我?你怎么看不到我的付出我的辛苦我的意愿?

当我们感到生气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说,你怎么不在乎我?你怎么这么不重视我的时间,不重视我们的关系呢?

当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说,怎么没有人主动和我联系呢?怎么没有人想起我呢?

有时候,我们强烈的愤怒背后有个弱小的声音在说,我好无助,好孤单,好脆弱。

有时候,我们对家人的身体健康的担心背后,其实是“你千万别生病,你生病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我会很痛苦,我很无助,我也没有能力应对我的痛苦”。

我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背后,其实是,你一定要学习好,学习差的话,我会没信心,我没有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价值观来支撑,让我来看到你的除了学习之外的优秀。我在和其他家长一起时会觉得很羞耻,我也不知道怎么面对我的羞耻,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我自己。

你看,我们看不见自己的需求的时候,我们的需求并没有消失。我们的需求会以向别人索求的形式呼唤出来。

安全,被连接,被尊重,被看见,被倾听,这些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我们那些对外界的强烈不满,都是因为我们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可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当时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就只能拼命对外呼喊。可是这个时候别人往往也未必能够满足我们。他们未必清楚我们要的是什么,也未必有这个能力。而且,这个时候,往往人际关系变得糟糕。

让孩子乖,成绩优秀,家人健康,实际上也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要让自己担心,不要让自己不知所措,不要让自己去面对自己不稳定的价值观。可是当自己没有看见自己的这个需求的时候,并且为自己的需求而关心别人的时候,别人感觉到的不是关心,而是压力或者控制,因为这不是他要的“健康”和“优秀”。

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说,我对你好你怎么不懂?一个说,这不是我要的好,我不需要你关心。于是双方都受伤。

可是看到自己的需求,没那么容易。因为我们不仅不擅长,而且没有这个意识。

你看,我们很少为吃饭,衣服,旅游,电影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而产生那么大情绪吧?引起我们强烈情绪的的常常是安全,自尊,自我价值,被看见,被连接这些深层次的需求。

可是提到我们的需求,怎么爱自己,恰恰相反,很多人除了想到吃饭,睡觉,旅游,购物,想不到其他的了。

所以啊,如何爱自己,首先是在每个当下,尤其是情绪痛苦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更深层次的需求。看到需求,认可自己有这些生而为人的基本需求,这是理解自己的第一步,也是让自己被自己看见,自己与自己连接的一个过程。

认可自己的自我价值,给自己自尊,即使情绪痛苦的时候,也像个好朋友一样陪在自己的身边。即使无能为力,也深深地理解自己的无能为力。面对无常,无力,受挫,首先接纳这样的自己,因为这是生而为人都会遇到的。

然后,问问自己,怎么样才是对我来说最好的选择,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行动方向,是符合我的长远的健康的目标,符合我的价值方向的。

这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需求,关爱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那么多向外索取,于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缓和很多,我们也能看到更多对方的需求,也更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照顾别人。

所以,自我关怀和自私是两个概念。自私是在自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间,更多考虑自己利益。自我关怀是看见自己的需求,理解自己,关爱自己,同时考虑怎么做符合自己的长期目标,价值观。自我关怀的人其实更有能力去包容别人,爱别人。

自我关怀不是自我可怜。自我可怜是我很痛苦,可是别人很幸福。自我关怀是意识到所有的人在不同场合不同境况下都会经历痛苦,痛苦是人类的一部分。它是以更广阔的一个视角看待痛苦,即承认痛苦,又不会沉溺痛苦。

自我关怀的人,也不会过于沉浸在个人世界里。因为指向的是如何让自己更好的长期价值观,让每个人更幸福的生活方式一定是身心平衡,生活工作家庭人际关系各方面综合平衡的。

自我关怀也不会让人自我放纵,不思进取。试想,当你遇到挫折时,一位充满慈悲的长辈,能够充分理解你的处境,完全地接纳你,信任你,你会想要更加努力呢?还是消极放弃呢?

心理咨询中,我问到对方,如果你的好朋友现在和你诉说遇到困难,你会什么感觉,怎么做时,他们常常会说,我会认真倾听,默默的陪着他,会感到同情,同时觉得他也很努力,很勇敢,如果能帮到具体的忙,我也会帮他。然后问到自己遇到困难,怎么对自己,来访基本都是说,我会批评自己,责怪自己。

然后他们意识到,我们在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方面,是多么不同。

有次在正念团体中,让大家体会,你怎么对别人,就把对别人产生的那种情感带给自己,以及用对待别人的方式对待自己。好多人泣不成声。她们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去关心自己,爱自己。真正看见自己的那一刻,感觉身体里有一种满满的感觉,开始生出了力量,我好像不再觉得有那么委屈,有那么需要别人来照顾我了。

是的,一旦学会了自我关怀,人们便好像拿到了一把开启自我新大门的钥匙,从此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方向。你苦苦寻找的东西,其实就在自己的手里。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