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杨丽华 人已读
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患儿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因此在小朋友化疗及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医生会定期监测小朋友的肝功能。
很多家长在查看肝功能结果的时候,对于其中的指标及意义可能存在很多疑问,希望下面的内容,能让家长们对此有所了解。
常用于监测肝功能的指标有如上图中所示: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转氨酶等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酶、血清直接胆红素和(或)间接胆红素升高。医生会根据肝酶和胆红素的水平,采取相应措施。当ALT和AST高于正常上限值的5倍以上时、TBIL高于正常上限值的2倍以上时需要进行干预,可以给予相应护肝药,并根据患儿的一般情况,减量或暂停化疗,大多数患儿能在减量和暂停化疗后的2-3周好转或恢复。
2️⃣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血清白蛋白是组成人体胶体渗透压的重要成分。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由于肝细胞损伤,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以及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了胃口差,进食减少,以及腹泻,感染导致的蛋白渗漏,丢失过多,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白蛋白的降低,会出现颜面部,双下肢水肿,所以当白蛋白<30g/L时,要输注白蛋白。
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对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加用丙种球蛋白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控制感染。所以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儿,医生会根据小朋友的情况间断给予输注丙种球蛋白,增强小朋友的抵抗力。
💕长按二维码扫一扫,微信可以关注我们哟💕
本文是杨丽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