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伟 三甲
王伟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糖尿病足中心

影响BTK长期通畅的因素很多,对于糖尿病足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是否选择下肢血管介入治疗!

1303人已读
影响BTK长期通畅的因素

1、病变的类型、部位、长度、性质

根据患者病变的情况,选择具体靶血管进行腔内治疗。对于靶血管的选择,2019年指南中提出TAP(靶血管路径)的概念:建立以足部连续血流为目标的路径,选择股浅加最好的膝下动脉。如果需要恢复特定组织灌注,膝下可选择其它血管

2、流出道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把握踝下开通的指征和意义,新指南未把踝下纳入PLAN体系,主要是证据级别不够,争议较多。而且,对于多支开通的疗效、组织灌注的评估、血流和组织愈合关系、创面修复时间窗等情况如何评估还缺乏证据。

个人的策略选择:对于CLTI的患者,如果是单纯的BTA病变、BTA和BTK的串联病变、涉及中足或后足,针对angiosome、angiographosome区域的开通。尽可能获得完整的足底弓的前提下,适可而止,减少对原有血管不必要的干预。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真腔和重要分支血管。

3、开通方式的选择

真腔或是内膜下,对于膝下病变,很难鉴别长段CTO病变,所以对内膜下要求相对其它部位更松。具体开通技术与器械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减容与血管重塑、载药器具(药涂球囊、支架)、优化的PTA(激进扩张、刻痕球囊、非顺应性球囊、切割球囊)。

相对激进的扩张方式,带来更好的远期预后。首先,更充分的预扩张,以撕裂钙化。DCB直径可稍大于血管直径,递增性扩张。尽量获得更大的管腔,减少残余狭窄。其次,在股腘段应用高压、延时扩张。国外有研究[2]甚至使用到18 atm,扩张至少120 s,球囊选择Mustang、PowerCross、Dorado。结果显示:支架植入11.9%,一期通畅率86.7%,二期通畅率87.7%,一年再狭窄率18.6%,TLR14.8%。安全性好,只有轻微并发症15.7%。但遗憾的是,该研究并未对比低压延时扩张,以及与药涂球囊对照。
4并发症的处理
另外,对于并发症的处理,也是影响通畅率的重要因素,包括:早期弹性回缩、夹层、栓塞等。2014年一项研究[3],探索BTK扩张术后早期弹性回缩及影响。该研究中,弹性回缩发生率为97%(29/30),平均管腔回缩29%;即刻管腔获得1.77mm(2.00~0.23 mm),早期管腔丢失(15分钟)0.53 mm(2~1.47 mm)。得出结论,膝下球囊扩张后早期管腔回缩很常见,可能显著引发再狭窄。目前,临床上对于膝下病变残余狭窄或严重夹层的容忍度较低。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可尝试使用冠脉支架。现有的冠脉支架长度可达3.8 cm,两枚支架叠加,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病变。目前,本中心这类患者的随访结果也较好。另外,如果局部扩张后出现血栓,可以采用抽吸的方式处理,避免支架植入;术中如果发现远端栓塞,抽吸或者导管溶栓,及时复查。最后,术后的随访也要引起重视
总 结
BTK的腔内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才有价值。优化PTA,载药器具,减容、血管重塑等技术不断发展,更多复杂BTK得以使用腔内治疗来处理。操作时,注意不要破坏原有的重要流入、流出道(如:腘动脉、胫腓干、胫血管开口、胫血管远端、踝下)。过去提倡多多益善、充分扩张等等治疗理念,现如今则更加注意避免过度干预。此外,对于BTK腔内治疗,需要规范化收集、整理病例资料,以便有更加系统、深刻的认识。最后,临床医师和患者也要重视随访以及血管重建术后的管理,保证远期疗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伟
王伟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糖尿病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