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治心得

结合临床案例谈谈慢性病调治心悟

发表者:李荣俊 人已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希望对深受慢性病折磨的患者或家中有慢性病患者的朋友会有所帮助。

先简单了解一下临床案例:

这是去年4月底找我看病的患者,经过半年多的纯中药调理后各方面状况恢复良好,但疫情期间因生活环境变化心情抑郁再次犯病,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理,病情再次好转。漫长的诊治过程让我对慢性病的治疗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所以想分享给大家。

先说一下诊治过程吧,患者是一位69岁的老年女性,头发花白,体型中等偏胖,几年前因为家中事情烦扰,生气加郁闷,逐渐出现胃痛、失眠、焦虑、心慌、乏力,一生气就晕过去,1-2分钟自行醒来,经常是摔得伤痕累累,开始的时候症状较轻没有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3年症状逐渐加重,后来到消化科查胃镜说是糜烂性胃炎,到神经科诊断为高血压,服用治胃和控制血压的药物效果不好。后来到精神专科医院诊断为焦虑症,开了两种药物——多塞平和劳拉西泮,都是精神类的抗焦虑和安眠的药物,还告诉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患者服药后睡眠确实改善了不少,但不能停药,一停药就睡不着觉。而胃痛胃堵和乏力晕厥无明显改善,于是决定求助于中医,在某中医堂挂了300元的专家号,吃了近半年的中药,症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胃部症状还有所加重。20194月底在邻居的劝说下来我这里看诊,来的时候面色黯黄,略微浮肿,满面愁容,不停叹息,说现在吃着安眠药都睡不好,有时自己觉得一整夜都没有睡过,白天也没睡意,胃下口像有一个东西堵着,吃下去的东西不往下走,老往上翻,刺激着整个食道都是堵的,胃和食道还总是胀疼、刺疼,一点儿凉东西、不易消化的东西都不能吃,苹果都得在水里煮煮才能吃,身体乏力得厉害。之前是有大的生气才会晕过去,现在是心里有点儿郁闷就能晕厥过去,晕过之后身体更加疲惫不堪。

根据症状描述本来以为是气血亏虚,可当时把脉显示左边脉弦滑有力,右边脉稍缓无力,舌象是淡红舌,黄白厚腻苔。根据舌象、脉象和症状,我判断是肝气郁结,胃气不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痰气上逆扰神而失眠、晕厥。处方以小柴胡+栀子豉汤加减调理肝胃气机。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胃痛胃堵、失眠都得到改善,在原方的基础上又调理一段时间后症状继续好转,左右两边脉也变得较为均匀,舌苔也变薄了,睡眠已经非常不错,晕厥未再犯,只是生气时会有想晕未晕的感觉。于是调整思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上补气健脾理气的香砂六君子汤、半夏厚朴汤,并酌加安神助眠的中药,同时建议患者逐渐把抗焦虑药和安眠药停了。患者按我的建议逐渐停了精神类药物,继续中药调理,期间未出现停药后的反弹现象。一直调理到201912月,患者各方面都有好转,胃不疼不胀,饮食基本正常,吃了水果也不觉得难受了,睡眠正常,每晚能睡六七个小时,心情也好了,心慌、晕厥未再犯。于是就停药了。

然而今年后半年,因生活环境变化,心情抑郁,饮食难以掌控,胃病和晕厥再次反复,睡眠尚可,吃了西药治胃药毫无改善,10月份再次来诊。诊脉弦劲有力,黄腻舌苔满布舌面,再次开中药调理,服了7付见效,现调理2个多月,症状明显好转。

通过对以上患者的治疗,让我对慢性病的诊治感悟颇多,现一一来谈。

一、慢性病的治疗调理要有耐心。

很多慢性病都是各种因素长时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比如急性病误治失治损伤正气而无恢复、长期郁闷压抑引起气机失调、长期加班熬夜损伤精血、长期低头弯腰劳损筋骨、长期喝菊花蒲公英泡水等寒凉伤阳气等等,一般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出现症状,想要较快地缓解个别症状还可以做到,但真正调理痊愈很难,孟子讲过“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意思是7年的病就得用3年时间来治疗,那现在动辄二三十年的病要多久治疗呢?长时间服汤药肯定坚持不下来,对于医患来说也不现实,那该怎么办呢?很多慢性病都是长期存在,间歇性加重,在间歇性加重期最好用西药、中药汤剂或针灸治疗,西药稳定生命体征,汤剂及针灸效力较大,可较快地挽回病势,让病情稳定下来。平稳一段时间而未复发,可改为适合的中成药或艾灸或中医食疗继续调养,并做到不贪凉、少食辛辣、少吃水果,饮食清淡,不熬夜,少思虑,少生气,适当进行健身气功锻炼或舒缓的运动。只有这样,身体气血才能慢慢恢复,远离疾病困扰。上面的患者病史很长,应属于比较重的气血失调,调理稳定后未予中成药或食疗方继续调养,所以再受到饮食及情志刺激后再次复发。这说明治病容易,调正气难,控制诱因更是不易。如果医患不能好好配合,病又安有痊愈之日呢?

当然,有耐心并不代表要始终不渝地相信给你瞧病的医生,中医虽然伟大,但医生的医术却参差不齐,这个社会不缺明医,更不缺名医,但也存在着大量庸医。即使水平尚可,也不是什么病都看得很好,所以仅凭职称、头衔、宣传语来选医生是不够的。而口碑可能更重要一些,但也不能把口碑作为坚持下去的理由,疗效才是王道。疗效好不好,身体最知道,慢性病的患者一般会有多年存在的症状,比如怕冷、手脚凉、手脚心发热、多汗、气短、大便不成形等,也有出现时间比较短的间歇性加重症状,比如胃胀、头痛、腹泻、头晕等,一般情况下,如果所服方子无误,出现时间短的症状应该能较快地好转,而多年存在的症状则会缓慢减轻。对于非急性进展恶化性疾病,如果短期症状在诊治3次(每周一次)都无丝毫减轻,长期症状在治疗两个月都无向好变化,甚至症状有所加重,那就不要再坚持了,赶紧改换医生和治疗方案。之前有位年轻患者在当地非常有名的中医那里看病,吃药期间身体越来越差,竟能因为相信而坚持好几个月不换医生,听起来唏嘘不已。所以我平时看病,对于症状比较多的患者,如果换了三次药方也不见好转,就建议另请他医看诊,治不了病也不能耽误了病。

二、慢性病的中医诊治一定要重视脉诊。

总听患者说,现在把脉的中医越来越少,很多都是问一问再看看舌就把方子开出来了,吃完药主诉症状是减轻了,可又出现很多其他问题。究其原因,是对病患体质把握不够。慢性病病机比较复杂,常常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甚至真实假虚、真虚假实、上热下寒、下虚上实等,如果问诊没有面面俱到,或者有些虚暂时还没反应出症状,就会被问出的症状误导而开错方子。而脉象能较客观地反应身体的基本面,与问诊、舌诊结合起来能更精准地判断病机,也才能开出更有针对性的中药方。中药治疗后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此时就更要通过脉象判断身体的改善情况,决定要不要继续调理。总之,对于中医来说,脉诊很重要,如果你遇到一位只靠问诊就开方治疗慢性病的中医,一定要慎重!

三、慢性病的治疗调理一定要重视保护胃气。

中医讲“凡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后天之本,患病后人体先天元气为抗病邪而逐渐亏虚,要靠吃进来的“营养”来补充,而这些营养要靠脾胃来运化吸收,如果此时脾胃不好或再遭损伤,势必雪上加霜。因此,对于慢性病的治疗,调脾胃是第一步,要保证患者能吃得下,精华能存得住,糟粕能排得下。只有这样,药才能更好地吸收,元气才能逐渐恢复而抗御病邪。那么调脾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是治何病,不管肠胃有无症状,中药方服一段时间后要觉得肠胃更舒服,食欲正常,无胃痛胃胀嗳气,不能一直泻肚子或大便秘结。

2.避免服过多化学药进一步损伤脾胃。现在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多,他们每天服用的西药也很多,我见过每天服用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扩张血管药、抑制血小板药、抑酸药、通便药等多达15种西药的患者,这些药对胃肠道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吃了药就吃不下饭,胃气愈加损伤,慢慢地人变得更加虚弱,病又怎么能好呢?因此对于患有多系统疾病需要大量西药填塞的患者,如果脾胃不好,建议改为中医药综合调理为好,毕竟活着就要有一定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提高了,寿命自然就增加了。去年有位因心脏冠脉前降支轻微狭窄伴有胸闷而被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因胃不好就让她停了阿司匹林和他汀,经中药调理半年多,最近复查冠脉显示无狭窄,身体各方面症状也好多了。这说明中医对这类慢性心脑血管病有不错的疗效。既能治病,又能调身体,为什么还要吃那么多化学药损伤胃气呢?

3.饮食应以固护脾胃为主。很多慢性病的产生与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关,有的人贪凉,长期喝冰镇饮料,吃冰镇食品;有的人爱吃生冷瓜果,每天拿水果当饭吃;有的人听说菊花明目、蒲公英抗癌、决明子减肥,不管自身体质如何,每天拿来当茶叶喝。有的人贪吃辛辣,无辣不欢;有的人一顿饱一顿饥,睡前还要吃夜宵等等。这些饮食习惯对正常人尚且损害较大,对患有慢性病的人更不必说。所以在慢病调治过程中必须忌口,服从医生的医嘱,否则吃再多药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4.慎服中药。大众对中药目前有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一种认为中药有毒,长期吃伤肝伤肾,有病也不会选择吃中药;另一种认为中药属于天然药物,无副作用,怎么吃都不会有事的,于是平时有点儿上火、便秘、感冒的小毛病就自己买中药吃。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很多中药单从成分分析来看确实有毒,但有些毒正是治病的重要成分,而有些对身体有害的毒能通过药物配伍、炮制、煎煮方法而解,只要运用得宜,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反之,即使成分分析无任何毒性成分的中药,如果运用得不对,比如该用温药而用了寒凉药,该用清火药而用了温补药等,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如今寒凉药盛行,感冒了就吃清热病毒药,自觉上火了就吃清热泻火药,便秘了就吃清热通便药,完全不顾症状背后的寒热温凉,结果胃越吃越寒,等各种病都找上门了才来看真正的中医,可胃气已伤,哪那么容易好呢?所以奉劝大家,如果自行服用中药或者服用没有中医基础的大夫开的中成药时,一定要观察脾胃状况,如果用药后胃胀,食欲变差,消化力减弱,大便不成形,则应及时停药,不可继续戕害脾胃。

四、慢性病的调养一定要重视睡眠。

睡眠占据人们日常生活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白天人的内分泌、免疫等各项生理机能处于活跃乃至过度损耗的状态,完全要靠夜晚的睡眠才得以恢复,如果睡眠不好,而白天又过度损耗,势必引起身体的各项机能下降,导致过早衰老。短期或轻度失眠不会引起什么问题,但长期失眠或睡眠不足不但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降低人体免疫力,还会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焦虑症、抑郁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影响人的寿命。所以说无论是慢性病引起的失眠,还是失眠引起的慢性病,都应把调理睡眠放在重要地位。中医对失眠的调理主要是调节阴阳的失衡,改善身体内环境,而不像安眠药那样只是抑制神经而已。摆脱药物后的自主好睡眠,才能让身体更好地恢复活力,战胜病魔,获得健康。

五、慢性病的调养一定要重视调节情志。

从古到今,情志致病一直都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之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的任何一情失度,都会造成人体气机失调而百病丛生。然而情志因素也是最难以解决的因素,因为它与天生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只有身处其中的人觉醒了、看透了、不在乎了,才能最终自己战胜自己,同时也战胜病魔。时常会有患者在服用中药后反应病情没减轻,然而把脉看舌后依然开出原来的方子,明明是符合病机的,为什么无效呢?仔细询问才知道个中原因,有些是因孩子不听话而生气,有些是因夫妻闹离婚而郁闷,有些是兄弟姐妹之间财产有纠纷而思虑等等,这些情志因素可能是引起疾病产生的根源,同样也是导致疾病继续恶化的催化剂,这个因素不解除,吃再多药都无济于事的。所以作为一名中医,不但要开方治身体的病,更要话疗解患者心里的结。对于患者来说,要放下烦扰,解开心结,生气时不是憋在心里不发出来,而是要看淡那些有可能让你生气纠结的事情,坦然以对生活的悲欢离合。

以上是我对慢性病调治的一些看法,是我在日常诊疗和看书过程中逐渐总结的,内容有些多,希望对大家有用。如果您觉得有帮助,也请您多多转发,让更多罹患慢病的人看到而有所受益。



本文是李荣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