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微创手术和全身麻醉
随着技术的进步,儿童手术也像成人手术一样,慢慢走向了微创化。同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更全面,更清晰的视野,尤其是3D技术的介入,给术者提供更真实的操作手感。同时,减少了伤口,降低了创伤,疼痛减轻,很大的提高了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速度。但很多门诊很多患者也常常提出疑问:以前开刀都是“局麻”,“半麻”,现在技术进步了,手术都可以微创,为什么麻醉还要全身的,副作用岂不是很大。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腹腔镜手术的大概流程。腹腔镜手术时,医生会经脐部切口穿刺一根气腹针或者切开脐孔进入腹腔,向腹腔内充入一定压力的CO2,将腹腔像气球一样吹开,建立人工气腹,为接下来的手术提供充足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在相应的位置打孔,置入腹腔镜的眼睛(光源)和操作器械在腹腔内完成手术操作。操作完毕后,撤回所有器械,停止气腹,排除腹腔内气体后关闭伤口。
因此对于儿童微创手术,为何需要全身麻醉就可以解释了。
1) 手术本身问题:传统切口手术,手术视野仅限于切口周围,腹腔镜操作则可以扩展到全腹腔,操作空间和范围更广泛,所以需要更大范围的麻醉。同时建立和维持气腹状态,需要患者肌肉放松,局麻和半麻状态下,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只有全麻状态下使用肌松剂才能保证。
2) 机体代谢问题:人工气腹下,患者腹腔内压力增加,膈肌上移,加上肌松剂的使用,肌肉松弛,患者很难进行自主呼吸,为了保证安全,麻醉医生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同时腹内压的增高会压迫周围器官,组织,神经和血管等。如果没有麻醉的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呼吸频率,心率等会显著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风险和意外。
3) 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手术操作对机体的伤害,手术室陌生的环境,监护仪器的报警声,手术器械的金属撞击声,都会使孩子紧张焦虑,胆子小的孩子甚至连手术室都抗拒进入,部分孩子无法配合完成手术。这些情况都使得医生考虑麻醉时采用的麻醉方式。此外,为了操作方便,患者在术中时常需要变换体位,头低脚高,左倾右倾,升高降低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将患者以不同体位固定在手术台上。同时,全麻时,儿童没有负面情绪的记忆,对孩子心理健康都是有利的。
总之,对于那种麻醉方式更好,这个临床没有定论,只有合适的没有最好的。一般来说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手术前会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制定最适合孩子的个体化的手术和麻醉方案。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更会针对病情做专门的评估。
本文是吴少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