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不育症的诊治误区
男性不育症的患者常常会有各种诊治误区,原因可能是对男性不育及生育知识有错误的认识,因此可能会采取不合适的应对措施,对男性不育症的诊治产生不利影响或延误治疗难以实现生育目的。
诊治误区一
性功能正常不代表生育功能正常
性功能和生育功能虽然都是由睾丸决定,但是性功能正常,不一定代表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一般认为,性功能是生殖功能的基础;性功能正常,精子质量、生殖能力不一定正常。男人的生育能力除了要具备正常性能力外,还主要决定于睾丸内的精子的数量、质量以及精浆的质量。具备了足够数量的形态正常的且活动力强的精子,才具有生育能力。
诊治误区二
精液常规检查不能完全反映生育功能
影响男性生育力的指标很多,除精液常规外,还有性激素水平、精子DNA碎片率、精子功能、染色体核型结构、Y染色体、抗精子抗体等因素。精液常规检查正常,以上任一因素有问题,同样会影响生育。
诊治误区三
少弱精子症并非绝对不育
生育的成功涉及夫妻双方。临床上,男方确定为少、弱精子症后,往往会只让男方坚持治疗,而有可能会忽视了可能存在的女方的因素,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延误治疗。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个形态完整活动力正常的精子,都可能让女方怀孕,只不过机会很少而已。但对于一般的少、弱精子症的患者来说,放松心态,通过治疗,改善精子功能,当然女方怀孕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诊治误区四
只注重治疗,忽视不良习惯对男性生育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变化,男性生殖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不仅精子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而且精子的质量也在逐年下降,由此带来的男性不育症发生率逐年上升。据统计,不育症困扰着全球范围内约20%的育龄夫妇,其中男性因素约占一半。而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男性生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熬夜、吸烟、喝酒、久坐等都是不利于精子的。
诊治误区五
病因不明并非无药可治
众所周知,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应该明确病因,然后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达到满意效果。
但由于男科学发展较迟,基础研究不足,甚至与临床脱节,许多男性不育症无法找到绝对性的病因,世界卫生组织至今无法提出一个指导方案,而完全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水平。专家提醒,对不明原因的不育症患者来说,既不能放弃治疗,也不能盲目投医。
诊治误区六
选择合适的生育方式
女方年龄是决定怀孕、生育几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年龄≥35岁的女性,其生育能力大约只有25岁女性的一半。男科医生掌握女性的生育规律后,对于不同年龄的不孕不育夫妇的治疗决策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女性大于35岁,有卵巢、子宫功能的明显减退,经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可以考虑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方式。
诊治误区七
无精子症并非一定无后
辅助生殖技术现已得以广泛开展,使得许多严重少、弱精子症,甚至无精子症的患者获得能拥有自己后代的机会。但并非所有无精子症的患者都有此机会,首先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染色体异常,是否存在精子发生基因的缺陷,是否为梗阻性无精子症等。在确定可以施行试管婴儿后,也应该同时积极治疗,获得尽可能多的精子,争取试管婴儿最大的成功率。若经历反复多次试管婴儿失败,也可以考虑选择精子库精子或领养等方式。
衡量一个成年男性健康与否,除了有发育正常的生殖系统、健全的性心理、完整的心血管系统、正常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及必要的性知识性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生育能力,有了这些基础,才能保证家庭的和谐美满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是杨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