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医访谈:髋关节置换常见问题
导语
仁心仁术,大医风骨,关节置换让患者重新站立行走。医术精湛,对技术孜孜求索;大爱无疆,对医德坚守不移。以悬壶济世的责任感践行着大医精诚的诺言,使众多患者摆脱病痛,重拾生活信心。
本期名医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孙勇主任一起探讨髋关节置换常见问题。
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是矫正畸形、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只要有髋关节破坏的征象,伴有持续的疼痛和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的疾病,都是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指征。包括:
(1)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OA)晚期:疼痛明显、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无效;
(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发育不良等疾病晚期,继发骨性关节炎;
(3)老年人头下型或经颈型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以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估计不能愈合的;
(4)强直性脊柱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
(5)股骨近端肿瘤或髋臼肿瘤;
(6)陈旧性关节结核、外伤等原因造成髋关节强直,影响生活、工作的患者。
髋关节置换是解决髋关节晚期疾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保守治疗只适用于早期疾病患者,包括减少行走、口服止痛药,理疗、外用药物等,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治愈疾病。晚期髋关节出现骨性结构改变,影响日常生活和行走,就应该考虑关节置换。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已经非常成熟,假体材料也非常先进,例如陶瓷对陶瓷关节面每百万步磨损仅有0.05立方毫米左右,所以正常使用下,可以使用20年以上甚至终生。年龄已经不是髋关节置换需要考虑的问题。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术,患者和家属在术前首先在心理上接受手术治疗,做好关节置换手术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营养均衡。
对于存在系统性疾病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者,应在血压及血糖控制在手术允许范围内,并应选择围手术期适用的药物;对于贫血的患者应纠正贫血;对于存在炎症及感染者,应在感染控制一段时间后方可行关节置换术,以避免术后感染率
人工髋关节部件分为髋臼杯、髋臼内衬、股骨头和股骨柄。髋臼杯和股骨柄都是合金部件,表面会有不同涂层处理,以和自身骨长在一起。髋臼内衬和股骨头是摩擦的两个部件,分为陶瓷对陶瓷、金属对金属、陶瓷对聚乙烯、金属对聚乙烯,各有优缺点。
金属对金属由于磨损下来的金属离子对身体有害,目前已经很少有人使用。陶瓷对陶瓷是目前最耐磨的关节面,建议年轻病人使用陶瓷对陶瓷关节面,年龄大病人可以使用陶瓷对聚乙烯或金属对聚乙烯关节面。
目前髋关节置换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外侧入路、直接前侧入路等,各有优缺点,应结合病人的情况来选择。
后外侧入路是常规手术入路,所有髋关节置换手术都可以通过这个入路完成,这个手术入路是最经典的也是使用最多的。各种复杂的髋关节疾病都可以通过后外侧入路来实现充分的显露,操作简单,手术视野清晰。
直接前侧入路通过肌肉间隙进入关节,不损伤肌肉,创伤较小。某些简单的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等可以通过这个入路来实现,而一些严重的病例并不适合此入路,另外直接前侧入路手术技术要求高,学习曲线长。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对于骨科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感染、骨折、脱位、肢体不等长、假体安放角度不满意等。
血栓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如果造成肺栓塞,则会有生命危险。年龄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卧床等病人血栓发生率会高。使用足底静脉泵可以帮助患者挤压静脉,增加血液回流,小腿肌肉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均可有效预防血栓。
感染也是关节置换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发生感染,尤其是严重的感染,手术就失败了,后续需要多次手术处理,花费的经历和费用也会很多。感染的发生与手术难度、手术室环境、病人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应严格无菌操作,尽力避免。
肢体不等长是髋关节置换中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大部分肢体长度差别在5mm以内没有太大影响。长度差别在1cm以上会导致跛行和不适,需要垫鞋垫或穿增高鞋矫正。
脱位和骨折只要处理得当,仍然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假体安放角度与手术难度和医生技术有关,短期应不会有太多影响,长期可能会造成磨损增加和松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康复训练,如果不出现上述所说的情况,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生活中各种活动都可以做。
本文是孙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