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嫣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中医知识

秋季的养生方法

发表者:秦嫣 人已读

秋季指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的这段时间,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三月,金风送爽,地气清肃,万物成熟,正值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温开始下降,虽然今年“秋老虎”的气势仍很嚣张,但气候已呈昼热夜凉之势,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之有相应的改变,人的阳气开始向内回收,正在积聚能量。

为什么夏秋之交脾胃病发作频繁?为什么过敏性鼻炎入秋后高发?为什么入秋后头发掉的更严重了?秋季来临,我们到底如何养生保健?今天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秦嫣.jpg

一、精神调养

“自古逢秋悲寂寥”、“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秋天容易引发人的诸多情感与联想,尤其深秋草木凋零、万物萧条,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引发凄凉之感,产生抑郁、烦躁等情绪变化。 中医认为七情皆可致病,其中思伤脾、悲伤肺,情绪过度会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

秋季养生首先是精神调养,要尽可能避免或消除季节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秋高气爽之日,可登高望远,或野外郊游,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秋收的喜悦,做到内心安静,心情舒畅,则脏腑安和。推荐:

1.舒郁茶

组成:玫瑰花、菊花、枸杞、合欢米各3-6克

功效:养肝舒郁,清肝宁心

用法:热水冲泡代茶饮。

2.金橘叶郁金足浴方

组成:金橘叶100克 郁金30克 川芎15克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通络。主治情绪忧郁、胸胁胀痛。

用法:药物入锅,加水适量,煎煮2次,每次30min,合并滤液倒入足浴盆中,先熏蒸再足浴,每晚1次,10天一个疗程。

二、起居调养

《黄帝内经·素问》曰: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指出生活起居应有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说的是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所以在秋季建议大家在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

随着秋天的逐渐变凉,人们的衣被要逐渐地加,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即入秋后不要捂得太严,不宜穿太多,应略感凉而不感寒。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变冷的适应能力,反而容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

秋天是湿、燥二气流行的季节。在立秋、处暑、白露、秋分时段湿气主令。秋分后,湿尽燥生。寒露、霜降燥金主气,肺气应之。

早秋时候,暑气仍未消散,湿热交蒸,湿邪容易侵犯人体脾胃,加上天气尚热,人们吃生冷瓜果和冰饮,会损伤脾阳。如果早秋脾胃伤于湿或寒,就会导致收敛的气机疏通不利。这类人表现为容易胃胀嗳气,大便不通或黏腻。推荐:

1.三色豆粥

原料: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

做法:三色豆洗净入锅,加水小火慢煮1小时后,再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煮粥食用,每日一次。

功效:此汤甘甜可口,可健脾化湿和中。常食有助于解除湿困引起的疲劳。

2.薏米赤小豆汤

原料: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

做法:薏苡仁、赤小豆洗净入锅,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后,加红枣、白糖,再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当点心吃。

功效:清热健脾、利湿轻身。

深秋,燥气当令,受到燥邪侵袭常常使人感到五官和皮肤干燥,出现鼻干、唇干、皮肤干。平素有肺脏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的收敛力量必然就会减弱,这类人通常表现为,容易感冒咳嗽、呼吸气短。

所以深秋的食养原则为“燥者润之”,少吃辣椒、葱、姜、蒜、韭等辛辣刺激和过于油腻的食物,适当多吃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枇杷、葡萄、猕猴桃、甘蔗、柿子等。也可多食用具有增液润燥,益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山药等。

四、运动调养

金秋时节,是运动养生的好时期。此时可选择散步、慢跑、游

泳、太极拳、木兰拳等运动。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也可以选择登山畅游,既可健身,又可观赏美景。在登山运动时,可以呼吸到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以达到“洗肺”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的供血量,还能锻炼人体的下肢肌肉及全身协调功能。须提醒的是,登山前要先了解好游览线路,中老年人带好必备的衣物以御寒,以及带好必备的药物。

秋季宜养肺。人在笑的时候,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改善肺部功能,所以“笑“可谓是众多养肺方法中最“便宜”且有效的。另外练习腹式呼吸,也可以增加肺活量。


本文是秦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