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群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临床经验

围方治疗肺部隐球菌病一例获显效

发表者:徐立群 人已读

患者张某,男性,45岁,外院住院号:0000662595。缘患者于2019年9月15日因“咳嗽伴发热20天”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9月13日胸片提示:左下肺团块影,建议CT检查。2019年9月14日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散在炎症、实变,建议治疗后复查。2019年9月19日支气管镜检查:1.段以上支气管腔内未见异常。2.经支气管刷检术、支气管灌洗术,刷取物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遂于抗感染、止咳、祛痰等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2019年10月17日患者因“咳嗽、咳痰伴声嘶2月余”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全身PET-CT提示:1.左肺下叶基底段胸膜下大片实变影(6.1x3.6x6.3cm),较2019-9-14外院CT缩小,糖代谢增高,考虑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继续复查。2.两侧筛窦/上颌窦少许炎症。3.余全身未见明确糖代谢异常增高灶。2019年10月29日CT引导下经皮左肺肿物活检,病理(病理号:1917934)提示:(左肺穿刺物)肺隐球菌病。特殊染色:六胺银(+)、PAS(+)、抗酸(-)。患者明确诊断后,建议服用大扶康400mg,QD,持续一年。患者自行查阅氟康唑(大扶康)说明书,显示:有关氟康唑用于其他部位隐球菌病(例如肺部和皮肤)治疗疗效的证据较少,因此,不推荐使用,也不提供用法用量的建议。加之患者畏惧氟康唑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遂未采用氟康唑治疗。

2019年12月底患者经人介绍找我诊治。刻诊:患者精神差,疲劳,时有咳嗽咳痰,色灰白,质稍黏,咽喉异物感,尿频尿急,余沥不尽,右侧腰酸痛,纳可,眠差易醒,性功能减弱,面色萎黄,舌质淡黯,苔腻,脉沉细。患者属于慢性疑难病症,建议开具围方制丸治疗。遂按照一人一病一方原则,结合患者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脏腑、表里以及西医病理、影像学、治疗学等各种因素,开方如下:熟地黄300克、白芍200克、山药300克、锁阳200克、肉桂150克、酒肉苁蓉200克、酒山茱萸300克、乌梅300克、僵蚕300克、壁虎300克、蜈蚣200条(约200克)、全蝎200克、地龙300克、麦冬300克、生晒参片200克、醋五味子200克、五谷虫300克、制水蛭300克、生黄芪300克、醋莪术150克、陈皮150克、蛤蚧200克、龟甲胶200克、生阿胶200克、凤凰衣150克、天竺黄300克、煅青礞石300克、阿魏200克、黑蚂蚁150克、川贝母150克、炮姜200克、金银花300克、红藤200克、天花粉200克、白芷150克、玄参300克、鹿角胶150克、紫河车150克、黄连300克、蒲公英300克、醋鸡内金150克、生鸡内金150克、生大黄200克、红参片200克、酒黄精200克、枸杞子300克、酒女贞子200克、益智仁200克、金樱子200克、生红曲150克、三七200克、泽泻200克、炒酸枣仁300克、合欢花200克、知母300克、炙甘草300克,将上方中药制成水丸,每次12克,每日4次服用。

患者服用3月余,微信随访,告知咳嗽咳痰显著减少,声嘶消失,讲话声音洪亮,精神、体力、睡眠回复正常。现患者服药半年余,无诉任何不适,正常工作、生活。2020年9月23日复查胸部CT提示:肺隐球菌病治疗后,左下肺基底段病灶基本吸收,增强后未见异常密度影,建议继续治疗后复查。

按语:本病西医诊断为肺隐球菌感染,属于真菌感染,西医一般采用氟康唑胶囊(大扶康)等抗真菌治疗,但对于已经有肺部实变的临床有效证据较少。中医治疗本病,可以按照肺积来治疗,处方用药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辨证是中医处方用药的核心指导思想,但辨病,尤其是西医的病理学、影像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往往可以提高辨证的准确度和深度。真菌感染,不同于细菌感染,属于机会性感染,往往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密切相关。真菌感染所形成的实变,其消散与细菌感染所致的实变截然不同,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才可能奏效。再来看药性,一般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胶囊等,其常见副作用为皮疹、剥脱性皮肤病、皮肤瘙痒、黄疸等,可见其药性偏燥偏热。以上论述,与中医对本病的辨证和论治具有一定的共性之处。患者就诊时所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肺气不足,痰湿偏盛,一般而言,脾肾阳虚之人,多伴有免疫力低下,肺气不足,水液不归正化,则容易形成痰湿,且为寒湿之患。中医治疗原则为补肾壮阳,健脾益肺、燥湿化痰、祛瘀散结。中西合参,不难看出,西医治疗真菌性疾病,具有中医燥湿化痰的特点,但中医的辨证论治较西医而言,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特点。因此,就肺隐球菌病所致肺实变,中医治疗应该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好的效果。事实上,本病例的治疗也支持这一观点。

辨证明确后则需要考虑具体用药。前述所言,本病可以按照肺积治疗,相当于肺部肿瘤疾患。因此,用药非普通药物所能胜任,就温阳而言,多使用红参、生晒参、紫河车粉、鹿角胶、黑蚂蚁、锁阳、酒肉苁蓉、肉桂、炮姜等以温壮元阳为主,且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乌梅、玄参、知母、龟甲胶等补阴之品,以阴中求阳,避免温燥太过。就补肺而言,蛤蚧、阿胶、五谷虫、川贝母、麦冬、五味子等为必用之品,一方面补肺气,一方面滋肺阴,同时避免温药及虫类药耗伤肺之气阴。就化痰散结而言,对于肺实变类病患,多使用金石、脂类联合虫类药凡有佳效,如青礞石、天竺黄、阿魏、壁虎、僵蚕、蜈蚣、全蝎,久病必瘀,肺积之患,更伴有血瘀,因此,地龙、水蛭、生大黄、三七等加强祛瘀散结之效。本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因此处方中金银花、红藤、蒲公英等用药具有辨病用药的特点,与辨证用药相结合,往往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调理脾胃,建立中州在处方中贯穿始终,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养先天,另一方面,脾胃旺,消化功能增强,有助于金石、脂类及虫类药的吸收和利用。

综上所述,本病虽然为感染性疾病,但中医的治疗仍然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西医的病理学、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用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开具围方,制成丸剂,缓补、缓攻、缓治、缓调,获得显著疗效,提示围方在治疗慢性、疑难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临床可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本文是徐立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