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转移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还有治疗的希望吗?
这一结论无异于晴天霹雳,让俞大爷和他的家人陷入了恐惧和绝望之中。俞大爷的女儿清楚地记得,因为病理性骨折导致的剧烈疼痛,3月16日的早上是她三十多年来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爸爸哭(虽然他现在不愿意承认),哭得她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合适;因为正常人无法体会一个肿瘤患者身体和精神所承受的压力。
全身检查结果显示,俞大爷主要的转移部位就是右侧股骨,而其他人体的重要器官肝、脾、胰腺、肾、心脏、脑部等都没有问题,全身状况也比较正常。俞小姐说:“我们做了基因检测,有T790M突变,服用靶向药的效果会比较好,我爸的生存时间是有可能被拉长几年的。如果仅仅因为病理性骨折就让我们放弃,我们实在是无法接受。”
由于疫情原因,限制了他们四处求医的机会。但是现代科技让他们通过好大夫联系到我们团队,我们通过详细评估,给出了手术+靶向+放疗的综合治疗建议。不手术只能卧床,会越来越糟糕,手术后还有希望,至少能够保证生活质量。
1. 何为病理性骨折
2. 病理性骨折的特点
病理性骨折按照原发疾病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4大类:(1)良、恶性肿瘤病理性骨折,主要是原发性、转移性恶性肿瘤,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2)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质脆性增加而发生骨折;(3)炎症性病理性骨折,如骨结核、类风湿导致的骨折;(4)瘤样破坏病理性骨折,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友病等导致的骨折;(5)其他疾病引起的骨折,如先天发育不良、药物等。
3. 病理性骨折易发生部位
骨转移是可以监测预防的:对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而言,骨转移是可以提前监测预防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好的治疗时机是在出现骨痛、骨折、神经压迫等“骨相关事件”之前。事实上,大部分肿瘤患者,包括很多非骨肿瘤科医生对骨转移的认识均不太深刻,导致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了骨痛、骨折、神经压迫等“骨相关事件”后,才到医院检查确诊骨转移的,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因此,定期密切随访非常重要。通常认为确诊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同时都要排除有无骨转移,确诊后前2-3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然后每半年复查一次。需要指出的是,随着靶向、内分泌、化疗等药物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使得发生骨转移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密切复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复查内容主要包括原发病灶的复查和骨转移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片、CT、磁共振、骨扫描或PET/CT检查,这些需要专科医生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
外科技术可最大限度地解决骨转移患者病理骨折、肿瘤压迫神经等严重骨相关事件,并可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早期发现骨转移灶的基础上,对具有潜在病理骨折的病灶是否需要手术作出恰当的判断,争取在骨折前、截瘫前进行有效的外科治疗,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后续综合治疗及护理提供条件。即使是发生了骨折、不全瘫等不良事件,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也不应该轻易放弃手术治疗,正如前面提到的俞大爷一样,自己的不放弃,家人的不抛弃,最终见证了风雨之后的彩虹!
本文是黄稳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